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4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针对点到三维(3D)隐式曲线的正交投影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定的几何迭代算法.算法首先给出了基于二阶泰勒逼近的投影点追踪公式;通过将给定点向初始点处的曲率圆作投影,提出了基于曲率的步长控制策略;考虑到迭代过程中存在的误差,给出了基于梯度的迭代误差矫正方法;最后,给出了计算点到三维隐式曲线的正交投影的完整算法实现步骤.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对初始值的敏感性较低,算法稳定、高效,收敛性良好.  相似文献   
522.
通过引入偏微分方程Cauchy问题,进行了入侵物种的一维单源点扩散的模型及模型的离散化问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给定的入侵物种扩散系数,结合青藏铁路沿线的地理特征,采用Matlab和ArcGIS9.2软件,进行了入侵物种沿青藏铁路扩散的仿真研究,获得了从以一维到三维的仿真结果。这一理论研究结果适用于一般入侵物种扩散的仿真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3.
青海湖现代沉积速率空间分布及沉积通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青海湖表层沉积物137Cs活度及通量时空分布,建立了湖泊沉积速率空间分布模式.青海湖河口/岸边区域沉积物137Cs通量高,但平均137Cs活度低;湖中心区域137Cs通量低但平均活度高.河口/岸边区域沉积速率高,沉积物陆源组分(如SiO2,Fe2O3,Ti等)的含量及通量高.湖中心区域沉积速率低,化学/生物沉积组分(如次生碳酸盐)含量高.因此,决定青海湖沉积速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流域陆源物质的堆积速率.根据本文获得的不同湖区沉积速率计算了青海湖平均质量堆积速率(0.0337g·cm-2·a-1),并用Ca质量平衡方法检验了该平均值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估算了青海湖沉积通量及流域泥沙输入和大气粉尘对湖泊沉积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4.
青海湖现代沉积速率空间分布及沉积通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青海湖表层沉积物137Cs活度及通量时空分布, 建立了湖泊沉积速率空间分布模式. 青海湖河口/岸边区域沉积物137Cs通量高, 但平均137Cs活度低; 湖中心区域137Cs通量低但平均活度高. 河口/岸边区域沉积速率高, 沉积物陆源组分(如SiO2, Fe2O3, Ti等)的含量及通量高. 湖中心区域沉积速率低, 化学/生物沉积组分(如次生碳酸盐)含量高. 因此, 决定青海湖沉积速率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流域陆源物质的堆积速率. 根据本文获得的不同湖区沉积速率计算了青海湖平均质量堆积速率(0.0337 g•cm−2•a−1), 并用Ca质量平衡方法检验了该平均值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 估算了青海湖沉积通量及流域泥沙输入和大气粉尘对湖泊沉积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5.
双向水平地震下时程分析法中输入波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美国规范ASCE/SEI7-05和FEMA368关于三维分析的选波思路,并与我国二维分析中的双频段法相结合,提出了根据地震波两水平分量反应谱的SRSS谱与目标设计反应谱进行拟合的SRSS法和双周期法.以3个空间框架为例,分别以多遇地震下的最大弹性基底剪力、罕遇地震下的最大弹塑性顶点位移和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响应指标,对比分析了双频段法、SRSS法和双周期法对双向水平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双周期法得到的最大弹性基底剪力离散性最小,SRSS法和双周期法得到的最大弹塑性顶点位移和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离散性均小于双频段法,双周期法具有对几种地震响应指标更全面、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26.
紫金山不同植被类型鳞翅目害虫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紫金山不同森林植被类型鳞翅目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分布及发生规律的调查, 综合了优势种类、本地区历史危害种类、省级历史危害种类,运用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估分析方法,从害虫分布区域、危害程度、受害植物经济重要性、生物生态学特性、防控难度与天敌作用等6个方面16个风险因子对上述可能造成危害的各类鳞翅目害虫进行了危险性分析, 确定了4个等级共52种害虫,其中需重点防控的有6种,需密切关注的有10种。  相似文献   
527.
528.
529.
多关节凿岩机械手快速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凿岩机器人在工作时,完成的任务是随机的,它每1只机械手具有6个转动关节和3个移动关节.在定位时,其运动学逆运算过程相当复杂,为满足实时控制的需要,必须实现快速逆运算.作者在分析凿岩机器人钻臂结构的基础上,利用钻臂的双三角支架的空间平移性能,根据各关节变化所引起的钻臂端部位姿的变化,综合机器人学中运动学知识,建立一个专家系统,采用拟人化的方案--"先定点,再定位姿",解决凿岩臂的快速定位问题,以实现描述各关节位置的变量的快速逆运算.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首先使钻臂的端点与目标定位点重合,求解出相应的关节运动变量的值,然后把凿岩机械手看作闭链机构,再选择相应的运动关节确定钻臂的空间位置,从而简化了计算的难度,可快速、精确地求解机械手的各关节变量值.  相似文献   
530.
徐海祥 《科学通报》1988,33(1):77-77
设F(x,u,P)满足如下条件 (F_1) F(x,u,P)关于x局部Hlder连续,F_μ_i(x,u,P)关于x,u局部Hlder连续,F(x,u,P)关于P_a~i二次连续可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