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12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针对传统低剪力墙延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为了准确把握新型配筋方案的优势,共完成了两片低剪力墙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它们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性能、滞回特性、延性以及破坏特征等.以试验研究为基础,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配筋形式低剪力墙的非线性性能,并对新型低剪力墙竖缝的开设位置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表明:设置钢筋暗支撑、开缝及设置钢板的方式均可改善传统低剪力墙的延性及变形性能;与带暗支撑低剪力墙相比,新型低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提高显著,抗震性能更好,且具有明显的多道抗震防线.  相似文献   
962.
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化无缓冲谐振时钟网络的耦合时钟阵列结构,能够有效分布全局时钟,并实现局部时钟网络的频率及相位锁定.基于耦合振荡器理论,详细分析了耦合网络的电压幅值、频率锁定及耦合网络带宽特性,并通过SPICE模拟,对影响谐振时钟阵列耦合特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时钟负载差异、能量补偿单元、以及耦合网络等.模拟结果表明,谐振时钟阵列具有较宽的频率锁定范围,在耦合特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全局时钟偏斜最大为21 ps,小于时钟周期的2%.  相似文献   
963.
针对NIC芯片资源和面积受限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资源占用少的多VP共享缓冲区的描述符提交机制DAMQ-PD,设计了地址队列记录每个数据的存储地址,结合每个VP的头尾指针,将各VP分散存储于共享缓冲区的数据链接起来,实现了写、读数据的流水操作.设计了启发式信用管理机制HCM,按需动态给各VP分配信用,自动在PIO和DMA这两种描述符提交方式间切换,避免无信用可分配时可能造成对用户进程的阻塞.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DAMQ-PD资源占用少、缓冲区利用率高、读写流水、消息发射率高,满足了用户进程提交描述符对低延迟和大容量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64.
针对目前交换机的输入缓冲区读延迟增大导致交叉开关吞吐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多VC共享预取结构SPB,用于隐藏数据缓冲区SRAM的读延迟.设计了旁路写入控制、读写地址管理、预取管理等关键功能,用Verilog语言实现了SPB结构,通过模拟器测试了SPB结构的读写性能.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PB结构的输入缓冲区能够降低读写延迟,提高输入缓冲区的写入和读出吞吐率.SPB结构能够被方便地应用于静态分配多队列或动态分配多队列缓冲区中,加快缓冲区的读写速度,从而提高整个交换机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965.
片上网络的拥塞现象极大地限制了路由器的有效性能,拥塞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处理器芯片的性能.本文首先分析了片上网络中虚通道路由器通信流量的特性.提出设定不同的阈值将网络拥塞状态进行划分,将拥塞避免问题划分为拥塞预防和拥塞解除两个阶段.提出使用一种动态注入率策略,根据实时检测网络的拥塞状态,动态调整网络报文的注入率,将网络中的通信流量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内,减轻网络的负载压力,避免NoC完全陷入拥塞而出现瘫痪状态.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拥塞预防时NoC性能约在“最大负载点”,拥塞解除时性能约在“膝点”,注入率可以达到0.05,在避免拥塞的同时有效兼顾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966.
首先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材性试验研究了其超弹性变形性能,并将其等效拟合为多线性模型,得到其计算参数.然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增强型SMA阻尼器,说明了其构造,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推导了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最后通过有限元程序对设置该阻尼器的多层钢框架、对角设置SMA拉索的多层钢框架、普通钢框架进行了地震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该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能力.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滞回环非常饱满,耗能能力强,大震下对结构的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67.
运用相似性原理,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柱以及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相似条件进行推导,确定了模型试验中模型构件配筋率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理论取值,并采用误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模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对承载力相似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模型试验时,宜采用与原型相同的配筋率.对于轴心受压柱,模型保护层厚度不产生误差;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模型保护层厚度取原型保护层厚度除以0.5倍比例系数,此时误差可以控制在10%;对于大偏压柱,建议保护层厚度取原型保护层厚度除比例系数.  相似文献   
968.
0 IntroductionThbiep ycroidmipnlee)xru ctahteinoinu mof(Ⅱ r)u t(he Rniuu(mbip,y m)3ai2n +ly) atrnids- t(r2is -,(21’ -,10-phenanthroline)ruthenium(Ⅱ) (Ru(phen)32 +) ,is a kindof sensitive analytical reagent for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 and chemiluminescence(CL) ,on which a par-ticular review has been presented[1]. The earliest publicationon the synthesis of Ru(bipy)32 +appeared in 1936[2], andduringthefollowing30 years ,theinvestigations relatedtothissubstance were only in…  相似文献   
969.
为了深入研究汽车-行人碰撞过程中下肢的生物力学响应和损伤机理,基于人体解剖学结构建立了具有完整下肢组织结构和高仿生精度的成年男性行人下肢有限元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髌骨等下肢骨骼以及皮肤、肌肉、韧带、关节囊、半月板等重要软组织.针对长骨骨干断面几何不均匀的特征,提出以CT断面影像数据为依据,建立以真实皮质骨内外表面为边界实现皮质骨断面厚度和形状连续变化的长骨数值模型,对不同建模方式进行了对比,采用两层实体单元模拟皮质骨以获得相对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通过模拟相关生物力学实验,获得了行人下肢各部位的损伤参数,分析了皮质骨厚度变化以及不同撞击方向对下肢损伤参数和损伤机理的影响.上述损伤参数的获得可为我国汽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为准确预测方钢管混凝土柱(squar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CFST)受剪承载力,建立了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modified compression field theory,MCFT)的SCFST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考虑压弯剪耦合作用,结合对SCFST受剪承载力机制的分析,推导出了计算SCFST受剪承载力的一般公式.注意到SCFST在试验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剪切破坏模式,模型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破坏判别条件.利用SCFST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对收集到的17根试件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研究发现,SCFST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不仅可以计算SCFST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的受剪承载力,而且可以对SCFST的破坏模式进行判断,结果可信,可用于SCFST受剪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