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采用离子交换法,研究了黄河中游水体表层沉积物与铜的液 固界面相互作用,并绘出了离子交换率( E% ) —pH 曲线.由此得知,水体pH 值是控制铜离子向固相转移的主要因素,离子交换率( E% ) 随pH 升高而增大;表面沉积物浓度增大,E% 增高,E% —pH 曲线向小的pH 方向移动;而Cu2 + 浓度增大,E% 则降低,使得E% —pH 曲线向大的pH 方向移动,说明它们对吸附物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2.
研究了黄河泥沙与重金属污染物铅(Ⅱ)、铜(Ⅱ)、镉(Ⅱ)的液—固界面交换吸附作用,得到一系列E%-pH曲线,曲线均为正S型.结果表明:①重金属离子铅(Ⅱ)、铜(Ⅱ)、镉(Ⅱ)在水体中主要以 M(OH)+ 形式存在,与黄河泥沙在液—固界面发生一价阳离子交换反应; ② 3 种金属离子在天然黄河水 pH 值范围内(8.0~8.5)与黄河泥沙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均达到75%以上,绝大部分离子被黄河泥沙交换吸附; ③在体系中加入0.2 mg·L-1的组氨酸,3种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率均有所增加,且 E%-pH曲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左移,表明一定量的组氨酸对3种金属离子与黄河泥沙表面的交换吸附起促进作用; ④比较 3 种金属离子的 E%-pH曲线可知,它们与黄河泥沙交换吸附作用的大小顺序为:Cu (II) > Pb (II) > Cd (II).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本文采用物理涂汞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中国南海北部海水中铅的表观络合容量为0.7~9×10~(-8)M。实验数据表明,南海北部海水中铅的络合容量比黄河口海水及青岛海水的络合容量稍大。铅可以和南海海水中的可溶性有机配位体形成稳定的螫合物。水柱的络合容量变化规律为表层最大,向下逐渐减小。此趋势同Romankevich 调查的世界三大洋溶解有机碳的垂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46.
平面结构的配合物双——三氟甲基噻吩丙二酮合镍(Ⅱ)轴向有两个配位空穴,可作为Lewis酸(A)与Lewis碱(B)发生加合反应。用气液色谱(GLC)法测得加合反应的表现平衡常数K_R和真实加合常数K_1进而求算出△H和△S值。在70℃—110℃范围内,热力学函数随醇中碳数n间有下述线性关系: -△H=20.50+7.20n(KJ/MOL) -△S=19.42+21.28n(J/K·MOL) logK_1:(1070.14+376.04n)/T-1.11n-1.01在固定液角鲨烷中,低碳醇的溶解平衡常数K_R~(obs)、加合反应的表现平衡常数K_R随醇中碳数增加而增大,真实加合常数K_1值随碳数增加而减小。随着碳数增加,反应的负熵增大,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7.
伴有拓扑结构与参数变化的大型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的具有统一而又直观的大型电力系统故障计算方法,较之惯用方法不但能灵活有效地一次性处理大型网络各种形式的拓补结构与参数化以及故障边界条件,而且便于根据系统情况更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本算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很自然的方式处理了互感效应,便于程序设计。文中给出了本算法的程序计算技巧,论证了采用修正节点电流源处理网络变化进行大型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8.
149.
研究了多变量线性定常系统LQ逆问题的可解性条件,得到了一般情形下的LQ逆问题解的充要条件,据此分类,分层次地给出了LQ逆问题解集的代数刻划。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