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克服干捣实法测定粗集料矿料间隙率的种种不足,提出了粗集料矿料间隙率最小值的概念与测定方法;据此定义了沥青混合料级配干涉系数;并提出了新的粗集料骨架嵌挤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沥青混合料的主骨架空隙填充法进行了改进;还分析了级配干涉系数与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疲劳性能的关系。研究认为依据粗集料矿料间隙率最小值而提出的粗集料骨架嵌挤的新标准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骨架嵌挤程度;改进的主骨架空隙填充法设计出的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干涉系数与混合料的高温和疲劳性能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用数字图像技术评价和测量沥青路表面构造深度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通过研究肉眼分辨物体表面不平度的特性和数字图像技术,开发了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评价和测量沥青路表面构造深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普通数码相机纪录道路表面构造特征.由图像的像素值分析得出路表面构造深度测量结果.与常规方法的比较表明,该方法精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是一种有前途的路表面功能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83.
沥青混合料破损动态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论述了利用可进行CT扫描的三轴仪进行沥青混合料破损过程动态识别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利用CT技术进行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定量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基于CT图像评价混合料内部破损状态的参数和算法。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既受沥青、集料和孔隙的体积含量影响,也受这些因素的空间分布影响。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转运车使用与否两种工况,对12m、8.75m和6.25m三个不同摊铺宽度时的摊 铺效果分别进行检测,分别采用激光纹理构造深度仪对已碾压成型的沥青路面进行全幅检测, 比较分析表面均匀性;分别采用无核密度仪比较评价已碾压成型的沥青路面进行全幅检测, 比较分析内部均匀性;分别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松铺的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拍摄红外热图,比 较分析温度均匀性。检测结果表明,使用转运车时表面无离析率大于不使用转运车时;使用 转运车时路面内部无离析率较不使用大;内部离析评价结果和红外热像均反映出使用转运车 改善离析的作用超过了一幅摊铺宽度偏大的影响,使用转运车减小温度离析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5.
隧道工程中基坑的施工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开挖长度达1km的广州市黄埔大道隧道工程,尝试使用全站仪进行监测,获得了理想的结果。通过对全站仪变形监测的精度分析,说明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86.
冲击压实旧水泥砼路面的现场振动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旧水泥砼路面冲击压实施工对周围构筑物产生的振动影响,需进行现场振动测试分析.文中通过在道路两侧埋设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振动信号,分析了冲压振动在道路两侧传播的衰减规律;通过分析对比设置隔振沟前后的加速度量值,发现隔振沟的隔振效果显著.文中还提出了距冲击压实作用点15m以外为冲压振动对道路两侧构筑物影响的安全范围,研究结论可为旧水泥砼路面冲击压实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针对钢桥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这一世界性难题,以傅立叶传热定律为理论基础,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运用有限元手段,对钢桥桥面铺装层温度场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钢桥桥面铺装层的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钢桥桥面铺装层的最高温度远高于道路,并且钢桥桥面铺装层的高温作用时间长,温度波动大,正负梯度转化快,不同深度处最高温度的温度滞后现象不明显;钢桥桥面铺装层内的温度场变化较路面更为剧烈,温度条件更为苛刻.因此,在钢桥桥面铺装设计中,铺装层的高温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8.
为了给路面抗滑构造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使得设计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更好的抗滑性能,针对目前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的不足,基于轮胎与路面接触作用机理,从接触力学的角度提出一种轮胎有效接触界面的构造粗糙度评价方法。通过对四种不同路面的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特性进行比较,对接触应力分布非均匀性和应力集中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结合室内试验与现场路面压力胶片测试,不同路面上的轮胎接触应力分布为典型的非均匀分布状态,且具有一定的随机分布特性,可以从接触力学的角度反映路面构造分布形态。应力峰值可以表征单点构造峰顶接触应力最大值,直接反映了路面构造与轮胎的包络变形程度,而Weibull模量可以从接触界面上进行整体的应力分布均匀性评价,属于间接性面域评价指标,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进行路面的构造粗糙度评价。  相似文献   
89.
基于计算机层析识别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结合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了包舍集料、空隙和胶浆在内的沥青混合料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过程中,由于空隙分布、加载方向以及集料与胶浆模量比等指标的变化对沥青混合料内部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发现沥青混合料中空隙与集料颗料的分布对最大拉应力分布有很大影响,集料与胶浆模量比的变化则只影响最大拉应力值的大小而不影响其出现的位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不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微观力学响应仿真。  相似文献   
90.
为对混合料的数值化试样进行间接拉伸数值化测试,采用X-CT(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混合料试件,分别计算出集料、沥青、空隙的体积组成,建立了试样的三维可视化模型;采用自行编写的程序,实现了由三维可视化模型向三维数值化模型的转化,建立了基于实际试样真实内部微细观分布的数值化试样,并对其进行间接拉伸测试模拟。引入应力集中因子指标对各种应力状态进行评价,实际应力分布结果与弹性理论解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反映试样的三维分布状态,由于集料和空隙分布的随机性和不均匀性,实际试样的最大应力分布不再服从弹性理论解的分布状态,空隙的存在同样对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起着非常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