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6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71篇
教育与普及   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4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6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探讨不同数量和不同排布方式下,热籽在等效肌肉的琼脂体模中磁感应升温效果,制作琼脂等效肌肉模型,利用模板植入不同数量热籽:1颗、2颗、3×3阵列排布、4×4阵列排布、双层4×4不同层间距排布。在选择的测温点植入热电偶,将植入完成的琼脂体模置于磁极下,进行磁场辐照,测定并记录升温情况。结果表明,1颗和2颗热籽植入体模在磁场中加热后温度可达25~32℃,热籽在体模中的发热功能稳定。9颗热籽植入体模在磁场中加热后,两颗热籽间温度达到37.5℃,热籽阵外1.0cm处温度为30.1℃。16颗热籽植入体模在磁场中加热后,热籽阵列中心温度达到52.9℃。不同层间距热籽植入体模在磁场中加热后,中心点位置温度均达到65℃以上。随着逐渐远离中心点,温度呈下降趋势,在热籽阵外1.0cm处降至42~45℃。层间距1.0cm与0.8cm的结果比较,各测温点间温度相差约1.0℃;层间距1.0cm与层间距0.5cm的结果比较,各测温点间温度相差约3.0℃。因此,本研究成功模拟了等效肌肉的琼脂体模,一定数量的热籽在既定靶区磁感应升温,可以达到肿瘤治疗所需温度。  相似文献   
992.
李文杰  刘晓艳  张瑶 《科技信息》2010,(29):I0176-I0177
本文研究了F9上的二次剩余码,讨论了他们的幂等生成元,并具体给出F9上码长为17的二次剩余码幂等生成元.  相似文献   
993.
孙茂珠  张建军 《科技信息》2010,(29):I0134-I0135
大学物理对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生觉得大学物理很难学懂,如何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果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习和教育与脑科学的密切联系出发,利用人脑活动规律实验的若干研究成果,提出了通过丰富教学形式,保持学生的兴奋度,调动学生情绪,进行探究式和参与式学习的方法,以达到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张建军  郑锐  余振东 《科技信息》2010,(21):159-159
为了探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前景,采用了由北京大学微机实验宣布莱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究的Xd-2型x射线衍射仪对多种药材进行了扫描,通过对扫描成的衍射图谱的分析与鉴定,从而得出小功率衍射仪也可以用来鉴别中药结论.  相似文献   
995.
该文针对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途状态特点,结合自适应加权与二维回归分析2种融合方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二次融合算法,有效应用于在途性状数据的采集,并通过以气体危险品磷化氢在途性状数据采集的一个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效果,实践表明运用该算法,车辆在途性状获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6.
虚拟实验室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实验虚拟系统中,实现了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控制、远程访问、远程使用的功能,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虚拟实验室系统的网上教学、网络管理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任何地方学习实验、预约实验、网络讨论、提交实验报告等。  相似文献   
997.
《转山》     
艳琳 《科学大观园》2013,(23):54-55
台湾青年张书豪在大四毕业时,遭遇了哥哥的亡故,正处在迷茫期的书豪意外发现了哥哥留下的骑行目志,这个不骑车的青年萌生了骑行滇藏线替哥哥完成未竞心愿的想法,在经历了女友的离去后。他义务反顾奔赴丽江。在路上,张书豪结识了来自云南的骑行者李晓川,并结伴前往拉萨。第五天,他们来到德钦,李晓川因无缘得见云雾中的梅里十三峰而沮丧不堪;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森林植被的碳汇/源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双娜  周涛  魏林艳  舒阳 《科学通报》2012,(11):943-950,987
利用1984~1988年和1999~2003年间2次森林详查资料,结合1:100万森林植被图及同期基于CASA模型模拟的NPP空间分布,采用空间降尺度技术,定量估算了1km分辨率下1984~2003年间我国森林植被碳源/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在1984~2003年间我国森林植被是大气的碳汇,碳储量增加了0.77PgC,年均增加约为51.0Tga?1.其中,碳的吸收量为0.88PgC,释放量为0.11PgC.(2)我国森林植被碳汇/源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碳汇面积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高值区集中在海南地区、横断山脉地区、吉林境内的长白山脉,大兴安岭南部和西北山地;碳源主要分布在以东北至西南一带上,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南部、大兴安岭北部和四川盆地中部.(3)碳汇强度与NPP的增长存在明显关联性,统计模型表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中南4个地区的碳汇量80%以上的变化能够由NPP增长驱动来解释.(4)碳汇强度的空间分布与森林林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碳汇强度整体上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9.
24脉波整流器由于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制动时直流侧能量无法回馈,导致能量利用率较低,直流侧电压脉动大。新型城市轨道交通采用PWM整流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分别建立了24脉波整流器和PWM整流器的仿真模型,采用快扫描的方法分别对基于24脉波整流器的传统牵引供电系统和基于PWM整流器的新型牵引供电系统进行了运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基于PWM整流器的新型牵引供电系统直流侧电压稳定,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00.
王萍  郭洪艳  丁海涛  陈虹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2):2473-2478
针对高速公路智能驾驶系统的极限工况实车试验难实现、重复性差、成本高等问题,搭建高速公路智能驾驶仿真平台来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估。首先分析实际智能驾驶系统的构成和安全性指标,然后设计路形、感知决策、车辆动力学等模块。为了提高仿真平台的保真度,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veDYNA,参数来自车辆实测数据,并且嵌入方向盘、油门踏板和加速踏板等控制机构实物。仿真实验中,进行了高速行驶车辆的感知决策时滞、爆胎的安全性评估,通过质心侧偏角、轮胎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的输出曲线来评估车辆的稳定性状态,指导系统参数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