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运用从头算方法 ,在RHF/6 -31G(d)水平下 ,全优化几何构型计算了二卤代 (卤原子为F ,Cl,Br)双环 [2 .2 .2 ]-辛三烯及其相应母体二烯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 .结果表明 ,与相应的母体二烯相比 ,二卤代双环 [2 .2 .2 ]-辛三烯分子中存在着明显的桥双键跨越空间的相互作用和低能级δ骨架对高能级πMO的越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2.
本文采用保留非键连相邻桥π原子轨道间共振积分β′的分子轨道方法,处理了桶稀及苯并桶稀分子中基π轨道跨越空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这些分子的πMO 及能级分布.结果表明从1到4基π轨道跨越空间的相互作用是趋于减小的,π HOMO的反键性也趋于减小,而分子的稳定性应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3.
使用Gaussian-98程序中的HF和DFT法,在STO-3G和6-311+G(d,p)基组水平下,分别对烯丙基、环丙烯基、戊二烯基、环戊二烯基及其正负离子和丁二烯、己三烯、苯等共轭分子进行了全优化几何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HMO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4.
使用Gaussian-94程序中的HF和DFT法对苯并环丙烷、苯并环丙酮、苯并环丙胺等相关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分别在6-311G(d,p)和6-311 G(d,p)基组水平下用HF法和B3LYP法对标题物进行了全优化几何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4Nπ电子体系的苯环键长交替程度大于4N 2体系并且存在明显的"共扼失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35.
开设研究性实验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的实践和认识.  相似文献   
36.
报道了以铱(IV)催化溴酸钾氧化三氯偶氮氯膦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一种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铱的催化光度分析法.铱含量在10.0~100.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10.0μg·L-1.用于合成样中铱的测定,回收率在98.0%~101.7%之间.  相似文献   
37.
简要综述了重主族多重键。尤其是重主族累积多烯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使用Gaussian98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包中的ab initio计算法(HF)、密度泛函数(B3LYP)和MP2法,在6-311G(d,p)和6-311 G(d,p)基组水平下,对磷杂硅杂丙二烯及其相关异构体进行了全优化几何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丙二烯型分子具有弯曲几何构型,在炔烃异构体中。含Si≡P和C≡C三键的异构体近乎为直线分子.含C≡Si三键的异构体是最不稳定的分子,且在硅原子上有强的棱锥化效应和明显的孤对电子特征.利用计算的分子总能量,原子净电荷分布和分子偶极矩对各标题的分子几何构型、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由计算的相对稳定化能比较和确定了磷杂硅杂丙二烯及其相关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得到了含C≡P和Si≡P三键的异构体比相应的累积二烯异构体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38.
磷杂硫烯酮及相关分子的结构和气相酸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包中的HF法、密度泛理论(B3LYP)和MP2法,在6 311++G(d,p)和AUG CC PVTZ基组水平下,对磷杂硫烯酮及其相关分子进行了全优化几何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磷杂硫烯酮为累积双烯结构,其异构体有C≡P三键,二者的去质子负离子为累积双烯结构,中性分子和相关负离子都具有弯曲几何构型.计算的气相酸性表明;磷杂硫烯酮比异构体(Ⅱ)较难去质子化.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试剂二溴对甲偶氮胂与钯(Ⅱ)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其应用,建立了一种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钯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00=1.1×104 L· mol-1·cm-1,钯含量在0.5~3.5μg·mL-1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40.
采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水平研究了基态乙烯酮自由基HCCO(2A″)与臭氧分子O3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并在此水平优化的几何构型基础上,使用CCSD(T)/6-311G**方法进行了单点能校正,另外,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乙烯酮自由基HCCO(2A″)与臭氧之间有很强的反应活性,按不同的反应通道生成不同的产物P1-P8,而产物P1-P6的反应活化能稍低,则产率相对较高,且均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