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西北干燥寒冷环境对机体产生影响的生物学基础,选用ICR小鼠,根据中医病因学说理论,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新疆这种特有的干燥寒冷环境,并作用于小鼠,建立寒燥证证候模型,以正常喂养为空白对照组.试验处理第21天后,用摘眼球取血法和解剖法分别取出小鼠的血液和各种脏器,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脑组织和外周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组织形态学方面的改变主要是中心血管的轻度扩张和淋巴细胞增多;超微结构方面主要以水肿表现为主;单胺类神经递质方面,外周血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羟色胺(5-HT)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寒燥环境可导致小鼠体内"寒燥之气"的产生,由此推论寒燥环境是西北寒燥证形成的主要原因;且西北寒燥证不是机体某一脏器的改变,而是整体性、全身性、系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维医沙疗对兔膝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维医沙疗对兔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维医沙疗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选用20只模型新西兰兔,用右后肢固定的方法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为自由活动组,10只,解除石膏固定后,让其自由活动;B组为沙疗组,10只.解除石膏固定后让其自由活动,同时进行沙疗.待沙疗结束,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①与自由活动组比较,沙疗组在干预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痰瘀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血压病痰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和意义.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高血压病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痰瘀证组CD41表达、TT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t-PA含量下降(P<0.05),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 ),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PT、APTT显著缩短(P<0.01);非痰瘀证组CD62P表达升高(P<0.05),t-PA含量下降(P<0.05).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APTT显著缩短(P<0.01),而CD41、PAI-1、PT、TT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痰瘀证组对比,痰瘀证组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D41表达,t-PA、PAI-1含量,PT、Fib、TT和APT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高血压病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而且痰瘀证较非痰瘀证更为明显,并以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侯模型建立的关系,并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选用健康雄性ICR小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双因素组和三因素组.双因素组采用间断足底电击作为应激源(输出电压40±5 V,不定时改变电压,间隔0.2~0.5 s,每天连续刺激20 min),并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10±1℃,相对湿度36%~40%),干寒饲养环境(10 h/d),普通饲料喂养.共21 d,产生慢性应激;三因素组采用与双因素组同样条件的间断足底电击及人工气候箱干寒饲养环境,只是给予的饲料为干寒属性饲料,共21 d.第21天观察各组小鼠生物表征的变化并取实验动物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双因素组实验动物第21天出现舌有瘀苔滑;皮毛暗淡无光泽,蜷缩少动,扎堆眯眼,倦怠淡漠,对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争食饮水,大便成形而湿,小便色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6的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INF-?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á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Ig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三因素组相比,双因素组实验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未见显著差异,CD8+细胞百分比上升(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血清中IL-2含量升高(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与TNF-á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gG与Ig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①双因素复合作用模型动物在相同时间段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免疫功能紊乱与三因素复合作用组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异,且尚不完全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因素复合作用后模型动物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变化更加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三因素复合作用组不仅有生物表征的改变,同时有免疫功能的紊乱;③结合干寒环境、不良精神刺激、干寒属性食物等多因素复合作用所建立的异常黑胆质证侯动物模型不仅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而且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观察2型糖尿病维吾尔医不同体液证型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各体液证型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放射免疫法和液相色谱法等,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8+、CD4+/CD8+、NK、IL-1β、IL-6、TNF-α、ACTH、CORT、NE和D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异常黑胆质型2型糖尿病的构成比为45.40%,几乎与其他3种维医异常体液类型的总和相当。异常黑胆质型T2DM患者组的外周血CD4+水平低于异常血液质型T2DM组(P〈0.01);异常黑胆质型T2DM患者组血清NK细胞水平低于异常血液质型及异常黏液质型T2DM组(P〈0.01);异常黑胆质型2型糖尿病组IL-1β含量高于异常黏液质型、异常胆液质型和异常血液质型T2DM组(P〈0.05):异常黑胆质型2型糖尿病组IL-6含量高于异常黏液质型及异常胆液质型T2DM组(P〈0.05);异常黑胆质型2型糖尿病组血浆NE含量高于异常血液质型及异常胆液型2型糖尿病组(P〈0.01);不同异常体液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A含量和血清ACTH及CORT含量在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异常黑胆质型2型糖尿病是T2DM维医体液分型的主要证型。与其他类型丁2DM比较。异常黑胆质型T2DM免疫功能更加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是维吾尔医复方制剂,由甘草、红枣、破布木、牛舌草、铁线蕨、地锦草、小茴香、薰衣草、蜜蜂花和刺糖10味药组成,用于治疗由异常黑胆质所导致的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研究了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各单味药(除刺糖外)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L-60细胞暴露于各单味药两种不同提取物(二氯甲烷和甲醇),于37℃、CO2体积分数为5%的恒温孵箱中培养后24、48、72h,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各单味药的二氯甲烷提取物除小茴香外均显著降低HL-60癌细胞的存活率(P<0.05)。在甲醇提取物中,只有甘草和地锦草两味药的甲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HL-60癌细胞的存活率(P<0.05)。与各单味药甲醇提取物相比,其二氯甲烷提取物均显著降低HL-60癌细胞的存活率(P<0.05)。结果显示,破布木、地锦草、铁线蕨、甘草、红枣、薰衣草、牛舌草和蜜蜂花8味药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和甘草、地锦草两味药的甲醇提取物均能抑制HL-60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各单味药二氯甲烷提取物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其相应的甲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选择174例经临床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放射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NK细胞数量、CD4+/CD8+比值及IL-1β、IL-6、TNF-α、ACTH、CORT、DA、NE水平,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CD4+、CD8+及NK细胞数量下降(P<0.01),CD8+及CD4+/CD8+比值升高(P<0.01),IL-1β、IL-6和TNF-α均有升高(P<0.01),ACTH及CORT下降(P<0.01),DA和NE升高(P<0.01)。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中,其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减弱,交感神经兴奋及应激性内分泌功能减弱为主要表现。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采用现有手段,应加强机体对胰岛素抵抗调控平衡态的修复与重建,重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标志的检测及相应的新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冠心病异常体液分型诊断标准,以非诊断疾病临床相关信息为依据,对诊断明确的1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入选的证候要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共线性诊断及主成分分析;使用主成分改进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立各证候要素对证候的贡献度,据OR值分冠心病各异常体液主症、次症。研究结果显示,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的主症为心神不宁,口唇青紫,舌体中等大小、舌苔灰黑色,皮肤较凉,尿色发青;次症为舌质青紫,尿每次量少,多梦、噩梦。异常血液质型冠心病的主症为面色发红,结膜稍红,口不干,口味微苦,脉象粗、有力,大便干结;次症为睡眠尚少,出汗不多,尿色黄赤。异常粘液质型冠心病的主症为少气懒言,口唇淡白,口黏,口淡无味,出汗较多,肢体麻木;次症为面色苍白,舌苔白腻、边缘齿痕,脉象弱、沉,睡眠较多,尿量较多。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的主症为面色暗淡,目光无神、结膜偏黄,舌苔黄腻,皮肤较热,脉象细、硬;次症为心急易怒,面色发黄,口味甘苦,皮肤粗糙,尿色偏黄。经过对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所得到的临床信息的统计分析,认为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比较符合,可靠性高。由此得出结论:将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应用于维医病证异常体液分型诊断的标准化、量化、科学化研究中,可以获得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临床病证信息,故可为临床冠心病异常体液分型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杂性疾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及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复杂性疾病组血浆t-P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肿瘤组血浆FIB浓度的变化比其他3个疾病组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PT时间明显缩短(P<0.05);APTT,PT,TT进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结论: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贯穿于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释支气管哮喘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组成特征,探究肠道菌群与哮喘病的相互关系,以5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及25例对照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粪便样品,运用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粪便菌总DNA,得到反映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特征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哮喘个体样本的肠道菌DNA条带数量7—31条不等,平均只有17条;对照组样本个体的DNA条带数量14—36条不等,平均24条.哮喘患者肠道菌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多变量统计分析表明,哮喘组肠道菌群结构组成显著区别于对照组,两组样本分类明显.两组内不同民族、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的肠道菌群在分子水平上发生明显改变,多样性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与哮喘病有关;PCR-DGGE技术结合PCA、PLS-DA多变量统计分析手段具有预测性、先行性的优势,适用于菌群结构未知样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