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液态的铅和铁,银和铁,都是属于互不相混溶的体系。因此,可用作研究铁液内组元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其中,邹元炳首先用银、铁分配求出铝的脱氧常数。Koros与Chipman应用银、铁分配求出铜在铁液内的相互作用参数。Langenbers应用铅、铁间的铜分配,求出铜在铁液中的活度系数。Oelsen等应用铅、铁平衡,求出铜、锡、砷、锑、银、金等一系列元素的分配常数。本文通过铜在铅、铁液间的分配平衡研究,直接测得铜的分配常数,结合铁液中铜、碳间平衡的热力学数值,求出铜在铁液内的相互作用参数。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自控系统对单位阶跃的响应时正确使用FFT的途径和方法.对单位阶跃U(t)进行FFT时,由于取样范围T有限,频谱渗漏效应使得频率域的点ω_n=2nπ/T的频谱U(jω_n)=0.对U(t)的连续频谱U(jω)进行离散采样,将其和系统的传递函数对应相乘,再对积进行逆FFT,就求出系统的响应C(K△t),等距值△t和系统响应的带宽互为倒数关系,根据系统参数和给定的过渡过程时间指标确定带宽,由它确定△t值,把频谱混迭效应形成的误差限制在给定的精度之内.  相似文献   
24.
25.
本文为研究报告之二。它系统介绍了新型织物亲水整理剂的分子设计、反应历程及其结构与组分。  相似文献   
26.
27.
飞机强度验证试验中,为保证集中大质量结构扣重的准确性,提高卸压安全性,基于弹簧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飞机结构扣重技术。解决了作动器扣重方式卸压后扣重载荷消失以及反配重扣重方式摩擦力使扣重量值不够准确两项技术难点问题。通过验证试验对该扣重装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弹簧刚度数据与设计预期吻合良好;试验状态,载荷施加正常;卸压时刻,试验载荷和扣重载荷转换平稳;停机状态,扣重载荷施加准确。成功应用于某型飞机疲劳试验发动机假件扣重,实现了飞机集中大质量结构试验状态和停机状态的准确扣重,同时降低了卸压瞬间载荷冲击。  相似文献   
28.
智慧流域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剧烈活动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洪灾旱灾并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复杂水资源情势, 推动流域信息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借鉴"智慧地球"的理念提出了"智慧流域"这一概念. 分析了智慧流域建设的战略需求和技术推动因素, 提出了智慧流域的涵义并阐述了其特征, 设计了智慧流域总体框架, 对其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和支撑平台, 如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标签、无线传感器网络、云计算与云存储、 流域虚拟现实系统平台、基于多源耦合的气象水文信息保障平台、二元水循环数值模拟平台、水资源数值调控平台和流域数据同化系统平台等进行了探讨. 最后研究了智慧流域在防洪减灾、抗御干旱、防治污染和水资源管理 中的具体应用. 智慧流域是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最高层次, 必将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 在水利各个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物理及水分特征.结果表明:林线过渡带附近年降水量为832mm,降水量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6月降水量最高,达174mm.林线过渡带及邻近植被土壤含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具相同的季节变化.林线区域土壤全容水量与非毛管蓄水量分别介于82.84~106.76和12.34~24.49mm,下缘冷杉林最高,上缘流石滩草甸最低.从上缘流石滩草甸→林线过渡带→下缘冷杉林,土壤稳渗速率逐渐增高(分别为0.46,2.18和4.36 mm/min),蒸发性能逐渐改善,有效水含量逐渐增高,分别为15.6%,23.5%和33.8%).三类植被在中、低吸力段(<1.5 MPa)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经验方程:θ=AS-B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30.
实验设计合成了对Fe3+/Cu2+具有良好选择性的荧光化学敏感器2,3,4,5-四苯基联苯胺(D).化合物D的乙醇溶液在加入FeCl3或CuCl2后,荧光发生了猝灭.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硝酸铁的加入也会使化合物D的荧光猝灭而硫酸铁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对于铜盐,醋酸铜的加入使化合物D的荧光猝灭,而硝酸铜和硫酸铜不能使其完全猝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