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几丁糖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及椎板修复的效果。方法以20只日本大耳白兔为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制作L4椎板损伤模型,A组硬膜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B组用几丁糖。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生化检查、TGF-β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儿丁糖对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有明显的效果.且利于椎板缺损的修复。经Rydell-Balazs粘连韧度评分,硬膜外胶原含量测定及Nussbaum组织学评分,B组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几丁糖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及使骨引导因子在局部浓集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5年~2004年共收治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95例,均属Ruedi和AllgouerⅡ,Ⅲ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采用AO苜蓿叶形钢板内固定32例为A组;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30例为B组;短期外固定架固定后改用钢板内固定33例(即两阶段法)为C组。结果 经10个月-8年的随访(平均2.4年),按Teeny和Wiss评分系统,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5.63%,并发症发生率为26.5%;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0.5%;C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4.85%,并发症发生率为22.5%.结论三种方法可用于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其中两阶段治疗法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痛症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4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46例患者接受骨赘切除、跖腱膜止点部分切断、滑囊切除手术,观察跖腱膜与足纵弓及跖趾关节的关系,术后以跟痛症状缓解及患足行走功能情况为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多具有起步痛的特点,以晨起负重时特别明显。主要是足跟底部疼痛,常于劳累后出现。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时加重疼痛。20例患者表现有夜间痛、休息痛,足跟部有明显压痛点;跟骨底面有局限性压痛。严重者足跟软组织可发红及肿胀,压痛范围扩大。9例有骨刺者无症状,11例有症状者无骨刺,26例患者既有症状也有骨刺。骨刺大小与临床表现不成比例。32例患者有跟骨骨质疏松。本组46例患者随访6月-42月,平均随访(13.2±2.1)月,40例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46例患者中优30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6.96%。结论跖腱膜长期受到牵拉刺激,形成滑囊炎,久之骨赘形成是导致跟痛症的重要原因,手术切除滑囊及骨赘治疗对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对24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6例,单侧18例。年龄45~67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而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2±8.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4)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7.6714(P〈0.05),其中评定为优13髋、良14髋、可2髋、差1髋,术后优良率达90.00%。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9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7月~2008年3月的35例儿童骨盆骨折,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16岁,平均11.7岁。骨盆骨折分型按Torode—zieg分类法。Ⅰ型,1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4例。患者入院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抗休克,积极处理合并伤,对骨盆骨折予早期复位固定等处理。疗效评价分优、良、差三级。结果35例患者中,死亡2例,33例经6月~7年,平均26.8月的随访。疗效评价,优14例,良18例,差2例,优良率为93.94%(31/33)。结论儿童骨盆骨折应早期明确诊断,骨折早期复位固定,及时治疗合并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伤后早期康复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7月~2008年3月创伤后5~21d行康复治疗的患者56例为早期康复组(A组),创伤21d后行康复治疗的患者63例为延迟康复组(B组)。于系统康复前后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康复前两组的肘关节Myao评分及ROM评定,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A组患者56例Mayo肘关节评分优36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53/56)为94.64%;B组63例Mayo肘关节评分优23例,良27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50/63)为79.36%,两组之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1,P〈0.01);A组肘关节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有利于肘关节创伤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病理改变、分类以及影响神经修复效果的因素。强调目前临床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依据是Seddon和Sunderland分类,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是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尽早修复,神经的修复应无张力下进行。应采用端端吻合修复。自体神经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长距离损伤的重要手段;当不能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时,可以应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或自体组织移植;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神经导管在实验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周骨折的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膝周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9例进行全程康复指导,对照组23例患者未进行全程康复指导。于术后6月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于术后6月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观察组优39例,良19例,可1例,差0例;对照组中优2例,良8例,可7例,差6例。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周骨折患者的康复指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保存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可行性。方法共进行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36个髋关节。结果本组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4例(28髋),良3例(6髋),一般1例(2髋),总有效率94.4%。结论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0年6月-2006年1月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37例44髋,并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84.5±6.3min),总出血量(558.4±46.5ml),平均输血量(332.5±21.5m1),术前Harris评分(37.2±12.5),术后Harris评分(90.5±11.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6.54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4~27.2月,平均12.6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效果令人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