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602.
考虑颗粒间多种相互作用机理及颗粒碰撞后的凝并与反弹机制,建立声凝并微观动力学模型,对大粒径外加颗粒及两个邻近的亚微米细颗粒之间的声凝并微观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双模态颗粒声凝并行为主要表现为外加颗粒仅与一个细颗粒发生凝并,以及外加颗粒先后与两个细颗粒发生凝并,声尾流效应、重力沉降作用是双模态颗粒声凝并的重要机理。随着外加颗粒初始位置与波节间距的增大,外加颗粒与较近细颗粒的平均凝并时间变化很小,两者形成的团聚体与较远细颗粒的平均凝并时间显著缩短;外加颗粒距离波节很近时,其仍能与较近的细颗粒发生凝并。对于外加颗粒与较近细颗粒以及两者形成的团聚体与较远细颗粒的凝并,随着外加颗粒直径的增加,平均凝并时间显著缩短,凝并概率先增加而后趋于恒定。  相似文献   
603.
虚拟仿真技术的流行为思政课教学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有助于构建具身式的教学实践环境、沉浸式的教学感知环境和耦合式的教学交流环境,为思政教学的智能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平衡虚实关系,转变教学方法以推进具身式的教学实践谱系;注重价值导向,善选教学内容以构建沉浸式的教学育人谱系;完善规则治理,优化教学关系以建立多元化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604.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和小斑病是该区玉米生产上的3种重要病害,也是品种审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关键病害.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水平,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引种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作者于2021—2022年鉴定并评价了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的405份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玉米重要病害的抗性.结果表明,对于玉米镰孢茎腐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202份品种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31.68%、9.90%、42.57%、6.44%和9.41%;2022年参试的203份品种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60.10%、9.36%、15.76%、9.85%和4.93%,两年均以高抗和中抗类型为主.对于镰孢穗腐病,在2021年试验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4.95%、66.83%、22.28%、4.95%和0.99%;而在2022年试验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0、86.70%、11.82%、0.99%和0.49%,抗病类型两年均居主导地位.对于玉米小斑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中,高抗...  相似文献   
605.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丁二酸气溶胶的吸湿生长现象,研究了温度和水含量对颗粒平衡后结构和界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含量会影响丁二酸的溶剂化分子数,从而导致颗粒吸湿生长后呈现水包酸的分层结构、混合结构和酸包水的分层结构。颗粒表面丁二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且随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温度高于260 K时,颗粒表面丁二酸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分别朝向颗粒内部和气相。  相似文献   
60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