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01.
基于半导体制冷片设计了一种制冷实验箱,温度可调范围为-23~25℃,可将被测试的芯片或小型功能模块放入其中,以测试其低温性能.该实验箱以ATMEGA328P为主控芯片,由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通过PWM方式的PID控制算法,调节箱内温度,从而达到恒温调节的目的;主控芯片处理的数据会传送给LCD1602显示温度.经实验验证,温度可调半导体制冷实验箱满足探究温度性能的恒温要求.  相似文献   
302.
为研究瓦斯隧道开挖过程中通风设备布置对通风效果的影响机制,以城开高速鸡鸣隧道为研究对象,考虑风筒直径、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风筒高度三个因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瓦斯平均浓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瓦斯浓度在施工通风影响下的分布特点,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9种布置方案下三个因素对三种施工情况下通风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掌子面顶角、底角及下掌子面底角处,瓦斯分布较为集中,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该区域的监测;回风侧瓦斯浓度高于进风侧。不同的施工情况下,三个因素对通风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即在整体掌子面或仅有上掌子面施工的情况下,三个因素对通风效果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风筒高度、风筒直径、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仅有下掌子面施工时则依次为:风筒直径、风筒高度、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台阶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工况下的以提高通风效率为目的的通风设备布置建议。  相似文献   
303.
为研究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风筒破损对一氧化碳(CO)排出的影响,依托城开高速鸡鸣隧道,运用孔口流量理论,考虑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和孔口数量三个因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筒破损对CO排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风筒破损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漏风率随送风量的增加而增大;开挖工作面处的CO浓度在通风1min后达到峰值,约为3.5%;风筒破损会对隧道内的CO稀释产生滞后效应,滞后时间为1~3min并且送风量越小滞后效应越明显,最终导致距洞口25m范围内的CO浓度高于规范要求;通风长度区域内,三个因素中对CO排出的影响依次为: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孔口数量;整体隧道内,影响依次为: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孔口数量。并提出了通风设计和孔洞修补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4.
明确滨海湿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5年至2015年5期遥感数据分析杭州湾滨海湿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5—2015年湿地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景观格局变化较大,其中建设用地增量最多,水域面积持续下降,大量沿海水域滩涂被围垦转换为其他用地类型;2)研究区总体生态风险呈好转趋势,但局部地区生态风险仍然居高;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持续下降,分布呈现不断向海域推进趋势,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面积上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中部;3)研究区各时段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并在空间上聚集.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景观类型较为单一、人为干扰小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化较快的西南地区和围垦速度较快的沿海区域.热点和冷点的分布与研究区区域地理环境具有较高的耦合性,整体生态风险地域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杭州湾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5.
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带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乙肝感染率较高,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揭示对入学新生进行肝功监测,同时加强对 HBV 携带者的随访,这在乙肝传染源管理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6.
利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评价发酵复合果蔬汁饮料的品质,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 温度、果汁添加量、接种量等参数对感官综合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复 合果蔬汁饮料工艺条件。通过回归模型预测得到乳酸菌发酵复合果蔬汁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 31 ℃,发酵时间24 h,接菌量3%,果汁添加量50%,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复合果蔬汁感官得分为 80.33分,样品中的菌落数达到2.56×1010 CFU/mL。响应面优化法和模糊数学品质评价用于植物 乳杆菌发酵复合果蔬汁的制备评价真实可靠,本研究可为植物乳杆菌发酵复合果蔬汁的制备及工 业化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07.
【目的】考察重庆市不同地理种群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形态变异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采自重庆市12个区县的107头松墨天牛的体长、体宽、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前胸背板斑纹等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根据标本采集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要素数据将重庆市松墨天牛分为6个自然地理种群,考察了上述形态特征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及相关性,并分析了形态变异与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松墨天牛个体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变异系数均较低,西北种群形态与其他5个种群形态差异较大,6个地理种群的个体形态差异不明显。松墨天牛形态特征与经纬度、海拔、气候要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宽与经度、海拔、纬度、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重庆市松墨天牛地理种群间尚未出现明显的分化差异,形态差异主要由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308.
县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难点。在融合创新生态和全面创新概念基础上,分析安徽省界首市的县域创新生态构建中的主体、关系及创新要素,研究其在创新活动供给、创新活动需求、生态系统支撑、创新主体支持等面向全面创新的实践。基于此,总结界首特色,扩展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使用,为其他县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可能借鉴。  相似文献   
309.
为探索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在臭氧浓度预测中的应用效果,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区域2017-2019年臭氧数据及气象数据,利用KNN数据挖掘算法与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2种以重庆中心城区北碚区为中心的臭氧浓度预报模型,并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将臭氧浓度预报值网格化.研究显示:(1)2017-2019年间,臭氧浓度除铜梁区和沙坪坝区呈逐年上升趋势外,其他区域呈“单峰形”的变化,最大值出现在2018年;夏季臭氧浓度最高,冬季最低;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关系最密切的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及相对湿度.(2)2种预测模型在7个区的训练中平均预报准确度超过了74%,其中KNN模型的准确率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2种模型与实测值的相关性超过了0.7,拟合度较高;在验证模型准确率中,BP神经网络模型在检验过程中的整体效果高于训练效果;总的来说,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总体优于KNN模型的.(3)将模型应用于臭氧浓度网格预报中,从数值来看,高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低值低于实测值;从地理位置来看,低值与实测值位置基本一致,分布在重庆中心城区中部偏西地区,高值预测区域差距较大,实测高值区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南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310.
 身心调节技术是一种整合心理训练和有氧运动的综合性干预技术,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改善临床症状。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梳理了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身心调节技术在改变与人脑认知和情绪相关的脑区或大脑网络中的作用,介绍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