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测定房间空调器性能的风管量热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的风管量热计法是针对影响风管热平衡法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测定空调器及风管进出口焓差加以改进,进一步简化操作,还可以同时确定空调器的循环风量,本法亦可用于小型热泵型空调器热泵制热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观测能量sum (E)≥100TeV的γ族的衰减特征.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得到的垂向流强,3个不同大气浓度的γ族能谱,γ族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以及其他可测量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均与相应的实验值相符。因此,模拟中所用的M-D-ND和M-SD-SH能大致正确地描述γ族事例的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由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得到的∑Eγ=16~100TeVγ族事例的统计行为。给出了族的垂向流强、横向扩展及其他观测量。针对其初能平均地只比SppS能区高一个量级的特点,采用外推SppS实验结果建立的超高能核作用模型作了模拟计算。用计算结果解释了大多数统计特征并建议一种10~(14)~10~(16)eV能区根据刚度切割模型自然外推的初级宇宙线成分。对影响γ族横向扩展的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节能墙体空心砌块热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新型节能墙体砌块的三维温度场,将空气间层的热阻以导热、对流、辐射3种形式一一进行了计算,得到间层的热阻。进而采用电算法求出砌块的热阻,使得计算结果能精确地反映墙体砌块的热工性能。  相似文献   
25.
贫油预混燃烧室出口的强旋流和温度不均匀特征向下游迁移,直接影响了下游涡轮静叶栅端壁的气动性能,进而改变了气膜冷却端壁的传热冷却特性。设计了具有典型速度和温度出口特征的燃烧室,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设计的燃烧室出口具有典型的旋流和温度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求解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湍流模型SST k-ω研究了燃烧室出口旋流对静叶栅端壁流动型态和传热冷却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燃烧室出口旋流核心与静叶栅沿栅距5个相对位置时气膜冷却端壁的流场型态和传热冷却特性。研究表明:当燃烧室出口旋流中心正对静叶片1时,马蹄涡压力面分支横向迁移被削弱造成滞止点向下游移动,端壁传热恶化,第3排气膜冷却射流被带离端壁,绝热气膜有效度降低;旋流中心正对静叶片2时,马蹄涡压力面分支裹挟第2排气膜冷却射流冲击吸力面,二次冷却效果提升的同时端壁面平均气膜有效度提高,最大值为0.148,无量纲面平均热通量减小了0.055 5。该研究揭示了燃烧室出口旋流对下游静叶栅端壁流场型态和传热冷却特性的影响机制,为端壁气膜冷却布局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27.
冯驰  丁林  胡杨 《应用科技》2013,(4):17-20
针对涡轮叶片表面温度不易测量的问题,利用辐射测温和扫描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45°旋转反射面扫描系统测量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的方法.通过与叶片参考结构的对比,分析了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与叶片内部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面扫描系统可以简单、有效地提取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8.
尖晶石具有高Os低Re含量的特性,能够抵抗变质、蚀变和风化作用对其Os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其Os同位素组成的测量值可以代表形成时的初始Os同位素组成.本文尝试用同一堆晶序列纯橄岩中尖晶石Os同位素组成和辉长岩中锆石年龄来反演地幔源区的Os同位素组成,为认识大洋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证据.西藏那曲蛇绿岩是新特提斯蛇绿岩的一部分,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形成于成熟的弧后盆地,其中发育同一堆晶序列的纯橄岩和辉长岩.辉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83.7±1Ma.纯橄岩的全岩和分选出的尖晶石的Os同位素组成非常一致,排除了后期混染作用的影响,可以代表对流上地幔Os同位素组成.与碳质球粒陨石对比,尖晶石的?Os为?0.2~?0.3,表明那曲蛇绿岩的地幔源区为碳质球粒陨石型对流上地幔.因此,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主体属于残留的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是由中生代软流圈地幔顶部转化形成.这是首次运用能准确定年的堆晶岩中尖晶石Re-Os同位素组成来反演蛇绿岩地幔源区性质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29.
仇垲  胡小告 《工程与建设》2005,19(4):291-292
以合肥市官高路刘圩桥检测为工程背景,根据相关依据使用仪器与设备,通过对桁架拱桥桥梁的裂缝调查、桥梁变形调查、桥台病害调查、桥梁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测试和混凝土碳化深度调查、桥梁钢筋锈蚀调查,以及桥梁承载能力检测,指出刘圩桥属于危桥,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必须架设新桥。  相似文献   
30.
针对双柱体这种极具代表性的多柱体结构,采用数值方法研究错列距离改变引起的双柱体流致振动特性的变化,分析间隙流与振动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显示:错列双柱体的振动模态存在周期振动、双周期振动、多周期振动和拟周期振动等多种模态。上游柱体振幅受间距比的影响很小,间距比变化时,最大振动幅值均在约化速度U~*=6时取得。对于下游柱体,振动幅值随间距比大幅变化,尤其是当T=0.6D(D为柱体直径)时。随着来流速度的变化,上下游柱体振幅曲线发生交叉,存在一个临界约化速度U~*_c=7,当U~*U~*_c时,上游柱体振幅低于下游柱体振幅。当T/D0.6、U~*8时,为间隙流主导区。在该区域内,上游柱体脱落的漩涡形成间隙流,附着在下游柱体的表面,使下游柱体的边界层分离提前,柱体振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