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4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726篇
系统科学   640篇
丛书文集   313篇
教育与普及   10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2篇
现状及发展   64篇
研究方法   17篇
综合类   1134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730篇
  2010年   739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946篇
  2007年   902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771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5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逼近物理极限,硅通孔(TSV)实现层间互连的三维集成电路(3D IC)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一种趋势.但现有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工艺库、设计方法尚不成熟,难以实现三维集成中超大尺寸基板芯片的时序收敛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现有传统的EDA工具完成基于TSV的3D IC物理设计的流程.首先,用热应力模型将三维硅通孔投影成二维阻挡层,从而将三维集成电路设计转化成若干含阻挡层的二维集成电路分别实现;其次,针对超大尺寸基板芯片的时序收敛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标准单元布局方法,通过在版图中划定若干固定放置区用于限定关键时序单元的摆放,并迭代确定这些关键单元在固定放置区中的位置,实现大尺寸芯片的时序收敛.基于所提出的三维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完成了一款三维集成的网络路由芯片基板芯片的设计,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设计流程,提出的3D IC物理设计流程可使超大尺寸基板芯片从时序无法收敛优化到可收敛并满足时序要求,验证了所提出的3D IC物理设计流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2.
以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培养及16s rDNA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并对分离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通过PCR检测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对小鼠致病力的分析。本研究从采取的86例尿液标本中分离检出11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2.79%。耐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blaNDM、blaVIM、blaIMP和blaKPC基因在分离株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布。耐药性分析发现1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0.9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3.64%,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结果显示,分离的11株细菌中10株均为强毒力型菌株(90.9%),其中K57血清型4株(36.4%),K1血清型1株(9.1%),K2血清型1株(9.1%),K5血清型1株(9.1%),K20血清型3株(27.3%),提示该批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此外,毒力因子分布结果显示,其毒力因子rmpA(54.5%)、Aerobactin F(54.5%)在菌株中分布较为广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致病力可能与荚膜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综上所述,临床分离的致尿路感染病原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特征,强毒力菌株以K57荚膜型为主,K1、K2均有分布,提示对尿路感染病原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控多重耐药和强毒力菌株的感染与流行。  相似文献   
83.
制备了一种新型无参比电极由NASICON和YSZ两种固体电解质及Na2SO4辅助电极构成的二氧化硫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二氧化硫产生Nernst响应。由于这种传感器采用了平面结构,对比电极和工作电极处于同样气氛中,消除了氧的影响和密封问题,同时有利于传感器的微型化和多元复合。  相似文献   
84.
玛纳斯河年径流的灰色拓扑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法,提出一种较适合于水文实测资料缺乏情况下的中长期预报方法,并利用玛纳斯河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序列对该方法进行成功地验证。  相似文献   
85.
研究和分析了蜗杆式振动珩齿时,被珩齿轮齿面上的珩磨啮合轨迹,以及在不同珩磨运动参数下,齿面上珩磨啮合纹路的形式。  相似文献   
86.
主要介绍了Visual Foxpto5.0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实现及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手段,探讨了教育心理学,人工智能在CAI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药代动力学研究。8例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首剂口服左旋氧氟沙星片300mg后分别测定不同时间血和尿中左旋氧氟沙星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药时数据用3p87计算机程序拟合求算药动学参数。首剂口服300mg左旋氧氟沙星片后的主要参数为:Cmax3.32±0.41μg/ml,T1/25.58±1.86h,Tmax2.17±0.69h,AUC0-∞23.34±3.09μg/(ml·h)。24h尿中累积排出量249.8±24.21mg,占给药剂量的83.3%。左旋氧氟沙星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氧氟沙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8.
褪黑素对持续光照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Y-迷宫检测小鼠的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观察了年龄,每天24小时连续1个月的持续光照和每日定时注射褪黑素对小鼠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年小鼠与青年小鼠相经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持续光照可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实验结果提示,褪黑素在维持学习记忆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对黑生料球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残余碳、失重率及游离氧化钙等的测定,对立窑黑生料球的燃烧与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黑生料球的燃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实验中游离钙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有关煅烧理论,肯定了黑生料煅烧的优越性。而实验中机械不完全燃烧现象,说明了“高灰分”对料球燃烧反应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0.
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网络技术与机构设计相结合,以组合机构的尺寸综合理论为基础,以机构最小尺寸为优化目标,采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应用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研制开发了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网上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