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大豆成熟期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照反应间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256份我国各地代表性大豆品种在南京分期播种与短光照处理。以大豆品种在不同播期间全生育期标准差作为该品种成熟期光温综合反应的指标,以春播自然光照与11小时短光照下全生育期相差天数作为成熟期短光照反应的指标。通过研究我国大豆不同熟期组类型及不同品种的成熟期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昭反应间关系,澄清大豆对光温综合条件反应中光照的反应是主导因子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小麦环境释放中基因漂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漂移供体是转基因小麦,受体有转基因小麦的非转基因分离体、受体对照品系和地方小麦品种,以外源uidA基因表达作为基因漂移的分子标记,在供体开花期间,距供体5个不同距离上收集花粉,约80%的花粉分布在距供体中心15m以内,距离35m处只检测到约6%的花粉,在11个检测样点检测受体和供体间杂交率,供体与分离体混种同一小区时,基因漂移频率较高(1.08%);与其受体对照播种于相邻小区(相距约0.5m)时,基因漂移频率居中(0.63%);地方品种距供体边缘0.5~2.5m处,频率较低(0.25%);3m以外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认为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距离应在3m以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偶应力理论,研究了平面应变状态下刚性压头与均匀涂层半平面之间的二维滑动摩擦接触问题.该理论通过引入材料特征长度来描述微结构材料的尺寸效应.采用傅里叶积分变换方法将此尺寸依赖的接触问题转化为第二类Cauchy奇异积分方程.然后,通过数值求解该类方程来确定涂层表面法向应力和面内应力的分布.详细讨论了尺度参数、剪切模量比和摩擦系数对表面法向接触应力和面内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偶应力理论得到的接触应力明显偏离基于经典弹性理论预测的结果,而且表现出对材料特征长度的强烈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黏接复合结构具有重量轻、应力分布均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以及汽车工业中.黏接界面是黏接复合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复合结构的总体力学性能,因此对其损伤的检测与评价研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空间尺寸远小于超声波波长的材料微观结构特征变化,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表征灵敏度.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两个杂交组合中转基因小麦外源1Dx5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杂交组合川89-107×B72-8-11b和绵阳26×B72-8-11b的亲本、F1、F2代,研究转基因小麦B72-8-11b中外源品质基因1Dx5表达的遗传.结果表明:外源1Dx5基因在F1代中呈现显性,在F2代中呈现3(有):1(无)的分离,有功能拷贝整合在1个位点,遵从孟德尔遗传模式,这对杂交育种选择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小麦小花开放特性与基因漂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个转基因小麦、2个受体对照与170个地方品种对照,在武汉进行环境释放试验.约20%的小麦地方品种与转基因小麦花期相遇,所有地方品种开花时柱头都部分外露,且小花开放度和开放时间品种间有差异,表明存在着转基因小麦以花粉为媒介向地方品种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且不同地方品种作为接受者,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时,因小花开放度的差异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也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选择256份我国各大豆栽培区代表性地方品种,以国际通用的美国000-X熟期组的48份标准品种为对照,在南京进行分期播种及光照处理试验,制订出与国际相衔接的我国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划分标准,将我国大豆划分为000-Ⅸ熟期;明确我国淮海大豆区春豆归属Ⅰ-Ⅲ组,夏豆归属Ⅱ-Ⅵ组,分析了黄淮海大豆区春夏豆品种熟期组地理分布概貌。  相似文献   
18.
激素对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激素对两个基因型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在每个组合中均可达100%,诱导培养基中加入2,4-D对植株再生和绿点分化频率的效果要显著优于Picloram,在所采用的有效2,4D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绿苗的再生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4-D的量为4.5mg/L时,植株的再生频率平均可以达到4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