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第二类可控式TMD-混合水箱系统的减振控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第二类可控式TMD-混合水箱系统((CTHTS-Ⅱ)来应对由于结构物频率摄动而导致被动调谐类阻尼器的减振效果下降的问题.对比于第一类可控武TMD-混合水箱系统(CTHTS-Ⅰ),两者在结构物频率减小时的减振效果相当;而在结构物频率增大时,CTHTS-Ⅱ具有比CTHTS-Ⅰ更优的减振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2.
提出一种适用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隔震结构的新型装配式隔震梁柱节点,对两尺寸和配筋完全相同的现浇式节点和装配式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比研究.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件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了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装配式隔震节点具有跟现浇节点相近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3.
根据通用有限元工具Ansys,对钢管混凝土单梁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节点设计合理,受力可靠。  相似文献   
34.
结构半主动减震控制新体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结构半主动减震控制的一种新体系———半主动变刚度·阻尼控制系统 ,设计了控制装置 ,推导了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 ,提出了基于预测控制的预测瞬时最优控制算法 ,完成了结构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 .试验研究表明 ,结构半主动变刚度·阻尼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算法是十分有效的 ,为该前沿技术的工程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5.
结构物的储水装置常被设计成池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池式TMD),液体的动力效应会影响调频阻尼系统的控制效果.结合调谐液体阻尼器(TLD)与TMD共同作用的原理,综合考虑池式TMD的总体控制效果,并提出运用最优动力方法对池式TMD进行设置.以结构物室内游泳池为例,研究不同池长设计值的池式TMD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运用最优动力方法设置的池式TMD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方法设置的池式TMD,并为适应结构物内部使用空间要求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条件.  相似文献   
36.
针对电力系统大型变压器,对汶川地震震害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大型变压器的震害特征.并根据震害特点,提出了对大型变压器隔震的策略,设计了适合于大型变压器隔震的水平刚度小、低面压和满足竖向稳定性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应用于实际750 kV大型变压器的隔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后,750kV变压器弱轴向最大倾覆力矩减小为非隔震结构的17%,弱轴向最大剪力减小为非隔震结构的23%,变压器本体的加速度减小为未隔震的29.5%,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支座最大容许位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带TMD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状态空间表达的TMD-结构动力微分方程,运用虚拟激励法,引入精细积分法进行计算,提出求解带TMD结构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复模态法的复杂性,能精确快速求解带TMD结构的平稳和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采用结构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控制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基于首次超越破坏理论,进行了无控和TMD控制下结构的可靠度对比分析,建立起结构动力可靠度作为评价控制效果的性能指标.以1栋8层的剪切型钢框架结构作为算例,结果证实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8.
桥梁球型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市桥梁项目采用的球型支座模型KZQZ200GD进行系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60次循环疲劳试验与循环疲劳前、后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形式的球型支座力学性能稳定,具有耗能性、隔震减震性能,是桥梁支座中较为理想能对地震载荷进行隔震减震作用的支座,是桥梁建设的优选.  相似文献   
39.
针对直线电机驱动的HMD控制系统,推导了受控结构的运动控制方程,在LQG控制算法下根据控制力反馈方程分析了HMD控制改变结构参数的方式以及宏观减震机理,进一步采用扫频正弦波对仿真结构进行激励,分析不同频率激励下调节结构参数的方式及详细的减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外部激励频率在低于结构第一频率的低频段时,HMD中AMD对结构的作用是增加结构的刚度和阻尼;随着频率的增加,HMD中AMD增加结构刚度及阻尼越来越大;当外部激励频率在频率共振区域内,增加结构的刚度和阻尼达到最大;当外部激励频率在高于共振频率的区域内,增加结构的刚度越来越小,最后变为负刚度,阻尼系数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0.
对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技术与试验结果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试验设备的摩擦力、试验温度和试验输入波对支座检测结果的影响等.给出了相应的修正公式,并介绍了普通型与铅芯型支座在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的试验设备与日本某试验设备进行对比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