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一些不等式的形心法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形心法证明一个Fan型的不等式链和一个积分不等式。  相似文献   
92.
本文通过介绍青岛颐德海外学子创业园区规划设计理念,对如何解决濒海地段优势,营造人工开发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的城市空间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93.
对当前最有代表性ISD系列语音芯片的体系结构和功能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语音段管理的语音芯片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4.
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采用蚁群算法对智慧校园电力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传统蚁群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挥发系数和转移概率对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具有比较大的影响,通过构造一个和迭代次数相关的动态挥发系数和在转移概率中引入节点安全度来对传统的蚁群算法进行改进.采用传统蚁群算法和改进的蚁群算法对电力机器人在简单栅格地图和复杂栅格地图下的路径进行规划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收敛速度快,具有更强的全局搜索能力,为智慧校园电力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供了 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
对利用啤酒酵母活体的复合酶系磷酸化合成腺三磷(ATP)进行了研究。证明反应系统中葡萄糖浓度为0.1M时ATP的转化率最高。啤酒酵母经8℃深水贮藏4—7天后磷酸化合成ATP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反应系统中乙醛和甲苯加入与否并不显著影响ATP的合成。用加入抑制剂的方法对啤酒酵母酶促磷酸化合成ATP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是:丙二酸和NaF强烈抑制ATP的合成;而NaN_3,2,4—DNP只有很少的抑制效果。证明啤酒酵母磷酸化合成ATP主要是通过EMP途径代谢水平的无氧磷酸化,而氧化磷酸化不是主要的。据此理论,把属于有氧呼吸类型的白地霉置于通有氮气的水中,密封贮藏于8℃冰箱中7天后,代替啤酒酵母坭进行磷酸化合成ATP的试验,结果得到了59.2%的转化率,而不经处理的新鲜白地霉在同样条件下是不能把AMP磷酸化合成ATP的。这不仅进一步提供了上述论点的证据,且说明生产上采用核酸含量高的需氧菌株代替来源较少的属厌氧呼吸的啤酒酵母进行酶促磷酸化合成ATP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6.
97.
采用自行研制的生物电磁效应试验箱中的光系统,以不同光频率、光强度和光照时间,对番茄种子进行光照处理,利用均匀设计法安排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及苗高,通过计算机回归计算,得到回归方程.分析可知,不同频率、强度的光,对番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光照,其发芽生长会产生不同影响,筛选得出番茄种子的最佳光照参数为:光强度4500~4700 lx,光照时间15~16 h,光照频率6.67×1014Hz.  相似文献   
98.
本文利用螺旋藻饲喂家鸡和小白鼠,并以同位素作示踪,研究动物对藻丝体的消化、吸收及其利用,结果指出,螺旋藻能被家鸡和小白鼠所消化、吸收,为机体所利用,其利用率分别可达72%和67%.鸡只长期口服添加藻粉的混合饲料,具有比对照组明显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99.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可以实现白适应的非线性控制.针对传统神经一络采用的BP算法度很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一种LM优化算法并用于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寻优能力和较高的参数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 比较硝酸银与传统抗生素对常见细菌和真菌的杀菌能力。方法 实验采用平板稀释法,即用 3 种药 物分别制成含不同梯度浓度药物的培养基,然后在其上涂布相应的细菌、真菌,根据菌落生长被抑制的状态,判断 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硝酸银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菌作用,且无显著差异( P > 0. 05) ,最小抑菌浓度 3—7 μg /mL;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新霉素较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在 0. 1—1 μg /mL 之间; 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0. 1 μg /mL 和 1. 25 μg /mL; 庆大霉素对绿脓杆菌无抑菌作用,而新霉素对绿 脓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差,其最小抑菌浓度为 16 μg /mL。结论 硝酸银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作用无选择性,而抗生 素却表现出了抑菌的高度选择性。随着银粒子及银离子在医疗上的作用被重新认识,我们认为,在临床上可以复 合使用硝酸银和抗生素以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