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在丙二酸电解液中进行了铝阳极氧化,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显微硬度仪对氧化膜的构型、物质结构、耐酸性、显微硬度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二酸电解液的黏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电解液黏度较大时,氧化膜的生长速率会明显降低;电流密度较大、氧化时间较长时能显著提高氧化膜构型的规整度;氧化膜膜厚的增长速率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在相同的氧化条件下,电解液浓度较大时,得到的氧化膜的厚度也较大。在800℃以上对丙二酸氧化膜加热,原来无定型的氧化铝会结晶生成γ-Al2O3;氧化膜结晶后其耐酸性会显著提高。丙二酸电解液的浓度对氧化膜的显微硬度没有显著影响,氧化膜硬度对膜厚的依赖存在一个极限值,约为27μm。  相似文献   
12.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巡视器推进系统的结构质量和尺寸严格受限,针对常规推进系统方案无法满足要求的难题,采用中压双组元推进系统和7055高强度材料壳体推进剂贮箱,实现了轻质、小型化的目标.发动机的室压约2MPa.相对于传统推进系统方案,重量减少约53kg,高度减少约919mm.这是中压双组元推进系统首次在宇航领域应用.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13.
棉花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状.棉花立枯病也叫烂根病、黑根病,以危害棉苗为主,多发生在幼苗出土至真叶期.感病时,近地面的茎基部表皮细胞上先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黑褐色并逐渐腐烂凹陷,严重时病部茎变细,染病一周左右棉苗枯死.若子叶受害,子叶上会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并逐步干缩成穿孔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中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建的对策建议。从大同市金融部门支持中小学校改建的情况看,地方财政无力拿出资金解决学校债务,金融机构不敢涉足教育贷款,笔者从制约农村校舍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春棉的“三病四虫”指棉立枯病、棉枯萎病、棉黄萎病和地老虎、棉蚜虫、棉红蜘蛛、棉盲椿。春棉“三病四虫”的危害性较大,是黄淮棉区病虫防治的主要对象。掌握“三病四虫”的为害特点,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春棉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硫酸电解液、改性的硫酸电解液及有机酸性电解液体系中进行了铝阳极氧化。采用扫描电镜对氧化膜的形貌及自组织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电解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草酸和易挥发的醇类物质后,能显著降低对氧化膜的化学溶解,在其中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阳极氧化并能得到较厚的氧化膜。延长氧化时间能显著提高氧化膜构型的规整度;且该规整度沿着膜孔的纵向方向变化,越靠近孔底部位构型越规整。氧化膜的稳定生长电压与单元尺寸或孔间距之间符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约为2.4nm/V。  相似文献   
17.
春棉的"三病四虫"指棉立枯病、棉枯萎病、棉黄萎病和地老虎、棉蚜虫、棉红蜘蛛、棉盲椿.春棉"三病四虫"的危害性大,是黄淮棉区病虫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将Duane模型应用于装备可靠性门限值的确定。介绍了装备可靠性门限值的概念和现行的确定方法,阐述了Duane模型的适用条件和数学形式,分析了其在确定装备可靠性门限值方面的适用性。以军用飞机为例确定了装备的成熟期,在充分考虑影响装备外场可靠性增长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Duane模型中的增长率。最后利用Duane模型确定了装备可靠性的门限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PB平台的动态数据交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xcel为例,介绍了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中,利用PB中实现动态数据交换(DDE)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结合江西省大学生电脑大赛,介绍了新余学院学练赛结合培养软件创新人才的背景,分析了该项竞赛对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所起的推动作用,阐述了该项竞赛对调动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所起的促进作用,探讨建立"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大赛实践-毕业设计"的学练赛结合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