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综合类   3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纳米零价铁颗粒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和很高的还原活性,因此在环境污染的处理和环境修复领域应用广泛.采用一种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通过添加高分子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乙醇对纳米铁颗粒进行表面物理改性,从而达到改善其在水溶液中分散性的目的.实验过程中,机械搅拌条件下,将一定浓度的NaBH.水溶液(或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一定浓度的FeSO,·7H2O水溶液(或乙醇-水混合溶液)中,短时间即可产生大量铁粉.过程无需氮气保护,反应迅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测定仪(BET)三种方法对制得的纳米铁颗粒进行表征.TEM表征的结果表明:颗粒分散较均匀,粒径小,平均粒径为60 nm(水溶液)和40 nm(乙醇-水混合溶液),实验过程中添加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对颗粒的分散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分散剂吸附改变粒子的表面电荷分布,产生静电稳定效应,空间位阻作用和静电空间位阻稳定效应来达到分散效果;加入乙醇后,可能是由于乙醇中包含大量的自由的强极性羟基基团,在水溶液中这些基团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螯合键,紧密包覆在金属离子周围,形成一个有限制形状的有限结构,使合成的纳米粒子的大小被限制,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XRD表征的结果表明:在扫描衍射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5°、65°、82°左右,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晶面衍射(44.673 2°),200晶面衍射(65.021 1°),211晶面衍射(82.332 6°),同时通过布拉格方程及电子衍射花样的分析,均表明颗粒为单质铁,没有出现氧化铁杂质、纯度高.采用BET表征的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47.1 m2/g(水溶液)和68.41 m2/g(乙醇-水混合溶液),远远高于普通铁粉的比表面积.多次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工艺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42.
王连生 《科学通报》1993,38(24):2249-2249
厌氧环境中,卤代芳烃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还原去卤是一种主要的转化途径,由于通过这种转化所得到的产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脂溶性,并且易于进一步的降解,因此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一些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方程(QSARs),可以有  相似文献   
43.
以分子连接性能和微扰分子轨道指数作结构、能量参数,从分析DNA链互补碱基对2癌有机物分子片段发生共价交联的构效角度出发,首次得出产生碱基移码或置换型化学致癌的主要过程是化学品分子片段中活性原子与DNA互补碱基对间氢键的共价结合,显示致癌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碱基G≡C间两个氢键与致癌片的特异交联。  相似文献   
44.
苯胺降解菌的特性研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期受苯胺污染环境中筛选到一株细菌NKS.能以苯胺为唯一的碳源、氮源生长.NKS降解苯胺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C和7.2,最适苯胺浓度为3000mg/L.NKS还可利用邻苯二酚和邻甲苯胺.提高接种浓度对NKS的降解效果有显著影响,重金属离子对NKS的生长和苯胺降解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Ag^ ,Hg^ 最明显.对NKS与苯胺降解代谢有关酶类的测定结果表明,NKS中催化邻苯二酚开环的酶主要为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D23O).且该酶为诱导酶.PCR结果表明NKS中与苯胺酶降解有关酶的基因位于细菌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5.
王连生  童雪松 《武夷科学》2002,18(1):313-313
浙西南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种类与翻耕移栽早稻相同 ,但某些病虫发生轻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苗期稻象甲、稻蓟马 ,蚜虫等发生比移栽稻早 ,为害重 ;水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为害明显重于移栽早稻 ,灌浆乳熟期二代二化螟为害与移栽稻差异不大 ;水稻孕穗期初飞虱发生数量比移栽稻减少 10 .6 %,而蜘蛛数量比移栽稻增加 12 .2 %。第二代纵卷叶虫发生两者无明显差异。在丽水山区由于大面积推广抗稻瘟病的早稻品种 ,稻瘟病发病很轻。纹枯病是主要病害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株病率比翻耕稻减轻 5 9.8%。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穗期病虫简化防治试验 ,示范结果表明 ,在病虫害发生一般年份 ,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使用 4 0 %虱病净 5 0 ml/ 6 6 7.7m2 ,对纹枯病、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效 ,且有利于稻株青杆黄熟。一药兼治 ,既可达到省工、高效简化防治的目的 ,又可取得明显经济 ,生态效益。根据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采取针对性综防措施。种子处理用 4 0 2浸种 ,播种时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g拌 1kg谷种可有效防治蚜虫和稻蓟马 ;苗期及时防治稻象甲、一代二化螟 ;中、后期抓好水浆管理以浸润灌溉为主 ,要适时搁田。有利促根壮蘖 ,增强抗  相似文献   
46.
氢键给体酸度a~H是线性溶剂化能相关(LSER)理论中一种重要的参数,用来度量化合物给出氢键的能力.它既可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也可通过一定的方法估算得到,然而随着化合物的种类增多,结构复杂化,测定既费时又存在着困难.本文根据线性溶剂化能相关理论建立一种新的估算方法.线性溶剂化能相关(LSER)理论认为,溶质在两相溶剂间的分配(以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gK来表示)被考虑为三方面的贡献:(1)反映溶质分子在溶剂中挤出一个可以容纳自己的空穴所需要能量的窝穴项,以溶质的分子体积V(摩尔体积V或Vanderwaals摩尔体积V_i)表征;(2)  相似文献   
47.
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8种多氯酚对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L929, 人肝癌细胞HepG2的急性毒性效应, 并利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进行了多氯酚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研究, 得到了有效的毒性估测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多氯酚结构与细胞毒性机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结果表明2-氯酚(2-CP)、4-氯酚(4-CP)、2,6-二氯酚(2, 6-DCP)、2,4-二氯酚(2, 4-DCP)、2,4,6-三氯酚(2,4,6-TCP)、2,3,4-三氯酚(2,3,4-TCP)均引起细胞凋亡, 而2,3,5,6-四氯酚(2,3,5,6-TeCP)和五氯酚(PCP)更趋向于引起细胞坏死. 为离体细胞水平的毒性风险评估及毒性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以HVC工作辊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交替方向差分法建立了工作辊温度场模型,可对任意时刻工作辊温度场分布和热辊形进行仿真,计算时间能够满足在线应用且具有绝对稳定性.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比较,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独特的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 无法简单地以半数影响(致死)剂量(浓度)这一单一数值指标来表征其生物活性, 如何处理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下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是目前环境科学乃至生命科学一个充满挑战的未知领域. 研究发现, 双酚A等9种酚类化合物影响鲫鱼体外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实验呈现特殊倒U型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 为探索其可能的生化机制, 同源模建了芳烃受体配体结合区的结构, 通过分子对接分别模拟分析了这9种酚类化合物和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一种芳烃受体相似蛋白、模建芳烃受体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的结合能以及作用模式, 利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计算了酚类化合物的分子描述符, 分别建立了低剂量和高剂量范围内化合物性质与决定性生物活性指标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发现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的形成源于高低剂量效应机制的差异, 在低剂量时雌激素受体的介导起主要作用, 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而在高剂量时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急性毒性机制, 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增殖, 不同的剂量范围分别由不同的毒理学机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0.
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太线某特大桥高墩混凝土施工为例,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工艺原理、施工过程及安全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