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7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1.
乳房外湿疹样癌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房外湿疹样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20例乳房外湿疹样癌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早期皮损均为湿疹样非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对老年男性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的湿疹样皮损,在经局部外用药物治疗6~8周后无明显疗效者,应取活检以排除本病.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了本病特有的Paget细胞,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是诊断的关键.结论 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癌细胞发生转移,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12.
分布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集中式监控系统和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型组合式电源设备系统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为了适应不同控制设备的需求,系统实现了动态定制设备数据结构和参数类型.讨论了系统的连接方式及通信协议,介绍了数据采集、动态设备数据结构定制、设备调控和状态查询等功能及实现.  相似文献   
313.
别克轿车副车架总成焊接漏焊的智能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套漏焊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方案。硬件设计关键主要是通过大量数据采样实验对采样频率和数字滤波方案的确定。手工焊添丝量的波动范围很大,软件不能仅通过添丝量来检测漏焊,设计集中在通过BP网络对一焊接过程内的数次断弧进行特征提取以建立知识库,然后根据知识库的中的知识来划分不同焊缝。软件在运行中可根据运行记录库自学习优化知识库中的知识。  相似文献   
314.
作者报道了利用其合成的固相碘标记活化株碘标记蛋白质的方法和效果。考察了各种标记条件:活化株用量及粒径,PH值,温度,标记时间,体积及蛋白质对标记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用此活化株,碘标记条件温和,标记效率高,标记物稳定且对标记蛋白的损伤小,适用范围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15.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4种不同骨架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MIL-101,MIL-Z1,A520和Zr-Fuma,表征了其物化性质和结构,结合静态吸附、动态吸附测试研究了苯、水在MOFs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IL-101的高比表面积是其具有最高苯饱和吸附量的关键因素;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deal Adsorbed Solution Theory, IAST),具有配位饱和结构、弱极性的MIL-101,MIL-Z1,A520对苯/水表现出良好的竞争吸附选择性,其中超微孔A520的选择性高达12.7,具有最佳低浓度苯的捕获能力;动力学拟合显示苯吸附主要符合准一级动力学,为物理吸附,水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以化学吸附为主,但缺陷位的存在使得Zr-Fuma对苯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苯和水对MOFs再生能力的影响不同,水对再生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16.
针对自动驾驶中的前车位置识别及安全车距监测问题,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图像中前车轮廓与本车道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是否相交判断前车是否为监测车辆;其次,根据图像中像素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的对应关系构建转换模型,计算前方监测车辆与本车的真实车距;最后,根据可跨越的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在连续图像帧中的位置变化计算本车的行驶速度,并依据交通法规判断本车与前方监测车辆之间是否为安全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识别前车位置、监测安全车距并降低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