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综合类   2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石羊河流域生态功能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正是流域生态功能紊乱的表现.本文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尝试对流域作两级功能区划分,讨论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作用及其调控对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区域资源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22.
为进一步弄清楚中国北方新近系红土的沉积环境,从古生物的角度出发,针对天水-秦安一带新近系沉积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化石组合的典型特征是大量三趾马的存在,同时伴有大量的犀类及长鼻类化石,这一特点与临夏地区极为一致,表明至少在晚中世以前该地区气候还是相当湿润的,无法产生类似黄土的新近系风成红土沉积,这也同时得到邻近其它地区相关古生物证据的支持,古脊椎动物化石证据并不支持红土唯一风成的推论.图2,表1,参13.  相似文献   
23.
小浪底以东的黄河峡谷的出口地区发育有多级阶地, 其中以河南堰师市扣马附近黄河南岸的阶地最为典型. 在那里黄河发育了三级阶地, 其中最高级阶地砾石层高出河面30~35 m, 其上堆积60 m厚的风成黄土, 黄土地层中夹多条棕红色古土壤, 最底部发育了S14. 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黄土、古土壤系列对比研究表明, 最高级阶地上黄土的年代为1165 ka. 由此推断, 该级黄河阶地至少形成于此前, 现代黄河东流入海的格局至少在1.165 Ma前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24.
黑河绿洲农业自然资源空间组合与潜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着重计算分析了黑河流域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光温潜力衰减明显,衰减最为明显的区域是上游祁连山区和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地区,分别达68%和64%,尽管如此,目前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中游地区的高位冷凉型绿洲(1700-2300m)增产潜力最大,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组合错位,限制了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进一步发挥,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贫民是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安排在最适宜的种植区,高位冷凉绿洲区今后应以春小麦、马铃薯、胡麻、油菜、蚕豆等为主,逐步压缩中位绿洲春小麦种植面积,中位绿洲(1100-1400m)及低位绿洲(900-1100m)以玉米、谷子和瓜、果、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光、热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5.
甘肃临夏盆地新生代地层绝对年代测定与划分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正>青藏高原和广大西北地区是我国新生界研究最为薄弱的地区之一,绝大多数地层的划分仅依据岩性和发现的少量生物化石进行,缺少绝对年代测定山.本文以临夏盆地为层型地点,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生界开始逐步展开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6.
青藏高原东北部15Ma以来的风沙沉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力  方小敏  李吉均 《科学通报》1999,44(12):1326-1331
8 ̄7Ma左右南亚气候的变干是否由青藏高原隆升到最大高度而引发现代形式季风所造成,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理论问题。对位于高不北部临夏盆地15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于8和6 ̄5Ma时含量最高;最大风沙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 ̄3.6/2.6Ma达0.44mm,3.6 ̄2.6Ma之后显著下降,平均仅为0.1 ̄0.07mm左右,前者可能反映中国西部在8 ̄5Ma气候也十分干旱  相似文献   
27.
祁连山山地近期年龄及第四纪冰期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西走廊之南延伸着雄伟的祁连山,在过去20年中一些学者曾对该山的地貌和其第四纪冰期作过一些探讨。根据本人的野外工作及最近的文献资料,我们看到,在构造运动、地貌循环和相关沉积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它们可以相互解释。分析岩相和新生代沉积的分布,我们得知直到上上新世,祁连山进行着准平原化的过程,同时并沉积下红色沉积,它遍及祁连山内外。后来,地壳运动开始,它包括多次上升。现代的祁连山的面貌即是多次上升的产物。古准平原的遗跡,目前可在许多山顶发现。祁连山的第四纪冰期的发生,山地上升占有重要地位,可能正是由于上升和气候变化的同时作用,祁连山发生两次冰期——多雨时期。当时冰川遍及山峰和谷地,稍后,冰融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带入山足平原形成内陆磨拉石建造的沉积。在该沉积岩系中发现有一清楚的间断,这代表一次真正的间冰期。祁连山新生代的主要地质事件见84页附表。  相似文献   
28.
平顶冰川是山岳冰川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比之其它类型的山岳冰川,它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按其性质来说,可以把它看作是大陆冰川的缩影。平顶冰川周围一般均是陡峻的山坡甚至悬崖,它的顶部十分平坦,一般最大不超过十度,这对飞机黑化冰面是很有利的。祁连山的平顶冰川总共约有二十条,占祁连山冰川总数不到2%;但是,它们的面积却达一百二十平方公里以上,占祁连山冰川总面积的10%。由此可见,平顶冰川在祁连山冰川中是占着既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它的数量少而面积大的特点,首先是便利于经济利用,另外也便  相似文献   
29.
中国东部的中、低山地区是否广泛发育过第四纪冰川,这是我国第四纪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关系到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第四纪自然环境如何认识的问题.自从李四光先生提出庐山等地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观点以来,我国地学界展开  相似文献   
30.
渭河上游陇西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考察发现渭河在其上游陇西县城附近共发育了七级河流阶地,阶地都具有砾石层和河漫滩组成的二元相结构,并且上覆不同厚度的黄土地层.应用古地磁、OSL、14C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等定年方法,初步确定了各级阶地的形成时代.同时根据阶地的沉积特征和年代数据的分析,发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控制着该区渭河阶地的形成,构造抬升为河流提供了下切空间,气候变化则控制着渭河侧蚀堆积和下切过程,河流加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冰期,而下切过程发生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型时期.另外通过阶地形成年代和拔河高度的线性分析,得到了870ka以来该区渭河平均下切速率为0.2m/ka,与区域其他河流下切速率有所不同,可能反映了秦岭造山带更新世期间构造活动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