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6篇
综合类   2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陀螺罗经的机动误差是罗经的一项主要指标,减少机动误差是罗经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JYJD 型陀螺罗经为分析对象,在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通过辨识舰船运动状态实现电控罗经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以减小其机动误差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法简便易行,对减小电控罗经的机动误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2.
对稀土元素在工农业上的研究进展及稀土元素与风化成土过程、土壤、水体和植被的研究作了一系列总结,并对稀土元素在上述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说明.随着人类活动对稀土元素研究开发的深入,稀土元素已经日益深刻的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引起社会的广大关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对土壤坡面侵蚀过程和沉积物来源具有指示作用.稀土元素在古生物事件中起一定作用.地质方面,最新研究表明稀土元素能为找矿提供有益信息,并且在探讨矿产成因与矿产成矿机制等问题上提供了新途径.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是生物利用性和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参数.最近国际国内对水中稀土元素已做了广泛研究,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稀土分布受水体的化学参量(如PH值、有机质等)和水化学过程影响,含量高低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天然水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及岩石中稀土的溶出.稀土元素对植被影响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植被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3.
深层砂泥岩薄互层油气藏是一类典型的低孔、低渗型油气藏,储层一般具有埋藏深、横向变化快、深层物性差的特点。利用常规的薄层定量描述方法只能识别地层厚度不小于λ/4的孤立薄层,很难实现精细解释。为此,采用正-反演联合预测技术,通过建立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的地球物理模型,从正演角度分析目的层的地震波场特征;同时对正演结果进行模型反演,定量分析反演砂体的横向及纵向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模型正演的地震识别方法既能够发挥地震资料在地层横向展布上的优势,又能够提高纵向上的解释精度,为识别前梨园地区深层砂、泥岩互层结构的隐蔽性储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系统研究了1215钢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应变、应变速度和温度对钢的流变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应变速率和应变温度条件下1215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实验数据为基础,以Johnson-Cook本构模型为依据,讨论了拟合分析Johnson-Cook方程参数的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到了表达1215钢流变应力随应变、应变速度和形变温度的数学方程,为研究1215钢的动态应力-应变行为提供了基础.研究工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得到了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15.
在深水钻完井测试作业过程中,由于海流作用隔水管易发生涡激振动引起疲劳损伤,由隔水管涡激振动引起测试管柱疲劳损伤问题不容忽略。针对深水高压气井测试作业特点,考虑测试管柱和隔水管之间相互作用,建立测试管柱-隔水管耦合涡激振动模型,提出测试管柱-隔水管涡激疲劳分析方法。结合南海某深水高压气井,研究测试管柱-隔水管耦合系统涡激振动机理、疲劳损伤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管柱-隔水管耦合系统高流速下更易于发生多模态涡激振动,疲劳损伤沿水深方向呈现波动变化,顶部和下挠性接头附近疲劳损伤最为严重,其中测试管柱疲劳损伤约为0.2~0.25倍隔水管疲劳损伤,适当增大隔水管顶张力和测试管柱提升力可有效改善测试管柱-隔水管耦合系统涡激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16.
以工业纯铁为原料,运用正交设计对电解制备高纯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电沉积速率、电流效率、电解铁纯度及外观为指标,确定各因素的显著性及最佳组合方案。用ICP-AES、扫描电镜(SEM)对电解铁纯度及其主要杂质元素进行分析,通过退火还原对杂质氧进行分析提纯,并采用NaoH溶液浸出电解铁片,测量浸出液中SO_4~(2-)浓度。结果表明:溶液Fe~(2+)浓度50g/L,pH值为4,电解温度25℃,电流密度100A/m~2,是电解制纯铁实验的最佳因素组合。在该工艺参数下,电沉积速率为0.549g/h,电流效率达到89.2%,电解铁纯度达到99.98%以上;电解铁退火还原后氧元素含量大大减少,浸出液中硫酸根的量大约为30mg/L,且结合实际电解条件可知,氧和硫的主要存在形式为铁的氧化物和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117.
为了解中国北纬40°上空过渡流区大气月平均状态,使用热层-电离层-中间层大气能量与动力/宽频辐射计大气探测卫星资料,选取北京和酒泉上空50~110km高度2003-2014年共计12a的温度和密度数据,采用Lomb-Scargle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两站资料的周期特征、温度和密度周期随大气高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太阳活动对过渡流区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流区的大气状态随经度变化很小,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呈现显著的4个月震荡和年震荡,自然年内温度的4个月震荡在过渡流区底层和顶层具有同位相特征,在中层为反位相特征;大气密度随时间存在半年变化和年变化特征,90km以下以年变化为主,90km以上年变化和半年变化同时存在;过渡流区上层温度和密度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显著,强弱随月份变化。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邻近隧道基坑群分布类型进行分类归纳,系统研究了不同分布类型基坑群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揭示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为邻近隧道基坑群施工和隧道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根据基坑群与邻近隧道位置关系可将基坑群分为单侧坑和双侧坑,根据基坑群单坑开挖深度和共墙情况可将基坑群分为邻近坑、贴靠坑和坑中坑,不同类型基坑对隧道的影响各不相同.基坑群施工对隧道的影响有"时空效应"、土压力多次卸荷、土体变形叠加效应、地下水影响等诸多方面.为控制基坑群施工对隧道的影响,可以在基坑群施工中采取合理分区分块、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针对性调整围护结构刚度并采取适当加固,制定合适的降水方案和信息化施工等措施,以确保施工和隧道安全.最后结合上海龙华航空中心工程,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方法,阐述了基坑群施工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验证了各工程措施的有效性,可为预测、分析基坑群施工对邻近隧道影响,保护隧道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二维不规则零件排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二步法及实现二步法所要解决的零件间优化组合、多边形最佳包络矩形的求取和人机交互寻优处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0.
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5年前后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依据,运用GIS/R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湿地近20多年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5年前后全省湿地总面积为16 104.18km2 (不含水田),36892.62km2 (含水田)、36308.04km2 (含水田).近20多年来,湖泊湿地和水田、滩地、沼泽地的面积在减少.河流湿地、库塘湿地面积有所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省湿地资源的多样性指数H最大,优势度指数D最小,均匀度指数E最大.到21世纪初,多样性指数H又增加,优势度指数D又减少,均匀度指数E增加,说明湖北省湿地资源的类型逐渐趋于多样化.总的来说,近20年中,滩地和沼泽地是向着分散的方向发展的,湖泊是向着聚集的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