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计算相对渗透率时需要面对大量数据处理和繁多的求解模型以及复杂的计算过程.为了计算快捷、简便调用合适模型并提高求解效率,提出了用EXCEL结合VBA开发计算程序以批量处理实验数据并求解相对渗透率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快捷、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并绘制相对渗透率曲线,简单易用,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52.
红没药醇是自然界中存在较多的倍半萜稀类化合物之一,在医药行业以及香料香精化妆品中应用广泛;异红没药醇是2003年新发现的一种天然产物,其β异构体具有令人愉快的铃兰花香,受到调香师和香料化学家的重视。现对红没药醇和异红没药醇的合成方法进行综述,为红没药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灵芝GL-2的液态发酵及形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GL-2的液态发酵及形态学特性的研究王明珠,黄瑞珊,吴其威,黄为群,朱章玉(生物技术研究所)灵芝菌(GanodermaLucidum)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灵芝菌属(Ganoder...  相似文献   
54.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溢油污染,以大伙房水库为典型案例,针对事故风险瞬时源的岸边排放和离岸排放2种方式,将溢油离散化为若干数量的油粒子,通过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提取水库表层流场,基于油粒子模型,综合考虑油粒子的随流输运、风导漂移和随机游走,并对上岸油粒子的迁移路径进行修正,模拟、分析溢油随时间迁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该模型的建立,旨在完善水库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减少溢油事故应急处理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5.
AES算法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描述了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 dard, AES)算法的各部分功能, 并分析了AES算法的结构及实现. 对算法单轮执行步骤进行了优化合并. 为降低解密算法的实现复杂度, 改变了解密算法的工作顺序, 使解密算法与加密算法具有相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56.
底泥对藻源型局部黑臭水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湖局部黑臭水体易发区域竺山湾采集太湖原水、蓝藻及底泥,通过配置"底泥+湖水+蓝藻,湖水+蓝藻,底泥+湖水"三不同的试验系,监测试验过程中水体物化环境指标、致臭致黑物质及水体常规指标的变化特性,分析底泥对局部黑臭水体发生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藻密度为1.0×108 cells/L的藻水中,底泥会使得黑臭水体提前发生.在致臭物质产生方面,底泥促进了典型致臭物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形成及进一步转化.在致黑物质产生方面,底泥促进了硫化物的形成,增加了上覆水中硫化物及Fe2+的浓度,使得水体提前发黑,且发黑程度加重.水体发黑期间,有底泥的藻水较无底泥的藻水中硫化物与Fe2+浓度分别增加0.63mg/L和0.10mg/L.高密度蓝藻堆积消亡使得水体形成的厌氧强还原环境,诱使底泥中的营养盐等向上覆水体释放,使得水体环境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57.
具有无线Ad hoc自组网功能的手持终端在军事、航海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此类终端可以在移动状态下自组Ad hoc网络,并且可通过多跳技术实现任意2个节点之间的语音通信和视频传输功能。文章设计实现的无线Ad hoc语音终端,以S3C2440处理器为核心的ARM9平台作为主控制平台,将基于AMBE-2000为核心的语音编解码模块和基于IEEE 802.15.4协议标准的ZigBee无线传输模块作为主要功能模块,并通过LCD触摸屏进行人机交互以实现上述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终端具有传输带宽低、音质优及性价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8.
为了明确降雨诱发的残积土陡坡坡面冲刷破坏机理,以福建省典型残积土陡坡为例,采用离散元模拟技术,依据所标定的参数,通过等效降雨法模拟陡坡坡面冲刷剥落过程,并分析冲刷速度对陡坡坡面冲刷破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陡坡仅在坡面浅层产生冲刷剥落破坏现象,其他部分未发生明显变形,陡坡整体形态保持良好;各时间点陡坡坡面土体颗粒的接触模型与其陡坡形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冲刷破坏过程从初始存在黏聚力的接触黏结模型转变为黏聚力为0的抗转动线性模型;陡坡剥落后各颗粒间大部分为无黏性接触,呈松散土颗粒状,但是部分仍服从接触黏结模型,剥落类型为碎块状剥落;低流速径流冲刷时,剥落量从坡顶层到坡脚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流速越大,则坡脚冲蚀坑与深度越明显,坡面剥蚀厚度与总剥蚀量越大,并且坡顶层颗粒剥落量基本不变,而下层剥落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9.
为了对储层岩样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分布的深入研究,应用工业CT技术,提出了一种测量储层岩样孔隙度及分布的有效方法—CT密度差测量法,并对某油田岩样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说明,采用CT密度差法测量孔隙度及分布是有效的,与常规方法相比较,具有快速、精度高、不伤害岩样并能模拟油藏条件测量等特点,是检测储层岩样性质和跟踪地层流体的先进手段。  相似文献   
60.
摘要:根据紧束缚模型理论,研究了AA堆叠与AB堆叠的双层扶手型石墨烯纳米带和少层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并相应地给出了解析解.改变双层扶手型石墨烯纳米带空间的拓扑结构,能带与能隙也相应地随之变化;另外,当扶手型石墨烯纳米带的带宽n不变时,随着层数的增加,能带结构随之变化,能隙则成指数型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