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系统总生产率Ps”对柔性制造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采用柔性度高的数控机床构成FMS可获得较高生产率。最后 ,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2.
于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间,在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设16个采样点,每季度采样1次,共采集了19个贝类品种139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大亚湾春季的毒素阳性检出率最大,高达69.2%,珠江口仅为36%;就毒素超标率而言,大亚湾秋季最高,为66.7%,珠江口冬季最高,为36.8%;而夏季样品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均最低,大亚湾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44.4%和22.2%,珠江口为7.7%和3.8%.对样品毒力值而言,毒力值为0.05 Mu/g的样品,两个区域各个季节都有检出,大亚湾冬季和春季样品检出率最大,均为38.5%,珠江口冬季最大,为26.3%;毒力值为0.1 Mu/g时,大亚湾在秋季和春季检出,分别为8.3%和15.4%;珠江口在秋季和冬季有检出,分别为4.7%和10.5%.采自大亚湾样品的最大毒力值在秋季,高达0.2Mu/g,珠江口则未检出.贝类对DSP的积累存在种间差异,泥蚶,褶牡蛎的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相对较高,其他较低.  相似文献   
53.
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再生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为原料,将锂与钴元素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后,采用高温固相合成制备出LiCoO2材料,并利用XRD、SEM、循环伏安等手段对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LiCoO2材料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经850℃煅烧12h后的LiCoO2材料的性能较好,首次充电容量达143mA.h/g,放电比容量达126mA.h/g,循环30周之后仍保持92%的放电比容量,再生后的LiCoO2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4.
55.
中国人HLA-Ⅲ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3年起,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中澳友谊补体实验室率先对中国人的补体成分(C4A、C4B、Bf、C2)的遗传多态现象进行了探测,确证我国人补体具有自己的遗传背景。《中国人HLA-Ⅲ的遗传多态性》是这方面的一篇综述。  相似文献   
56.
建立了复杂传热规律下广义不可逆热声制冷机的循环模型,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了存在热阻、热漏和其他内不可逆性时,传热指数为复数的热声制冷机制冷率与制冷系数的解析式,分析了传热指数中实部和虚部对热声制冷机最优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对不同损失和不同传热规律情况下的热声制冷机最佳制冷系数和制冷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7.
以黄豆为原料,利用比色法分别测定未萌发时的黄豆、黑暗中萌发的黄豆芽和光照条件下萌发的黄豆芽中的氨基酸含量.通过比较,说明黄豆萌发时不同外界条件对其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其营养价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
分析实际热声热机微热力学循环中的诸多因素,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实际热声热机微热力学循环的效率与输出声功率的最优关系,分析不可逆程度因子及热漏系数对此最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热声热机微热力学循环中存在一最佳温度振荡值,使循环在得到高效率的同时得到高输出功率,并由数值计算认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9.
二氧化硅气凝胶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网络强度,介绍了对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改性的3种方法.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表面修饰工艺,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SiO2气凝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具有较好的疏水特性. 表面修饰剂三甲基氯硅烷在正己烷中的体积分数为6%,表面修饰时间为24h时,气凝胶具有优化的性能.  相似文献   
60.
以仲钨酸铵(N5H37W6O24·H2O)为钨前驱体,氯铂酸(H2PtCl6·6H2O)为铂前驱体,通过乙二醇(EG)法制备了Pt-WO3/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线性扫描(LSV)研究了钨前驱体添加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钨含量远远小于钨前驱体添加量;钨前驱体添加量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影响;当N5H37W6O24·H2O/H2PtCl6·6H2O为3/8时,催化剂活性最好,是Pt/C催化剂的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