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60篇
  免费   1365篇
  国内免费   2346篇
系统科学   2154篇
丛书文集   1012篇
教育与普及   5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3篇
现状及发展   185篇
研究方法   67篇
综合类   34536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654篇
  2021年   741篇
  2020年   632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690篇
  2015年   1168篇
  2014年   1631篇
  2013年   1850篇
  2012年   2124篇
  2011年   2331篇
  2010年   2256篇
  2009年   2527篇
  2008年   2632篇
  2007年   2601篇
  2006年   2251篇
  2005年   1817篇
  2004年   1472篇
  2003年   1187篇
  2002年   1339篇
  2001年   1355篇
  2000年   1092篇
  1999年   912篇
  1998年   566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40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196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运用Dynaform软件对翼子板的拉延成形进行模拟和数值分析,通过对板料、工具、工序及控制参数等相关参数的设置,研究压边力、冲压速度和拉延筋对翼子板拉延成形的影响,并预测成形过程中板料的裂纹、起皱和减薄;根据板料变形的复杂程度设置拉延筋阻力的大小和分布,合理改变变形区板料的受力状态,提高实际冲压过程中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以贵州省平塘县为例,科学合理地评价脆弱生态约束下的典型喀斯特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判别各评价单元作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结果】1)全县适宜建设用地和不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37.82%和62.18%。其中,高等适宜建设用地、中等适宜建设用地和低等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县域总面积的2.04%、20.98%和14.80%;2)在空间分布上,各等级的分布与区域地形地貌密切相关,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地貌类型为低山河谷坝地的东南部和地貌类型为中山台地的西北部。3)适宜建设用地中,平舟镇、牙周镇和者密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可为合理确定当前平塘县城镇扩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4)刚性因子是限制平塘县不适宜建设用地的主要因素,刚性因子限制的不适宜建设用地占不适宜建设用地面积 的62.52%;弹 性 因 子 限 制 的 不 适 宜 建 设 用 地 占 不 适 宜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的37.48%。 此 外,县 域 内 已 有1576.92hm2 的建设用地面积被评为不适宜建设用地 ,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2.39%;说明此部分建设用地存在生态安全风险。【结论】研究结果为合理选择和布局生态约束下的典型喀斯特区域城乡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有效避免无序盲目建设导致的区域生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93.
徐伟  杜娟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5):356-362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以包括公路、铁路、机场以及能源和互联网在内的基础设施为纽带,以纽带间的互联互通为前提和基础的新型区域合作。其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各省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推动各省区之间及各省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之间的有序流动,而这些流的物质承载基础就是交通基础设施。本文基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定量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交通基础设施与地区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每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相应增长1.4324%,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为进一步挖掘构造及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基于ARCGIS9.3软件设计了提取构造交点及构造走向的技术,将构造的“线数据”转换成“点数据”,以服务于点类型分析.此外,构造交点与铀矿床(点)之间,全部构造、14个典型矿床的控矿、容矿构造走向-数量分布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995.
以某高校校园河流为例,首先通过布设监测站位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估算水环境容量,然后对前期修复措施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并为后期河流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园河流Z4区段水体叶绿素浓度高于其他区段,存在暴发藻类水华的风险;对照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标准,26个站位中总氮浓度超标率为19%,总磷浓度超标率为88%,氮、磷是影响该校园河流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该校园河流总氮和总磷水环境容量较低,分别为12.38 kg/d和1.05 kg/d.基于前期整治经验,后期应重点针对H2、Z4等区段,集成生态型堤岸构建、水生植被重建和人工湿地处理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并通过引调水工程、海绵校园建设和环保意识提升来开展河流综合治理,以确保该校园河流水质达到IV类标准.  相似文献   
996.
为了验证运用神经网络进行信道解码的可行性,利用其提高短码长Polar码的译码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多天线(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Polar码新颖联合解调-解码方案.搭建了一种包括4个卷积层,2个全连接层和1个输出层的卷积神经网络,采用最小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通过计算机生成了Polar码编码的多天线数据并对网络进行训练,使训练得到的神经网络能很好地提取出Polar码比特间的关系特征,从而拟合出Polar码译码函数.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基于CNN的Po-lar码联合解调-解码方案的误码率优于已有的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案;所提方案在不同码率的仿真实验中的误码率皆优于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方案,损失曲线的收敛速度更快,显示了基于CNN的Polar码联合解调-解码方案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分散异构知识融合不足导致知识检索准确性不高、知识重用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知识融合模型.利用知识需求模型传递知识需求信息,采用知识元对各类异构知识进行统一表示,通过概念本体对语义概念进行有序组织,与知识元之间形成映射关系.通过语义距离计算获取候选知识元集,并采用基于贝叶斯和遗传算法的知识融合方法将分散的关联知识元融合成知识单元,实现知识重用.以覆盖件模具结构设计为案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自2002年以来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分批次、有计划地对退化湿地实施了不同规模的淡水生态修复工程,补充了滨海湿地淡水资源,改善了湿地植被覆被及生态功能. 运用InVEST 模型和市场价值法对1989-2015年间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栖息地质量和物质生产)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评估,探讨了淡水恢复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的淡水恢复湿地各年代间土地利用类型有简单化趋势,呈现不同地类规模化并存的趋势,在恢复工程影响下芦苇面积明显增加. 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区的碳密度低值区逐渐减少,恢复区总碳储量先减少后增加;大部分区域栖息地质量较好,但优质栖息地的占比略微下降;平均物质生产服务价值逐年增加. 各年代间碳密度的变幅有逐渐减小趋势,表明生态系统碳储量趋于稳定;栖息地质量提升区域逐步扩大,主要集中于黄河口恢复湿地的北侧和一千二恢复湿地的南侧区域. 淡水恢复工程实施后,芦苇面积增加,维护了水鸟等动植物的生境,基本实现了生态补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9.
滨海盐沼湿地中,种子扩散模式主要由潮汐作用决定,在潮汐沿高程梯度的运动中形成了种子流。滨海围垦活动可以直接影响到盐沼湿地的潮汐作用,进而造成盐沼湿地中种子扩散模式的变化。本研究对不同高程盐沼湿地的种子流通量进行调查,阐明了潮流干扰下盐沼湿地中植物种子扩散模式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发现在潮流驱动下,低位盐沼和中位盐沼的种子将会向海陆两端迁移,低位盐沼上部是重要的种子源区,中位盐沼下部成为了种子汇区。而高位盐沼的围垦活动将会改变盐地碱蓬种子扩散模式。中位盐沼下部的种子扩散模式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围垦活动占据或破坏高位盐沼之后,中位盐沼下部将由种子的汇区变为源区,大量的种子净流出将给该区域盐地碱蓬定植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00.
以云南省鲁甸县文屏镇为例,在政府指定的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候选场址的基础上,结合基础地理数据和人口分布数据,建立以最短化避难总距离和最小化避难所总容量为目标、不超出最大服务距离和不超过避难所最大容量为约束的多目标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解算,并结合地震灾害避难所要求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对避难所分配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共得到12种优化的方案;从安全性角度方案6为最优方案,从收容性角度方案12为最优方案,从成本投入方面方案1为最优方案;综合3个指标考虑方案12为最优方案.各种不同评估方案能为该区域避难所的责任区划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