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使用谱带模型理论方法计算尾喷焰光辐射特性所出现的等价宽度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研究了几种形式等价宽度的有效性,并提出了计算尾喷焰辐射的“穿截尾喷焰小气柱”方法,回避了四重积分的计算,得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指导铀矿排风井周边地表环境的辐射防护设计,基于放射性气态流出物大气扩散的高斯烟羽模型,建立了铀矿排风井周边地表年均氡浓度以及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的数学计算模型,研究了排风井气态流出物初始氡浓度、排风风量和源强对排风井周边地表1 km范围内年均氡浓度以及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年均氡浓度和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的最大值随气态流出物初始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值离井口的距离和氡致辐射的影响范围随初始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源强下,最大值随气态流出物的初始氡浓度增加而增大,随排风风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值离井口的距离随排风风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铀矿排风井周边的辐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晚二叠世乐平期,最为强烈、规模最大的一次峨眉地幔热柱强烈活动在贵州西部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理格局.沉积相带由早二叠世的近东西向变为晚二叠世北东向排布.沉积相带由西向东,由陆相渐变为海陆交替相,最后变为海相环境.在贵州西北部的威宁一带形成陆相沉积环境.遵义至安顺一线以西的黔西和黔西南地区,属于海陆交替的陆地边缘相区,...  相似文献   
4.
东古特提斯的演化是中国大地构造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古特提斯蛇绿岩的综合对比显示,不同地区的蛇绿岩在源区特征和演化时序上体现的相当一致,岩浆源区缺乏来自俯冲板片的成分而基本是洋中脊型(MORB)的,这使古特提斯蛇绿岩区别于世界上大多数蛇绿岩,因而也暗示古特提斯洋盆的演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应当把它作为具有时空分布和独立动力学机制的热演化系统。提出了一种建立在洋盆演化和深部动力学过程之上的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烟气流运动方程与双方程模型,计算出烟羽流场,再根据流速分布图确定烟羽的抬升高度。本文在常温条件下对烟气抬升高度随风速、烟气出口速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现有的几个主要抬升公式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所编制的计算程序,可直接用于各种条件下烟羽抬升高度的计算和预报,指导烟囱设计和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地幔对流控制方程,以180 Ma喷发的Ferrar大火成岩省(LIP)为例,在模型中引入Pangea超大陆、大型横波低速带(LLSVPs)和Pangea超大陆边缘的俯冲带,模拟地幔对流过程,研究其对应地幔热柱从地球内部热边界层(例如核幔边界)的生成过程,并讨论导致该地幔柱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seamounts,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SCS and related deep processes. Cenozoic volcanism in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s comprises three stages relative to the spreading of the SCS:prespreading (>32 Ma), syn-spreading (32-16 Ma), and post-spreading (<16 Ma). The pre-spreading magmatism predominantly occur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CS and in South China coastal areas and shows a bi-modal affinity. The syn-spreading magmatic activity was very limit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SCS, but may be concentrated in the SCS. However, seafloor samples of this stage are not available yet because of overlying thick sedimentary deposits. Post-spreading magmatism is widesprea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west sub-basins of the SCS, Hainan Island, Leizhou Peninsula, Thailand, and Vietnam. These are mainly alkali basalts with subordinate tholeiites, and display OIB-typ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Dupal isotope anomaly and presence of high-magnesian olivine phenocrysts suggests their possible derivation from the Hainan mantle plum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enozoic volcanism in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s may be accounted for either by plate stress re-organ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SCS spreading, or by ridge suction of plume flow during opening of the SCS. If the latter is the case, the volcanic rocks within the SCS basin may not be typical mid-ocean ridge basalts (MORB). It remains puz-zling, however, th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SCS basin does not have features typical of a volcanic rifted margin. Clear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tle plume and SCS opening needs further evalua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 between deep processes and opening of the SCS not only requires enhanced studies on igneous petrogene-sis, but also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systematic sampling of seafloor rocks.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外羽状流水体中的垂向混合与层化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2002年9月17日17:00至18日17:00,在长江口外E4站位 (122°40′8″E, 30°59′17″N),采用300 kHz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和温盐深仪(CTD)测得连续的水位、流速大小、流向、电导(盐度)和温度等水文资料.基于这些资料,通过文献中相应的公式,估算出水体的密度(ρ)、浮力频率(N)和梯度Richardson数(Ri),并绘制成水流流速分量、盐度、温度、ρ、N和Ri的垂线分布,从而对该站位羽状流水体中的垂向混合与层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东西向流速分量大小范围为-0.36~0.61 m/s,南北向流速大小范围为-0.59~0.39 m/s.涨急、落急和落憩,流速分量在垂向上变化均不大;涨憩时,表、中、底层流速存在显著差异.② 涨急、涨憩,从表层至底层,盐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温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落憩,温度在中层达到最大;落急,水体出现显著的密度跃层.③ 该站位表层水体的N均较小,基本在10-3 s-1量级,水体垂向混合较好;中、下层水体的N出现10-2 s-1量级,混合相对较弱.④ 该站位水体垂向混合强度呈现涨、落潮周期变化:涨急、涨憩,Ri范围在10-2 ~101量级,混合较好;落急,Ri在中下层水体出现102量级,水体出现显著层化;落憩,整个水体的Ri大部分都小于临界值0.25,水体混合最充分.
关键词:
长江口外; 羽状流; 浮力频率; 梯度 Richardson数; 混合; 层化
中图分类号: P 731.26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9.
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分析液氨泄漏扩散浓度场及扩散规律,并与基于高斯烟羽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暴露时间,对人员在静止状态及疏散状态下的死亡百分率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结合Fluent数值模拟的急性中毒定性评估方法能够直观、动态、可靠的反应泄漏扩散的范围及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随机游走粒子-烟团模式(RPPM)的基本原理,模拟核事故早期污染物烟羽在不同边界层大气条件和不同源项条件下弥散分布,并分析放射性污染物对近地面层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在稳定性边界层大气条件下具有更强的污染能力;不稳定性大气条件下高架源释放形成的污染面积最大;RPPM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核事故气载放射性污染扩散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