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低渗油藏油气两相渗流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已有的实验结果 ,建立了低渗油藏油气两相渗流的理论模型 .分析表明 ,当启动压力梯度为零时 ,就得到中高渗流油气两相渗流表达式 ,因此统一了油气两相达西流和非达西流的渗流方程 .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是影响低渗油藏开采率低的主要因素 ,当其达到一定值时产量会特别低  相似文献   
2.
油水物化性质变化可以从古水文演化角度反应油气运移方向.本文以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例,利用原油密度、黏度、地层水矿化度、水型及离子组合参数变化特征,研究油气运移规律.平面上,研究区原油密度、黏度整体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规律,局部具有一低四高的分布特征,反映出原油密度、黏度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地层水矿化度具有以夏口断裂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变小的分布特征,矿化度高值区的分布与夏口断层油气运移聚集有关;地层水水型和离子组合参数变化特征表明沿夏口断裂带具有两个油气聚集区,分别为双丰、江家店-瓦屋鼻状构造.通过对油气运聚关系的分析,以油气源、输导因素为基础,沿油气主要运移方向,建立了研究区近源侧向砂体输导、近源混向反Z型输导、远源混向阶梯状输导、远源混向多级反Z型输导4种油气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临南洼陷油气藏分布特征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南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但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临南洼陷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在研究临南洼陷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烃源岩、储集层、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入手,总结油气藏分布特征和规律,分析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剖析各要素对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南洼陷油气藏类型丰富,主要为断块油气藏及与断层有关的复合油气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馆陶组、沙二段和沙三段.临南洼陷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临商断裂、夏口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带上,呈环状分布;浊积扇、冲积扇及河流沉积是油气藏分布的主要沉积类型;其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沉积相、断层等因素控制.油气藏受烃源岩控制围绕生油洼陷展布;有利沉积相带在平面上连续展布,纵向上叠置连片,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断层作为油气的运移通道控制油气的运移,并与地层产状、构造等相配合形成圈闭,控制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滇西陵川盆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盆地的地震层序、地震相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结合钻井岩心相及测井相的分析,进行了盆地沉积相解释推断,解释出湖相、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塌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以及它们的展布特征和古沉积环境,认为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不一致,盆地东北部凹陷的岩性可能相对较细。并且指出了相对有利的可能生油凹陷及油气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价值链分析是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方法。以油气开采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油气开采企业行业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的数量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油气开采企业价值链是由相互依存的价值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各个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研究了凝析气系统在多孔介质中发生反凝析过程的特征,并与未填充多孔介质相态室中的反凝析过程相比较,发现在这两种不同相变环境所发生的反凝析过程是有区别的。前者由于多孔介质巨大比面的液化核心作用,和孔道、狭缝的毛管凝析作用而使反凝析过程提前发生,并加速反凝析过程。因此,利用相态图版时应考虑地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遗传算法种群的多样性,在选择父辈串的时候通过综合考虑适应度值与彼此之间的海明距离确定选择机制,提出了基于适应度-距离(FD:Fitness-Distance)选择机制的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将该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技术相结合, 应用于油气层的识别问题中.通过对实际样本的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快速识别油气层的目的,对两个实例的训练精度分别比标准遗传算法提高了22. 6%和10.5%.  相似文献   
9.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运用烃类微渗漏遥感探测进行直接找油成为油气勘探的发展趋势。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烃类微渗漏会造成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异常并在遥感影像上得到表现。基于油气烃微渗漏理论,研究了土壤吸附烃、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二三价铁离子作为识别油气信息的光谱特征,通过对吉木萨尔地区SASI与C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使用混合协调匹配滤波(MTMF)方法完成了矿物蚀变填图,提取到研究区烃类微渗漏异常信息,为下一步的野外实地勘探提供了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主运移通道控烃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对提高勘探成效、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陆相盆地低-中勘探程度区有效的油气勘探理论.但在中-高勘探程度区却有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而含油气系统理论虽然是现阶段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还不能有效地指导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针对陆相盆地中-高勘探程度区油气勘探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气勘探理论--"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即油气藏的空间分布位置和规模大小受连接有效烃源岩与圈闭的主运移通道类型、位置和输送能力等因素的控制.该文对"主运移通道控烃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创立了油气主运移通道平面分布模式图,并建立了该理论的7种油气成藏模式.根据"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只要查明油气主运移通道的空间展布,就可以找到位于主运移通道内或附近的油气藏,并优选目标--油气藏进行钻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迅速提高油气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