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3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24篇
系统科学   280篇
丛书文集   114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29篇
综合类   3788篇
自然研究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网络评论中普遍存在的负面评论较少而影响力却较大的类不平衡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类不平衡学习的情感分析方法. 该方法利用深度学习训练过程中的概率输出, 以计算样例的信息熵作为影响因子构建交叉信息熵损失函数. 在IMDB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 基于集成信息熵损失函数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能处理类不平衡问题;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该策略能提升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评论情感极性分类性能. 针对AUC(area under curve)指标, 使用集成信息熵损失函数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比未考虑类不平衡的深度学习模型在中位数上最多提升15.3%.  相似文献   
2.
巨灾风险大数据处理应急分类、分解、分拣算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巨灾风险大数据处理的应急分类、分解、分拣算法,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原理和可操作的步骤.首先根据巨灾风险大数据灾害规模巨大的特征,提出了一种用来解决巨灾风险大数据中一级事件的应急分类与二级事件及以下更低级事件的应急分解算法,并以特大地震灾害作为实例进行了算法应用.接着定义了事故灾难度,用来对巨灾风险大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各种级别的事故灾难后果进行不同的数字标识.然后提出一种用来解决巨灾风险中大数据快速处理的应急分拣算法,并在汶川地震中大规模灾害的应急救援计划中进行应用.经过采用这样的应急分拣原理,就可以在面对巨灾风险大数据的复杂、繁多和零乱的重灾事件状态下,使整个应急救援方案优化,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援.  相似文献   
3.
结构面间距是岩体稳定性和力学特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岩石力学、采矿工程、边坡监测等领域的数值计算中广泛应用.本文以岩体边坡露头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接触测量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的结构面细化分类方法;在结构面粗略分组提取的基础上,通过投影变换、散乱点拟合等算法,求得结构面间距和岩体体积节理数.设计开发了结构面细化分类及间距等参数计算与分析原型系统,实际案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实现结构面的自动细化分类,并能够计算出间距等相关参数,可为岩体质量分级和岩体稳定性分析等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工艺规划系统中动态模式分类(pattern classification)的概念,介绍了模式分类判定树和动态模式分类的基本原理,并对动态模式分类的聚类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动态模式分类是基于实例归纳(case based reasoning,CBR)的自动分类过程,具有自学习和自完善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In agglomerativ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pair-group methods suffer from a problem of non-uniqueness when two or more distances between different clusters coincide during the amalgamation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for solving this drawback has been to take any arbitrary criterion in order to break ties between distances, which results in different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s depending on the criterion followed.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variable-group algorithm that consists in grouping more than two clusters at the same time when ties occur. We give a tree representation for the results of the algorithm, which we call a multidendrogram, as well a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Lance andWilliams’ formula which enabl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lgorithm in a recursive way. The authors thank A. Arenas for discussion and helpful comments. This work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DGES of the Spanish Government Project No. FIS2006–13321–C02–02 and by a grant of 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  相似文献   
6.
7.
从田径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田径运动训练专家有关田径训练的论述基础上,根据各原则的性质,按照由宏观抽象,到微观具体的思路,将其划分为田径运动的基本训练,专项训练和方法学3类训练原则加以探讨,并具体分析了各原则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应用成组技术对冷冲模凸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采用特征代码设计了其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该设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可扩展到冷冲模其它零部件 ,为冷冲模CAD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由傅里叶变换与其功率谱相联系。Beidas和Weber揭示了自相关函数与似然函数的关系 ,并建立了高阶相关调制分类方法。推导了用信号高阶相关代替似然比进行MFSK调制分类的基本原理 ,推导了截断似然比检测性能分析的基本公式 ,研究了高阶相关调制分类门限设置方法 ,进行了MFSK调制分类计算机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并可望用于其它问题中。  相似文献   
10.
WDC-D地球化学数据分类与编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以地球化学实体为基本分类对象,运用线分类法进行数据分类.作者共把地球化学数据分为四个层次,从第一到第四层次的数据量分别为9、40、192和604.然后作者采用层次码编码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码长共有9位,第1位用“J”表示地球化学数据分类在WDC-D中的顺序;第2位用“1~9”表示第一层次数据;第3、4位,第5、6位,第7、8位均用“00~99”分别表示第二、三、四层次数据,第9位用“1~3”表示数据的共享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