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创作伊始,王安忆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其语言风格和创作特色。语言是每一位作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作为表现内容和组织结构的载体———语言,对任何一位作家都具有挑战性。而王安忆娴熟的驾驭,让人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王安忆语调”的存在。其语言或清丽或奇崛或朴实,让人感受到汉语的精妙与魅力!就其创作而言,她虽无意于站在浪尖风口却时时处于浪尖风口,而她的每一次转变,都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这不仅仅体现了作者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而且还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现代系统思想,论述及定义经济地域的概念及理论内涵,分析其成长的阶段性,成长的机理,成长与运动的关系,探讨经济地域成长的动力因素,导控机制及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曾在原苏联流行后来又传向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种经济地理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TPC)理论进行分析.作者在论述了这一理论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生产结构理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理论及动态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这一理论在集中计划体制下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因体制本身的障碍与弱点,这一理论有着更大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这一理论是应该予以摒弃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达地区环境与社会经济关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地域的角度出发,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分析长江三角洲环境地域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不同地域类型改善环境质量的社会经济调控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6.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8,21(1):F0002-F0002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自觉,地域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包头地处阴山南麓,历史悠久而内涵厚重的阴山文化成为本地区学者研究的热点,我刊的“阴山文化研究”专栏也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地方科技》2005,(12):86-86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地域特征已成为江湖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直销江湖亦不例外!古有项羽的八百江东子弟、曹操的10万青州兵曾国藩的湘军,今有直销的台湾帮、香港帮等。 江湖里,不断有人退出,不断有人加入,江湖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让我们走进这个承载了太多人梦想的江湖,看看是哪些人在主宰现代中国直销版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省人均粮食及人均耕地变化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近50余年的绝大多数年份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递增期,且不同时段的增幅不同;粮食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的时期,对应人均粮食的增长时期;(2)1978—1998年绝大多数地、市人均粮食递增,且地域差异明显;(3)近50多年来全省耕地面积总体逐年递减,近10年来减少之势加剧;同期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造成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各地、市人均粮食绝对增量与其相对增量之间呈正相关,人均粮食增加量占粮食增量的份额整体偏低;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及控制人口是增加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丁日昌的外交思想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这对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内容有:坚守条约的和平外交思想,“自强为本”的实力外交思想,“遣使设领”、“保护华侨”以及主张实行“均势外交”的外交策略等等。从三方面对丁日昌外交思想的成因作一略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