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5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413篇
系统科学   86篇
丛书文集   511篇
教育与普及   3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现状及发展   41篇
综合类   920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419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产生剩余污泥少、可回收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尤其在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厌氧生物法的处理速率通常比较低,而氧化还原介体可通过自身不断的氧化和还原来传递电子,提高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传递速率,从而促进污染物高效厌氧降解。醌类物质和腐殖酸是应用较多的氧化还原介体,在催化难降解污染物降解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讨论了氧化还原介体的特点、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反硝化和多氯联苯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提出了氧化还原介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丙酸盐对厌氧氨氧化除氮性能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有机碳对厌氧氨氧化的长期影响, 向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丙酸钠, 研究对反应器的除氮效能以及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表明: 反应器主要的脱氮过程由CandidatusBrocadia完成, 当丙酸钠浓度为100 mg/L时, 反应器中由于异养细菌的生长, 可实现碳氮的同步去除, 平均总氮去除率可达91.9%。当丙酸钠浓度为200 mg/L 时, 对Candidatus Brocadia的抑制作用导致反应器除氮性能下降, Candidatus Brocadia的丰度降至41.2%, 总氮去除率降至 78.8%。在有机碳抑制作用解除后, 反应器的除氮性能恢复为86.8%, 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增加到54.0%, 但群落多样性下降, 属水平的微生物组成有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虽然目前大气中含量远小于二氧化碳,但排放增长率却大于后者.研究区域为上海市黄浦江支流苏州河和淀浦河,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城郊春夏的甲烷排放的差异,探讨甲烷产生的机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这将有助于研究河流甲烷排放对于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河流甲烷主要来源于水中沉积物,其产生与水质、温度等因素相关;同时甲烷摩尔浓度与硝酸根离子质量体积比存在负相关性,与铵根离子质量体积比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Berger定理断言任意可解群G中的拟本原复特征标也是本原的,文章考察了该定理关于正规子群L?G的相对情形。为了统一研究复特征标和Brauer特征标的本原性和拟本原性的关系,引入了L-本原的和L-拟本原的π-部分特征标,证明了在适当的可解性条件下L-拟本原性等价于L本原性,该结果加强并推广了Berger定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滤分级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组分,并通过傅里叶红外、紫外可见、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其分子结构的差异.用基于Pd/Fe3O4纳米催化剂的新型电芬顿技术去除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与Cr(VI)形成的复合污染物.研究表明,随着腐殖酸分子量的增大,其矿化效果越好,HA5(87.6%) HA4(79.0%) HA3(76.8%) HA2(70.0%) HA1(62.9%),且短时间内高分子量腐殖酸有较好的去除.这归因于高分子量腐殖酸表面的阴离子与Pd/Fe3O4发生静电吸附.此外,苯环取代度更高、共轭结构更多的高分子腐殖酸优先被原位生成的·OH氧化为多羟基化中间体,进而氧化开环,最终矿化为CO2和H2O.而在TOC相同条件下,低分子量腐殖酸中短链羧酸占比较高,其与·OH的反应活性低,矿化速率慢.总铬的去除同样遵循HA5(91.8%) HA4(88.2%) HA3(85.9%) HA2(85.4%)HA1(85.1%)的顺序,因为高分子量腐殖酸中含有更多能与Cr发生络合作用的活性位点,可在电解体系中协同去除Cr.本研究表明了腐殖酸分子结构对金属纳米颗粒协同电化学氧化性能和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影响,为揭示腐殖酸与Cr(VI)复合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其有效去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光促进的有机合成作为一种温和、绿色的合成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常见的光促进有机反应不可避免地需要添加金属配合物或有机染料作为光敏剂,而邻烷基二苯甲酮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光活性的化合物,在光照下发生烯醇化生成邻醌二甲烷,无需外加光敏剂即可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从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和C-H键官能团化两方面对近年来邻烷基二苯甲酮衍生物参与的光化学转化反应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有机物废料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有机物废料有着极大的优势。介绍了处理废料的原理和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某高层建筑已完成污水处理装置土建部分的施工,为达标排放,提出改造方案。经方案比较,将原单级接触氧化法改为三级接触氧化法,将原鼓风曝气改为潜水曝气,增加污泥外循环回流及清水池和排水泵,以强化系统脱氮效果.保证出水顺利排放。同时,介绍了各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分析了运行费用和投资,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钢领传统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并结合液体碳氮共渗的工艺特点,确立了钢领新的热处理工艺。通过3年多的生产检验,证明新工艺在钢领的渗碳处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钢领经渗碳、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后质量优良,性能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盐浴稳定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0.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存在着先天不足,直接导致了中国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采取多项有力的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