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黄陵古柏的虫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危害黄陵古柏的5种害虫,其中尤以侧柏毒蛾(Parocneria terebinthi stotzneri Draeseke)和柏肤小蠹(Phloeosinus aubei Perris)对柏林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针对这两种害虫的生活史及危害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诱杀、释放天敌及用杀虫剂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主要论述是在大庆地区在防治舞毒蛾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对舞毒蛾发生发展规律的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庆地区的防治方法,并且还指出了提早预防比防治更为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王元康 《武夷科学》2008,24(1):65-68
刚竹毒蛾 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1年发生3代,以卵和初孵幼虫越冬,越冬幼虫翌年3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下旬为第2代幼虫孵化盛期,11月出现第3代幼虫。气温是影响刚竹毒蛾危害的重要因素,在防治上要抓住幼虫3龄期前和成虫期进行防治,使用2.5%溴氰菊酯、80%敌敌畏和柴油按1:0.5:50制成的油烟剂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林曦碧 《武夷科学》2008,24(1):78-81
通过比较4株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及其对油茶毒蛾的致病力,结果发现白僵菌菌株Bf08,B01,产孢量分别为(5.1±0.4)×10^8,(3.4±0.4)×10^8孢子/cm^2,接种油茶毒蛾后其巩。分别为5.64,6.62d,说明对这两个菌株油茶毒蛾的毒力很强,是可用于油茶毒蛾防治的优良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5.
将柳毒蛾核型多角体悬液降解,降解产物经Tris-饱和酚和氯仿抽提,乙醇沉淀分离出LsNPV-DNA,用限制性内切酶PstI,HindⅢ,PstI/HindⅢ,HindⅢ/EcoRI和Pst/BamHI单酶切或双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6.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亚洲型舞毒蛾幼虫的毒性与拒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亚洲型舞毒蛾的最佳植物源杀虫剂,采用5%鱼藤酮、1%虫菊·苦参碱、5%桉油精、0.6%氧苦·内酯4种植物源杀虫剂,比较它们对舞毒蛾3龄幼虫胃毒和触杀处理后的毒性与拒食作用.结果表明:这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舞毒蛾3龄幼虫均具有胃毒和触杀两种作用,其急性毒性总体表现为触杀处理大于胃毒处理,而在各自相对最高的浓度条件下,以0.6%氧苦·内酯的胃毒急性毒性为最大、5%桉油精次之;由于胃毒组的LC50均小于触杀组,因而胃毒处理的毒力更高;此外,0.6%氧苦·内酯和5%桉油精的胃毒和触杀毒力均远远高于其他两种药剂,并以前者为最高.对测定前后的饲料量进行比较后发现,4种药剂对舞毒蛾3龄幼虫均具有很好的拒食作用,尤其以5%桉油精5 000倍液处理的拒食率高达99.31%.因此,0.6%氧苦·内酯和5%桉油精可作为防治亚洲型舞毒蛾的首选植物源杀虫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更正     
正本刊2014年第1期29页倒数15行的"青杆云杉"应为"青扦云杉":第66页中栏第1行的"五毒蛾"应为"舞毒蛾"。特此更正,敬请谅解。  相似文献   
8.
雀茸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羽化。林间试验表明,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是50%辛硫磷1000倍液或是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喷雾,均有较好的效果。在大发生初期采用油烟剂防治,在一般发生年份应用白僵菌防治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1998年在兰州市城关区南山的兰州铁路局房建段兰州林场、市政府林场、省外贸林场5号点上发生侧柏毒蛾危害刺柏.主要是幼虫啃食嫩叶,致使树叶枯黄,严重的能导致整株枯死.作者于1998~1999年对侧柏毒蛾的形态、生活史及习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与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防治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损叶50%以下为轻度为害,损叶51—75%为中度为害,损叶75%以上为严重为害,并根据害虫损叶量和毛竹产最损失的关系,提出了刚竹毒蛾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