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川群强烈热事件终止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利用细丝测微计测量的停止在核——4电子灵敏乳胶中30.1MeV α粒子的径迹宽度,并与73MeV~( 4)C核径迹宽度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我们所测量的低能重离子,它们在核——4乳胶中的径迹宽度正比于Z_(eH)·β,其结论与径迹形成的敏化柱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化学法清洗硅片过程中消除颗粒的机理作了定量的探讨。颗粒的清除是由于化学蚀刻和颗粒与表面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次提出了最浅蚀刻深度和最小蚀刻速度的概念。最浅蚀刻深度可通过颗粒与表面间作用能的关系进行计算。是小蚀刻速度则可通过蚀刻侧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化学法清洗过程和设计高性能清洗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展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DSB)与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磺酸钠(AOT)复配体系研究, 发现在某些配比下能自发形成囊泡, 并用负染色法TEM、冷冻蚀刻TEM、量热、动态光散射等方法进行表征. NaCl的加入可以促进囊泡的形成, 并得到了分散度小于0.1的单分散的囊泡, 这种现象尚未见有关文献报道. 同时开展该体系囊泡形成过程的量热研究, 发现单分散体系的热效应最大. 最后从表面活性剂分子排列参数、结构、构象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囊泡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含铜蚀刻废液的综合利用—硫酸铜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酸性蚀刻液与碱性蚀刻液混合沉淀铜的方法,生产工业硫酸铜,不用蒸发浓缩,工艺简单,成本低.对影响产品质量和产率的主要因素pH,化浆用水量和浓硫酸用量进行了探讨,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产品质量符合GB437-80.  相似文献   
6.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科学通报》2005,50(Z1):87-87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7.
集成微流控芯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亮  申洁  周宏伟  黄岩谊 《科学通报》2011,56(23):1855-1870
作为一种能够在微米级尺度操纵液体的新兴技术, 微流控芯片已经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高密度集成的微流控芯片装置可以实现高通量并行化的实验以及多种操作单元的功能一体化, 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学平台, 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中. 本文着重介绍了集成化微流控芯片装置的基本概念、构建方法、及其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化学合成应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尤其强调了集成微流控芯片系统在传统方法难以达成或实现的单细胞和高通量的研究中的优势, 展望了集成化微流控芯片在化学以及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碱度清净剂胶体结构冷冻蚀刻电镜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应用改进的冷冻蚀刻制样方法对某些典型的润滑油清净剂进行的电子显微镜的近期研究结果。研究证实,改进的冷冻蚀刻制样技术可提供一种可资信赖的电镜研究观测手段。对高碱度清净剂胶体结构的研究对于改进我们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均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规划软件系统MCDB(Monte Carlo dosimetry inbrain),包括医学前处理、Monte Carlo物理剂量计算和后处理。采用中心点方法确定网格的材料和密度,并自动生成Monte Carlo输入文件。MCDB借鉴并发展了一套网格几何下的快速粒子径迹算法,取得了与MCNP程序一致的剂量计算结果,计算速度较MCNP程序提高2.7~3.5倍。MCDB可进行并行计算,具有线性加速比,能够满足BNCT临床对计算时间和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拉萨地块南缘热液金铜矿床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娘古处、洞嘎和甲马3个矿区计11个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表明,全区主要有3个成矿期,具体年代约分别为30~40Ma,16~28Ma和11~14Ma,这与区域构造活动期相符.成矿温度均低于锆石裂变径迹退火带的底界温度(~320℃),亦说明陆-陆碰撞以来的构造热事件温度均未超过~3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