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然产物3′-甲氧基葛根素溶液结构的二维 NMR 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甲氧基葛根素是从常用中药野生葛根中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含季碳较多,有些^13C NMR的谱峰不易归属。本文利用包括氢检测异核多量子相干谱(HMQC)和氢检测远程异核多量子相干谱(HMBC)等多种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该天然产物的^13C和^1H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这些工作有助于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和确定含季碳较多的黄酮类新化合物的结构和利用扩散相关的核磁共振新技术研究葛根的生理活性成份与靶分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溶剂对比实验及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溶剂及最佳提取条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物料比1:18,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2次.采用该方法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为0.45%.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研究鹰嘴豆发芽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核黄素、异黄酮、膳食纤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鹰嘴豆在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不断下降,由未发芽时的18.42%降低至第9天的13.50%。鹰嘴豆氨基酸的组成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在发芽过程中,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有所下降,谷氨酸含量由未发芽时的3.50%下降为第9天的3.10%;精氨酸含量由未发芽时的2.25%下降为第9天的1.72%;天冬氨酸含量则不断上升,由最初的2.51%上升至第9天的4.73%。异黄酮在鹰嘴豆中含量丰富,在发芽过程,其含量由最初的106.44mg/100g,上升到第9天的806.00mg/100g;核黄素含量也由发芽前的1.44mg/100g上升至第7天的1.85mg/100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提高,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对鹰嘴豆发芽前后营养成分变化对比的研究,希望为鹰嘴豆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几种酱油样品中的黄酮类物质的分离与含量测定研究,得出该酱油中总黄酮含是ω为0.045-0.050%,分离出三种异黄酮物质,鉴定为大豆苷、染料木苷、6、7、4‘-三羟基异黄酮,它们的抗氧化活性均大于BHA。  相似文献   
5.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4):15-15
群周期信号相位比对研究有重大创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周渭等提出的以等效鉴相频率为基础的群周期相位比对方法,在周期性信号相互关系研究和时频测控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合成一种新的水溶性水合鸢尾异黄酮磺化衍生物[K(H2O)](C17H13O6SO3),并确定其分子结构.方法 在60 ℃条件下用浓H2SO4磺化30 min,得到尼泊尔鸢尾异黄酮磺化物,并用体积比为 1/1 的乙醇-水溶液培养单晶,采用X-射线四圆衍射、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其结构.结果 和结论将尼泊尔鸢尾异黄酮在60 ℃用浓硫酸磺化,高选择性地在底物B环的3′位引入一个磺酸基,合成了水溶性尼泊尔鸢尾异黄酮衍生物,产率为82%.该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产物容易分离,且产率较高,是合成标题化合物一种理想的方法.X-射线晶体结构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m,晶胞参数a=0.835(4) nm,b=0.728(3) nm,c=3.000(14) nm,β = 96.09(7)°,V=1.814(15) nm3,Dc=1.650 g·cm-3,Z=4.在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 相邻的钾离子之间被O6,O7和O8桥链形成聚八面钾离子链.此外,化合物中还存在多个氢键,这使化合物自组装成一个三维网格结构的超分子.  相似文献   
7.
经过酯化、重排和Claisen缩合反应从对甲苯酚和苯乙酸合成了异黄酮的衍生物,再与苯肼反应,得到了嘴唑类衍生物,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红外,核磁共振,质谱及元素分析测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种工艺对大豆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以D-葡萄糖酸-б-内酯水溶液提取,乙醇沉淀除杂并结合DM130大孔吸附树脂注层析,能有效分离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异黄酮含量361.6mg/g,收率0.413%。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对油脂氧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对猪油油脂的POV值、TBA值的测定,发现大豆异黄酮对猪油油脂的自动氧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浓度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抑制作用比糖苷型强,接着分析了大豆异黄酮对猪油油脂自动氧化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以及糖苷型与游离型的活性差异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孔树脂法提取大豆废料中金雀异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孔树脂法提取大豆废料中金雀异黄素为目的,提出其精制工艺路线,即提取液经等电点沉淀、离心与萃取处理,初步去杂,AB-8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纯化。结果表明:离心、萃取等方法可以除去大部分油脂和蛋白质等:AB-8树脂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树脂。高浓度样液以较低的流速通过树脂层可以提高动态吸附的吸附速率;梯度洗脱的最佳工艺流程为蒸馏水→20%乙醇→70%乙醇一次上柱洗脱,40%乙醇→70%乙醇二次上柱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金雀异黄素纯度可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