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0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通过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参数的可能组合,得到了5种MTMD模型.基于结构受按振型——MTMD系统的力学模型,建立了设置这5种MTMD时结构的传递函数和动力放大系数统一表达式.于是5种MTMD的优化准则可统一定义为结构最大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基于MTMD的优化结果即最优频率间隔、最优平均阻尼比和最优调谐频率比,利用Wilson—θ法对一22层高层钢结构—MTMD系统进行了时程分析.分析中所用地震波分别为:EL—Centro地震波,Taft地震波,天津地震波和上海地震波.进而评价了5种MTMD的地震反应控制效果和冲程情况.研究表明,在高层钢结构建筑的MTMD地震反应控制中宜优先考虑MTMD(Ⅰ)和MTMD(Ⅴ)模型.  相似文献   
2.
高山 《科学通报》1997,42(8):862-866
<正>深部岩石高温高压下物理性质是制约地球物理测深成果解释、建立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模式、探讨超高压变质带俯冲和折返机制的先决条件,也是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地震各向异性(Seismic anisotropy)和S波分裂(Shear wave splitting)研究已成为揭示岩石圈动力学机制的新方向,但目前有关超高压岩石的实验数据尚十分缺乏例如,目前国际上对榴辉岩地震波速实验研究最详细的成果应属Fountain等1994年对挪威加里东造山带榴辉岩的研究,该研究系统测定了至600MPa不同压力下榴辉岩和有关麻粒岩的P波速度和波速各向异性,但未研究S波以及温度对波速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和组构定向条件下精确测定地震P波、S波、波速各向异性、S波分裂、泊松比、密度和体积变化的初步成果,探讨了实验结果在大别超高压带深部结构、组成和莫霍面性质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限差分法地震波走时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进文献「1」提出的有限差分计算走时的算法,射线路径也可根据互易性原理求出,模型计算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并适用于速度较差较大的情形。该算法对层析成像,迭前Kirchhoff偏移将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地震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工程实际出发,选定具有均匀分布的随机相角余弦函数的线性叠加作为数学模型来合成与所需要求符合的地震波.它不仅能满足地震波的三要素,而且与现行规范的反应谱方法相衔接.本文根据提出的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应用于工程实例中  相似文献   
5.
张北震区附近形变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桂苓  张四昌  蔡华昌  张跃刚 《科学通报》2004,49(12):1214-1216
~~张北震区附近形变的成因——与王超、张红等人商榷@刁桂苓$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 @张四昌$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 @蔡华昌$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 @张跃刚$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  相似文献   
6.
张衡候风地动仪功能测试和感震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前半部探讨了张衡地动仪功能测试的背景,并分析了历来主要各家对张衡地动仪的评述。后半部分,对张衡地动仪的感震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地面层P、S、R三类地震波循序演变的新认识。此外,还评述了我国近60年某些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论文。从而肯定了张衡作为世界地震仪的最早发明者的崇高地位。又指出:某些人不吃透张衡地动仪设计思路,贸然提出任意增添部件的设想,却以“复原张衡地动仪”为名,发表论文,有损张衡声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为地震的巨大破坏,人们对结构的安全性更加重视。现今隔震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近些年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对五层隔震RC(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七度罕遇地震波(峰值加速度220gal)作用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采用隔震框架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相对传统抗震结构抗震结构,各楼层剪力明显减小,随着隔震支座位置的升高,楼层间的剪力减小幅度也随着减小,隔震结构在隔震层上部的减震效果比下部结构明显,隔震层位置处的楼层剪力减小最明显,具有重要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春晓 《少儿科技》2014,(4):38-39
<正>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壮举。如今,人们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可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仍然很肤浅。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矿工在矿井中劳动,一般不过深入地下几百米;一些微生物可在地下几千米处的地下水中生存,已经相当了不起;人类通过打钻直接了解的地层深度约有12千米,那里看起来已是很深的地方了。可这些与约6378千米的地球赤道半径比起来,实在相形见绌。如  相似文献   
9.
以新密市溱水路独塔无背索波形钢腹板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建立两种边界条件下主桥的有限元等效梁索模型,计算和对比了两种模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特征.通过EL-Centro地震波分别对两种主桥模型进行三维激励,运用时程分析法对两种边界条件下主桥各关键位置节点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得出了相应的位移、内力时程响应峰值.结果表明,增加辅助墩提高了主梁的竖向抗弯刚度,主跨跨中节点、塔梁固结点以及次墩墩梁固结点沿三个方向的弯矩峰值均明显减小,主梁的三个关键节点以及主墩与次墩墩顶处的轴力峰值均显著降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隧道含水构造预报的准确性是近年来是隧道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综合手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红外探水法、地质雷达法和地震波法(TGP/TSP)综合预报,并保证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为施工单位的施工提供了准确且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