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采用无水乙醚超声萃取得到新鲜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浸膏提取物,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归一化法测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了挥发性化合物中的75个成分,约占相对总含量的96.5%;挥发性成分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超过96.0%,其中主要的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为2-己-烯醛(19.75%)、3-己烯-1-醇(13.89%)、苯乙醇(9.76%)、2-己烯-1-醇(8.03%)、正己醇(7.94%)、2-己烯酸(5.11%)、己酸(3.51%)、3-己烯酸(3.32%)、水杨酸甲酯(3.29%)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临床分离的6种菌株为供试菌,采用常量稀释法分别检测叶下珠乙醇、水提取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对6种菌株均有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叶下珠水提取物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及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953goL-1、1.953goL-1、7.8125goL-1、3.90625 goL-1,抑菌作用强,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3.90625goL-、3.90625goL-1、31.25go-1,杀菌作用强.结论:叶下珠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可供开发此药用资源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叶下珠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和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下珠为传统民间草药,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以叶下珠为研究对象,经乙醇提取,溶剂极性递增分离法制备获得叶下珠植物成分,测定了叶下珠植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以及运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达到0.26和0.49 mg/mL,动力学研究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均是可逆的,其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作用;叶下珠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较低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清除效果,IC50值分别为0.012和0.008 mg/mL,说明叶下珠植物具有开发成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和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叶下珠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在20mmol/L Na2B4O7缓冲溶液的条件下,实现了被测组分的有效分离.测得叶下珠申没食子酸的含量为5.42mg/g (RSD=5.62%) (n=6).平均回收率为110.4% (n=6).本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5.
抗乙肝植物药叶下珠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下珠含黄酮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鞣质等多种成分,具有明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且毒副作用低,是一种值得深入开发的天然药物.本文综述了叶下珠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毛果细枝叶下珠新变种 Phyllanthus leptocladus Benth. var pubescens P. Y. Li et D. Y. Liu var. nov. A typo differt fructibus pubescentibus Anhui(安徽): Liugu Jian(六股尖), D. Y. Liu(刘登义)0440, 0911, 0998(Type, in Herb.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hui Teacher's University)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果实被柔毛。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叶下珠药材柯里拉京含量测定进行比较.分析采用Hypersil ODS2(250 mm×4.60 mm,5 u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二元系统梯度洗脱,柱温25℃,流量0.8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柯里拉京在0.458~4.580 mg/g(r=0.995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5)为97.98%.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柯里拉京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广东中山的含量最高达4.224 mg/g;不同采收期叶下珠药材柯里拉京含量在10月5日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建议叶下珠药材的采收期为每年的10月上旬;不同部位叶下珠药材柯里拉京含量差异较大,根含量很低,建议叶下珠药材只采收地上部分.本实验建立HPLC法测定叶下珠药材柯里拉京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叶下珠药材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