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气浮络合萃取技术(FCE),实现了水溶液中微量L-色氨酸的分离富集。对气浮络合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L-色氨酸气浮络合萃取的动力学以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络合萃取技术相比,气浮络合萃取在萃取效率和有机溶剂用量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在常温、L-色氨酸水溶液300mL、质量浓度为20mg/L、初始 pH 6.0、浮选溶剂为P204-正己烷溶液(P204体积分数为80%)10.00mL、NaCl摩尔浓度 0.20mol/L、通N2流速40mL/min 的条件下,气浮络合萃取分离水溶液中L-色氨酸的分配系数可达80;L-色氨酸的气浮络合萃取过程符合2.5级动力学,且主要受L-色氨酸与P204之间的络合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2.
电絮凝-O3氧化法处理石化工业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絮凝和O3氧化两步法处理石化工业污水,分别对电絮凝和O3氧化的实验条件(包括电极材料、pH值、电解质的加入量、电解电压、电解时间、通气时间和气体流速等)进行了优化。于所选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对石化工业污水进行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达98.79 %。此外,文中还对电絮凝-O3氧化过程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光谱法研究合成纤维油剂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动态及静态离子交换法和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未知组成合成纤维油剂中的离子组分和非离子组分;利用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光谱法对所分离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确定出该合成纤维油剂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Fe(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黄芩苷-Fe(Ⅱ) 配合物,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合成条件,选定在60%的乙醇-水溶液中,pH值为9,水浴温度65℃条件下进行合成。通过元素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确定其组成为Fe(NaL)2•5H2O,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TG-DTA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鉴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5.
聚醚型表面活性剂结构的波谱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柱色谱法从不同来源聚醚型表面活性剂工业品中,分离精制出分布较单一的3类聚醚型表面活性剂模型化合物,用红外光谱法定性,用1HNMR确定其结构和EO(PO)分布。以所得模型化合物为基础,提出聚醚型表面活性剂EO(PO)分布及烷基链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谱法表征了未知组成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用1H-NMR确定其主要序列结构和各种单体的聚合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将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联用确定其聚合度。将所述方法用于九种黏度指数改进剂样品的综合分析:1#~8#样品的化学组成为乙丙共聚物,序列结构以EEE、PEP、EPE和PEE结构为主,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52000~120000之间,多分散性在1.90~2.90之间,并分别计算其平均聚合度;9#样品为乙丙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共混物,序列结构以(PE)n为主,两种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40969和103383,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两种组分的质量分数及单体平均聚合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