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一提起航空,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飞机,至于航空史上还曾有过一个飞艇时代,恐怕就已为人遗忘了。飞艇可谓是航空界的“恐龙”了,它有过自己的极盛时期,但是自从1937年5月6日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兴登堡”号失事后,飞艇就从天空中消声匿迹了。它的历史也很少再有人提起。但是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又重新唤起了对飞艇技术的热情,飞艇技术大有东山再起之势,这就使我们对它的历史抱有特殊的兴趣,希望能通过这种历史的考察,获得一点启示,并能够为飞艇技术的发展预测提供一点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由美国军方提供资助的新型超级飞艇"雷鸟"于2月7日再次进行了飞行测试,它的运载能力超强且耗油量低,有可能改变未来的航空运输业格局。据悉,这款新型飞艇覆盖聚酯薄膜外壳,框架由超轻碳纤维和铝制成。该飞艇的有效载荷为66吨,是A-130运输机的3倍,但其油耗却只有后者的1/3。该飞艇的飞行高度约5500米,航速222千米,有效航程6000千米。最为重要的是,飞艇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它不需要专属的飞行跑道和地勤人员,所以它有可能会在未来对整个航空运输业形成重大影响,把大量的救灾物资直接运抵较偏远的地区。当然,它也  相似文献   

3.
未来美国军方的战略空运力量将出现新成员——自重16吨、长70米的巨型飞艇,它的运载能力与美军空运主力C-17战略运输机相当,能直飞非洲或阿富汗,并且不受当地机场条件的限制,这些特性将使它成为美军跨大洲空中运输的军事战略空运主力。报道称,飞艇制造商"世界航空公司"在2013年伊始首次公开这种代号"塘鹅"的巨型飞艇照片。它由美国宇航局和五角大楼共  相似文献   

4.
秋凌 《科学大观园》2012,(21):33-33
美国一家公司打算利用一架遥控"隐形"飞艇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山区寻找大脚怪的迹象。这项冒险的猎鹰计划称,它将成为首个采用航空策略寻找这种半神话的灵长类的证据。他们希望利用充满氦气的飞艇携带热成像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0,(22):76-76
继美国造出世界最大飞艇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军用飞艇研发动态成为了媒体关注对象。美国《防务新闻》报道称,中国解放军正试图用飞艇监视台湾,并计划在卫星遭遇袭击时用飞艇取而代之。文章称,未来10年或20年内,中国飞艇技术将达世界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4,(21):34-35
<正>巨型太阳能飞艇或许将承担低成本通讯和监视任务。这是在美国宇航局支持下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这份报告认为平流层飞艇可以飞到地球大气层边缘,从而为科学实验乃至假设天文望远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所需费用也非常低。美国  相似文献   

7.
<正>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它与气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面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18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相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大脑只开发了10%"这一谬误的流行,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未知领域选择性接受"有利"解释的心理,"你智力中‘隐藏的90%’都被埋没了……发现、释放和应用这些智力能使你获得新的成功’和个人幸福——  相似文献   

9.
快乐的竞争     
郭龙 《科学大观园》2012,(15):59-59
随着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也成为了新闻媒体所追逐的热点,而其中中国第一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则更成了人们所追捧的"明星",刘洋的一切都被人们所关注着。2010年5月刘洋由于平时优秀的表现正式成为了我国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7,(15):70-73
近年来荧屏最热闹的事恐怕莫过于"四大名著"重拍了。由于"三国"、"红楼"、"水浒"、"西游"的国际知名度,以及二十年来,第一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成功播出,都使得翻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争论的热点。而焦点则在于时过境迁,"重拍还会创造另一个经典吗?"  相似文献   

11.
飞艇是一种轻于窄气的航空器,它与气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壳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商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科学真理     
一方面科学理论被普遍地认为是真理的典范;另一方面科学史告诉我们,无论多么成功的理论都逃脱不了最终被推翻的命运。这种"悲观的元归纳"表明,就其本性而论科学理论并非为一般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符合论真理。关于科学理论本性的争论一直在进行中。本文在深入分析、谨慎运用相关专业资料的基础上,对"科学理论是否为真理",以及"如果是真理,它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真理"等问题进行了尽可能系统而清晰细致的讨论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耗资25亿美元之后,NASA终于把太空史上最大的火星车"好奇号"送到了目的地。在预算受限的情况下,"好奇号"所取得的非凡成功掩盖了一个关于太空探索的重大真相:它需要狂热的信仰和对失败的超高容忍度。就在"好奇号"登陆火星前的几分钟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任务控制中心的人们吃掉了一堆花生。在喷气推进实验室,每当有航天器准备登陆,花生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个习惯始于1964年7月31日,当时"徘徊者7号"无人探测器正在准备登陆月球。"徘徊者号"探测器的任务很简单:撞击月球表面,在撞毁前拍摄几千张图片传回地球。纵使这样,在它之前的六颗"徘徊者号"探测器都未能成功完成任务,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们知道他们快要没机会了。"徘徊者7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4,(15):22-22
<正>追求性福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并非人人都真正了解性。近日,国外多位性学专家总结了他们真心想让人们知道的9件"性事"。这些知识能帮助人们走出误区,更好地享受性爱。1.性不是完美的性教育家洛根博士表示,人们通常认为,好的性伴侣就应该拥有让性生活变完美的魔力,这  相似文献   

15.
张衡 《科学大观园》2014,(20):33-35
<正>一年一度的"幽默诺贝尔奖"颁奖仪式,9月19日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举行,"幽默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每年都举行"煞有其事"的颁奖典礼,其奖项专门授予那些"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研究工作。按照该活动官网上的资料介绍,设立这一奖项的目的是为了向那些不同寻常的人们致敬,向想象力致敬,并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以及技术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反驳知识论析取主义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决方案。知识论析取主义主张,人们可借由"看到p"来获取对命题p的知觉知识,因为"看到p"可充当一种同时具有事实性与反思可及性的认知根据。根据难题是对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知名反驳,它建立在蕴涵论题的基础之上:即"看到p"蕴涵"知道p"。由此,根据难题主张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前者预设了后者,故而无法充当后者的认知根据,否则将陷入循环。目前对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法都试图通过拒斥蕴涵论题来捍卫析取主义。本文将梳理这些主流解法,并证明它们都无法在知识论析取主义的主要论域,即,普里查德所谓的"典型情况"下成功反驳蕴涵论题。并且,哪怕蕴涵论题在典型情况下真的被推翻了,这也只会反噬知识论析取主义。因此对根据难题的现有解决方案均不成功。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4,(21):60-61
<正>大家晚上好!没想到同学们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以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非常失望。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普通的,生命中很多东西跟未来的幸福和成功没有太多联系,比如相貌、家庭背景、大学排名、成绩……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对的,但大部分基本无效,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4,(15):26-28
<正>作为一个物种的大熊猫,在自然繁殖方面能力都丧失殆尽人类却仍投入巨资去保护这个已经沦为人类"宠物"的物种。为了不错过大熊猫的发情期,研究人员要为它们做人工授精。就在大熊猫挥霍人们爱心和资金的同时,更多的物种却因为缺少资金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提出了信念、真和辩护三要素的知识定义,该定义无法将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纳入其中,且"三元论定义"的"葛梯尔问题"同样也存在技术知识之中。有效性是技术知识的主要特征,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以有效、信念和辩护为三要素的技术知识定义,使各类型的技术知识都统一在这定义之下。技术知识在人的技术实践下,以成功物化为技术人工物作为标准为其有效性提供辩护,且可通过人们的使用进一步检验技术人工物是否有用。对技术知识的定义及"葛梯尔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对技术知识的认识论探讨,而且丰富了技术知识与技术认识论的关系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莎士比亚的"另一面"一一有别于人们心中"光辉文学巨匠"形象,真实生活中的莎翁不但囤积并倒卖粮食、放高利贷,还曾因偷税漏税遭查,是个典型的"无良商人"。莎士比亚出生于1564年,16世纪末、17世纪初是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研究显示,这一时期被称为"小冰河期":天气寒冷、雨水过量,致使粮食时常歉收,整个欧洲都不时面临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