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围绕国内外海洋高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以加强全球链接,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将青岛打造成为全球海洋产业创新高地和创新中心,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目标,选择海洋新材料、深海技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水健康养殖及捕捞、海洋仪器仪表、船舶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环保与生态灾害处置共十个海洋高端产业领域,运用文献和专利分析、专家智慧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球创新资源分布路线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全球价值与技术价值观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和客观现实.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蕴涵着人类所追求的、主导性的全球价值取向,对全球化的驱动以及全球价值的实现与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逻辑的关联.技术价值观是全球价值的内在的社会历史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全球创新网络作为新兴研究领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与区域创新网络、企业创新网络、集成创新、分布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等相关概念的比较,明确界定了全球创新网络的内涵,并展望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既有范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全球创新位势概念作为创新全球化情境下本土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新思维。全球创新位势,是创新组织的创新活动在知识立体地图中的定位,具有平面维度的创新位和海拔维度的创新势两个维度。全球创新活动按照过程和模块两个逻辑解构,同时采用科层和网络两种方式建构,形成全球创新位势演化的组织载体,创新主体的跨国双元学习和"鱼/渔"效应,构成全球创新位势的演化机制。本土创新企业全球创新位势跃迁总体上存在两大典型的战略路径:突破战略和开拓战略。技术范式特征、市场特征和本土/全球创新位势落差等三大关键因素,影响本土企业全球创新位势跃迁的路径选择。因此,应该前瞻地实施拓展战略主导的创新政策,以促进本土企业全球创新位势跃迁、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海德格尔和唐·伊德(Don Ihde)的技术现象学取径考察地图的演化,认为地图的演化史是人对世界的理解在地图中展开并复返于人的理解的历史。通过对地图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地图的考察,我们发现地图主要以两种方式展开了人对世界的理解:一是展开人对于实际地理状况的理解,二是展开人对抽象的意义世界的理解。受惠于信息组织方式的升级,个性化搜索、链接功能的不断进步,数字地图让我们以近乎自我中心的姿态体验实际地理状况,并在衣食住行、意识形态等各个意义层次上构成了人的"地图性"生存。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汹涌而至,形成了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变革的大潮流,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百年未遇的大变革。"万钢说。人类未来的出行方式将走向何方?从一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地图上或许就可以找出端倪。在2019年7月2日举行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向与会者展示了带有雾霾日数实况的中国地图,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河—腾冲线(即胡焕庸线)两侧的色彩呈现"天壤之别",这条线  相似文献   

7.
卓越的商界领袖深知,要放眼全球,树立全球形象,实施全球发展战略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杰克·韦尔奇就亲历了这个过程,他的收获是组建了由全球各地精英人才构成的团队,取得业绩的大幅提升.他的教训是,全球扩张并购的时候,除了精通市场、顾客需求和商业文化外,还要了解政府的态度.“美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全球市场”,现在听起来好像有点陈词滥调的味道.但是,当1981年韦尔奇刚刚成为通用电气的掌舵人时,这句话绝对是真理.事实上,从全球角度来看,韦尔奇上任之前的10年对于美国来说是一段残酷而又沮丧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笔者遴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中集聚长沙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企业为湖南省创新方法首批试点企业,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需求与政府助推TRIZ理论与方法应用有机结合,显著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创新方法试点做法新颖、成效显著,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原来的线性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在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中,对科学的管理应当是多层次、多维度和跨国界的。本文从管理制度、社会文化、伦理等视角分析了《全球科学管理》诞生的历史背景、必要性和全球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它所提出的全球管理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和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最后指出全球科学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立体多维的管理,目前尚处于理论观念阶段的探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和具体的强制性措施,其作用和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造成文化变迁,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创新文化的价值、文化对科技的影响和制度创新三方面对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1.
创新系统多层次架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从演进过程看可以分为企业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四个阶段,新近的研究提出了集群创新系统、全球创新系统等概念,从新的范围视角探寻创新系统的建构与作用机理。本文在简要回顾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研究演进路线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系统多层次架构模式,探讨了各个层次创新系统之间互动的关系,并对未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创新系统演进和集群创新系统构建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 ,其创新行为和过程与单个企业相比 ,存在其自身特性 ,这种特性集中反映在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系统上。集群创新系统相对国家创新系统和企业创新系统而言 ,正是由于其内部要素、结构和联结模式的特殊性 ,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试图在考察创新系统演进历史的基础上 ,揭示出集群创新系统的内涵 ,以及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和要素联结模式 ,构建起新的创新系统范式  相似文献   

13.
基础研究创新概念辨析主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有关基础研究创新的提法颇多,如科学创新、知识创新、源头创新和原始性创新等.这些提法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基于自身工作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基础研究功能所进行的概括.试图寻求一种统一的关于基础研究创新的提法,至少在当前是困难的.但理清这些提法的内涵,对于准确把握基础研究工作的定位,制定促进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却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创新网络--合作创新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创新的涵义发生了改变.如今创新已突破了线性模式阶段,创新的源泉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本文在分析了合作创新的价值和组织机制后,提出了创新网络这样一种新的合作创新形式,并以杭州市-浙江大学的创新网络为例分析了创新网络在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全球视角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史上最受瞩目的学术趋势,基于此种视角展开论述——“全球视角下的科学”或“全球科学史”,正是方兴未艾。本文首先回顾近三十多年以来科学史领域中的“全球转向”,重温主要的认识框架和观点,其次探讨“多中心”世界这一构想和比较视角对自然知识的全球史所具有的意义,提出运用一种相对的观点,将现代科学视为在世界各地展现和发展的众多知识实践之一,使得科学史转化为一种全球化、去中心化的历史。最后以药材知识的案例设想一种全球知识史的框架——刻画文本和实物跨地理界限的流动以及多种文化在生产知识的实践上所呈现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一年,疫苗为人类战胜病毒带来了希望.然而,全球疫苗分配不公问题日渐突出,"疫苗民族主义"和富国"自我优先"等做法正在不同国家和群体间造成"免疫鸿沟",对全球构建抗疫统一防线的努力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17.
从创新和先进制造的相关理论出发,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升级的先进制造业四维度理论模型,指出先进制造业是综合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产品技术、先进商业模式和先进制造组织形式的生产系统。结合当前全球化制造和开放式创新的背景,明确了先进装备制造业(AEMI)、复杂产品系统(CoPS)、全球高附加值制造商业模式(DMS)和全球制造网络(GPN)四位一体的先进制造业战略发展方向,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是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下面介绍科学家在遏制全球变暖趋势方面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概念,阐述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特点和内涵,通过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驱动力的分析,提出了增强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一般对策.  相似文献   

20.
突破性创新:跨越式发展之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技术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突破性创新而引起链式反应进而形成突破性产业或产业群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提出突破性创新而不是渐进性创新是后发国家实现科技经济赶超的根本.同时,从企业兴衰角度,分析了这一观点的微观基础,并指出,突破性创新是新兴小企业战胜成熟型大企业的利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渐进性创新对后发国家的所造成的依附性危害,阐述了发展中国家从渐进性创新向突破性创新战略转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