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面向前沿科技和产业的“硬科普”在这个科技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里正逐渐成为刚需,需要更多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投身其中。在网络时代,科普的“主流”是生活科普。基于平台算法,科普创作者需要细心推敲、打磨标题和内容,抓住用户注意力。否则,用户就“跳出”,平台算法就不会推荐。如此环境下,“硬科普”的传播效果相去甚远。所谓“硬科普”,  相似文献   

2.
国内科学传播研究:理论与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近年来,科学传播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传播内容,而忽视了本来就是传播学最重要内容的对传播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简单地以科学传播替代传统的科普概念也是存在问题的。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传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论科普的立场与科学传播的信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技术普及除了国家立场和科学共同体立场外,还可以设想一种个体公民立场,这三种立场与三种科普模式有大致对应关系,其中传统科普对应于国家立场,公众理解科学对应于科学共同体立场,而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对应于个体公民立场.作为科普新形态的科学传播,也有自己的若干信条.  相似文献   

4.
术语命名中的隐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喻(metaphor)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是修辞学(Rhetoric)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就像车轮那样滚滚向前。这是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中,用“车轮”这个概念来比喻“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个概念,“车轮”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历史发展的轨迹”则是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通过“车轮”这样的隐喻,我们对于“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样比较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更加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21世纪又将面临着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有人称当今是信息时代,也有人称是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怎样提法,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的传播和应用在社会各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需要交往,需要彼此交换各种各样的信息,正是由于有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才使人类智慧得以集中、积累和升华,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信息要能够在人群中得到广泛传播,首要的条件则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语言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和准确理解,也就是必须“规范”。而术语又正是语言在科技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载体,如果使用的术语不规范,承载的信息就会失真,就不能被信息接受方准确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术语规范化工作始终是围绕着“信息”这个中心,经过采集、优选、组合等一系列再创造性劳动,得以完成并实现其价值的。没有科技术语规范化工作,信息是不能得到很好地加工整理和交流传递的,因而,科技术语规范化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术语规范化可以抑制信息传播中的混乱局面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通过自身的不断交流、传播而前进的。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仅靠少数先知先哲的个人天赋很难以发展完善。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在人类智慧长河中,不断激起新的认知浪花。信息传播在科技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技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有歧义,有歧义的信息会误导出错误的结论,甚至引发重大损失,这就要求这种传播中使用的科技术语要有社会公认的、统一的意义,否则会引起科学概念的混乱。例如,大陆使用遥测这个术语同台湾完全不一样,大陆术语“遥测”对应于英文telemetry,如“无线电遥测”。而台湾术语“遥测”则对应于remote sensing,而此英文词汇在大陆对应于另一个术语“遥感”,是另外的一个科技概念。大陆某科研单位在访台前看到台湾中央大学有一个遥测研究所,就准备了一些无线电遥测技术方面的资料,而到台湾一看才知道是资源卫星的地面遥感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术语涵义不一致,就会导致科技信息交流中的混乱局面。科技术语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要消除或减少这种混乱局面,通过审定过程中的收集、整理工作,将易造成概念混乱的术语收集在一起,严格按照其指代的科学内涵作比对,再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的“审定原则及方法”进行选择、确认、修订、扬弃的创造性工作,确定出“名副其义”、“一词一义”的术语。经过公布和全社会共同使用,即可起到抑制科技信息传播中的混乱局面的作用。在当代,术语规范化工作尤显重要,首先,这是因为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每日每时都在产生新的科学概念,原有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和突破,因而大量的科技信息需要传播和交流;其次,科技术语用于表述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由其承载的信息应当非常精确,否则会在信息传递中形成歧义;再者由于术语往往专业性很强,使用频次低于日常用语,为使其传达的信息在不同学科领域和社会其他成员中得到准确理解,更应慎重用语并严格遵守社会定约。因此,术语规范化工作对于科技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对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项非常基础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总之,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要准确无误地传播科技信息,就必须坚持“一词一义”的原则,将术语规范起来,使社会各界有所依从,避免因歧义造成理解上的混乱。科技术语规范化使信息更加准确,更加实用,易于传递,使科学知识得到更好的传播。二、术语规范化可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在近几个世纪中,人类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为了人类共同发展进步,需要更多的交流,科技术语规范化对于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世纪,世界经济、科技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时代特征。由于经济、科学一体化而产生的“国际词汇”,几乎遍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国际词汇”一经出现就立刻成为人类各种语言中共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如果不根据本民族语言特点尽快予以规范化,就会影响和降低信息传播的效率。例如,海峡两岸科学家同文同种,但由于科技术语的不统一,对于一些学术概念无法用中文沟通,却需要用英文作解释和“仲裁”,非常影响交流的效率。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构词能力和表意性均很强,一般的汉语术语能够较好地反映科学概念及其本质属性,因此对于引进的“国际词汇”,能很快转化成本民族的通用语言,这种“国际词汇”本地化,是术语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从国外引入的新科学概念,必须尽快使其成为规范化的汉语,既有利于提高国际交流的效率,又有利于保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短短几年中,“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克隆”、“人类基因组”、“纳米技术”、“虚拟现实”、“黑客”等等术语蜂拥而至,这些概念和信息的表述与传播都需要通过术语规范化工作加以引导。如果不及时对这些词汇加以规范,在信息交流中往往不知其意,有的需通读全文后才能确切地知其所指,有的甚至必须查对原文才明确其准确语义,这些显然都会降低交流效率。例如World Wide Web(WWW)一词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引进之后,出现了“环球信息网”、“环球网”、“全球浏览系统”、“3W网”等等,不一而足。在交流中遇到这些词时,必须得先下一番气力来确定其代表的涵义,分析其是否代表同一概念,造成信息交流和传播中的障碍。全国科技名词委根据其原文特点和指代的概念,确定“万维网”是最佳选择:一是“万维网”三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均为W,相当于英语原文三个首字母均为W;二是“万维”在汉语中的语义近似于原文“世界范围(World Wide)”之意,便于联想对译;三是简练,便于记忆和表达。1997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其定名为“万维网”,很快在社会上得到共识和普及。经过专业审定、权威发布,使术语表达的概念非常准确,因而由其传递的信息十分精确,使交流双方更易于相互理解,这样就可极大地提高交流的效率。三、术语规范化可以减少错误信息造成的损失信息在传播和交流当中,是传达特定概念的。人们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为了协同社会活动,就需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念。当人们表达科技概念时,就要用到术语,如果这些术语不统一,就会在人际间传递错误的信息,有些错误的信息将会产生一些非常不利的后果。例如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对某商品称谓不同而造成经济损失是时常发生的。在一次海峡两岸水产学专家会议上,大陆专家发现两岸都出产某种鱼,但由于对此种鱼的称谓不同,都是向日本出口,而价格差异却很大,大陆方面的鱼价低得多,遭受到很大的外汇损失。最近,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贸易日趋频繁,统一经贸术语和规范商品名称的任务也更加迫切和重要。此外,由于科学技术大量溶入社会日常生活,很多术语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术语规范化同人民生活也有密切联系。例如,有些专业术语同生活用语相混淆,会带来严重后果。像“盐”既是一个普通名词,又是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指“食盐”,而在工业上是指经酸碱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由于一词多义、科学知识不够普及和错误信息造成的误解,时有发生把工业盐当作食盐误用,造成严重食物中毒的事件。如,据某报载,北京奥体中心一外地施工队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造成11人中毒的事件。因此,术语的正确定名和使用,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减少信息传播当中由错误信息带来的危害,就必须使术语规范化。信息在产生之初,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混杂性,而术语规范化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智能化加工,使其有序化、个性化,有明确的界定,以减少和杜绝信息传递中产生的错误,这也是术语规范化在信息传播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离不开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而信息传播又与术语规范化工作密切相关。科技术语规范化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信息传播全过程,发挥着降低信息传递的无序性、混杂性,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并遏制错误信息滋生和繁衍的重要作用。科技术语规范化的重要功能体现在协调、统一人际之间交流的媒介,加强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效能之中,因此而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日本科普政策、科普奖励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日本科普奖励制度的历史分期、实施规范、授奖事例进行了考察。探究了日本科普奖励制度、科普政策和科普实践的内在关联、科普政策和奖励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科普奖励制度对科普实践的推动作用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日本的科普政策和实践从科普到公众理解科学及科学传播的转向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逻辑维度而言,科学传播的本质是改变思维方式。在每一种科学传播的背后,都隐藏其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传统科普关注科学知识,其背后是演绎主义思维;公众理解科学关注受众态度,其背后是面向公众的修辞学思维;反思性科学传播关注传播机制,特别是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其背后是元认知的批判性思维。大科学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新时代,要求把公众作为平等的理性对话者,从以一方为中心的“缺失”模型演进到以论证为中心的对话模型,以期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反思性均衡”。为此,科学传播必须超越绝对的理性主义和相对的修辞学,秉持一种批判的理性主义精神,才能建设一个良构的科学传播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本就《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卷》的第十九章“中国造纸和印刷技术在欧美的传播”中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印刷技术,提出了几点个人理解,对中国印刷术早期传播历史中的史料献中英版本作了细致的校订。作试图从中确定中国印刷术西传历史的真实一面。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结构.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有专家说,闲暇时间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而目前我国这个资源是相当的丰富.利用这个"丰富的资源"发展科普教育,不但使人民大众的闲暇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也使科普教育有了新的空间.这也是发达国家科普教育一个很成功的经验.其中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大众传媒、社区进行经常性的科普教育是其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自进入国防科研部门以来,就接触到这个具有新含义的“过载”术语。所谓新含义,即与我原来理解的、也是常用的含义完全不同。我原来理解的含义是“超过额定量值的载荷”,如功率过载、电流过载等;而这新含义却是“物体所受重力以外的外力与重力之比”。多年工作使我逐渐习惯了原来的含义,然而最近由于审读书稿,我觉得应该把这个问题追查清楚,这才知道有国家标准作为依据。原来已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国标GB/T14410.2—93(飞行力学,概念、量和符号》,其中的3是“术语和符号”。  相似文献   

11.
工程科普作为公众理解工程、参与工程,以及工程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已初步得到学界关注。工程科普不仅对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树立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有重大促进作用,更能够增进公众对工程内部运行状态的有效了解,从而增进公众对工程的信任,有效降低舆情风险,缓解邻避危机,提升参与效率,对稳定工程与秩序也有重要作用。工程科普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这个方面,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是一个典型案例,为工程科普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其品牌活动“公众开放日”已连续举办8年,通过对这一系列品牌活动的调研,总结探索出我国工程科普的一般模式,为工程企业及工程共同体其他利益相关方开展相关科普活动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分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和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的对比,发现海峡两岸名词大多数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名词在两岸的定名不一致。本择取若干条名词加以分析、比较,提出推荐用名,蔽帚自珍,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正>两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生产出更靠谱的科普内容;二是面对目前的科普乱象有什么处理办法。近段时间,关于科普内容是否靠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前有二年级学生指出“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内一个有关长征五号的演示视频存在科普知识错误,气到暴走。后有部分军事、财经类科普博主普及“搬来的”医学知识。这些事件引发出两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生产出更靠谱的科普内容;二是面对目前的科普乱象有什么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思政课,具有阐释和传播系统观念的重要功能。当前该课程讲授系统观念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系统观念理论基础的理解错位和系统观念与课程其他内容的脱节。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教学中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演绎出系统观念的方式来融合系统观念的哲学基础和科学基础,需要将系统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相贯通。另外,通过“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系统观念的理解,同时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共性视角对科技传播与普及过程中涉及的科普需求、科普事业、科普事业产品等公共性载体进行分析,尝试回答科技传播与普及为什么具有公共性,其公共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其公共性又具有哪些特征等问题。指出,科普事业及其产品在实质上是满足科普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途径与物品中介,但并非是唯一路径。随着科普产业的兴起,上述方式途径与物品中介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爱因斯坦关于“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思想,在爱因斯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爱因斯坦一生,曾不厌其烦地多次阐述自己这一独特的思想。国内外学者对于爱因斯坦关于“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思想的理解,始终相当混乱和不一致。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一,爱因斯坦对认识过程的一般理解及提出"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主要依据爱因斯坦曾用下图(见下页).来说明自己对认识活动诸过程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18.
ontology含义及中文翻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ontology成为科技研究热点,然而其中文译名很不一致,有“本体论”、“本体”、“本体科学”、“知识本体”、“概念集”、“本体模型”等,在技术文献中直接使用ontology的情况则更为常见。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2002年)中,将人工智能领域的ontology定名为“本体论”。为更深入理解该词的科技内涵、源流,以求明白何种汉语称谓对于该词更加科学、贴切,本刊组织了专家从技术领域、哲学领域、语言学领域等方面对ontology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
二战之后,传铳科普(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进入了新的阶段;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这是由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哲学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本文试对其哲学背景进行解读,分析其哲学根源,探索对科普及其发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汉字学界根据对汉字结构系统中“基本元素”的各自理解,分别提出“偏旁、字素、字符、构件、形素、部件”等重要概念。各概念所指内容与所在层次,有不同,有交叉,也有重叠,可以进行部分整合,建议将“部件”作为现代汉字结构系统描述的主要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