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可供性理论解读技术的起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首先,可供性知觉关乎动物的生存,因此构成了技术认知的起点。其次,可供性暗含人与环境的契合以及行为可能性,发现并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理解技术起源的关键。再有,创造并使用工具是技术的最主要特征,可供性内涵的知觉-行为原理也提供了技术起源的具身说。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学尺度问题中,可供性(affordance)概念蕴含着科学心理学测量环境的尺度转换问题。经历了三次阶段性的发展:(1)从外在测量转换到内在测量,确立了生态心理学定量研究的科学原理;(2)从内在测量深入到以身体的几何变量作为尺度测量可供性,定量分析这个比值和知觉判断之间的相关性;(3)从身体尺度转向动作尺度测量可供性,包括:从身体的几何变量转向动力学和运动学变量测量,从以个体为单位转换到以动作协同要素为单位测量可供性。  相似文献   

3.
美籍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猜想上的工作在数学界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成功数学创造能够告诉我们:(1)个体探究的数学创造方式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2)阿达玛的数学创造理论并不过时;(3)数学创造需要坚持也需要幸运。  相似文献   

4.
关于信息的表征,知觉符号理论不仅体现了具身认知的特点,而且强调空间经验在表征中的作用。然而,知觉符号理论既没能解释空间经验,其基于相似性和图解式概念的核心解释也不完善。大量相关研究在证实知觉符号理论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心理空间的存在。若将知觉符号置入心理空间的认知语境中,则不仅使该理论的表征相似性转向空间语境同一性,解答了一系列疑惑,而且借用心理空间的拓扑性,知觉表征也更加符合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围绕视觉经验之谜,传统知觉观与生成知觉观的争论焦点在于,个体与环境的感觉运动交互作用是对知觉经验的内容起因果作用,还是构成作用。阿瓦·诺伊的感觉运动理论采取生成的知觉观,认为知觉的本质是对"感觉运动知识"的运用,知觉与行动相互依赖,离开行动无法产生正常的知觉经验,并以"经验盲"作为重要经验证据。但是,感觉运动理论对"经验盲"的构成性假设解释(COH)并没有优越于传统知觉观给出的因果性假设(CAH),也没有排除掉感觉损伤的可能性。"经验盲"的案例并不能作为感觉运动理论的充分证据。结合对行动概念的梳理可以进一步发现,感觉运动理论并未对传统的知觉观构成实质挑战。  相似文献   

6.
知觉是主体认识外在世界的唯一途径。不同于传统知觉哲学将知觉视为主体与外在世界之间的神秘之幕,弗洛里迪信息哲学进路中的知觉模型将知觉视为数据提供者,是主体与外在世界相互作用的界面。他的综合抽象层次法和行动基语义学提供了一个实践取向的知觉模型。然而这个知觉模型并不能完全解决知觉过程中规范性的突现如何桥接的难题。米丽肯的符号理论提供了相应的补充,将符号功能实现区分为应该实现的功能、符号使用者意向实现的功能和实际实现的功能三个层次。通过自然主义与建构主义研究进路的结合,可以解释知觉过程规范性的产生,为经验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温室气体在石油开采中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工业和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温室气体中CO2气体占65%以上,控制CO2排放已经成为国际行动。实行CO2高效利用与地质埋存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是缓解环境污染压力、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和含蜡量高、原油与CO2的混相压力高等对CO2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挑战性的理论和技术难点,提出了温室气体在石油开采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1)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埋存及利用评价体系问题;(2)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埋存的基本地质理论问题;(3)注CO2混相采油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问题;(4)注CO2驱动过程中的渗流力学问题;(5)CO2分离、运输与防腐的相关科学问题。本文对每个问题所包含的内容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在研究问题过程中需遵循的思路、对策与途径,为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技术思路体系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具身认知趋势的肇始,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近年来受到认知科学的极大关注。该理论的基础是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它对当今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这样一个可以直接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心理学理论,其中许多概念实际上却具有强调主观体验的现象学特征。文章通过对该理论中核心概念的分析,论证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理论与现象学的理论目标具有很强的理论一致性,即反对知觉研究的二元论进路,强调知觉与行动的耦合性,并且十分重视行动者与环境目标物的实际行动交互。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认知科学实验证据的增多,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受到极大关注。但是,作为直接知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Affordance的精确定义问题仍处于认知科学界的激烈争论之中。伽亚尼(2014)提出一种TAP理论(Theory of Affordance Perception),该理论将Affordance定义为行动者的一种感知运动模式。然而通过对吉布森关于Affordance特征描述的分析,显示出TAP在解释Affordance的层级性和随机性等特征方面仍存在缺陷。因此,尽管与Affordance的倾向属性理论(Dispos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Affordance,缩写DIA)相比,TAP能够更为深入地解释二维世界中的Affordance效应的出现,但仍然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Affordance定义。  相似文献   

10.
知觉恒常性现象通常指在距离、方位、光照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我们将事物感知为具有恒常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关于知觉恒常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富有洞见的现象学描述。基于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描述,我将试着提供一个关于知觉恒常性的解释。分析表明,知觉恒常性实际上与我们通常知觉经验中关于对象属性的本体论承诺相关联。我们关于对象属性的本体论承诺,则实际上是通常知觉经验的构成性条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