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山区河流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工作性状及破坏机理、码头基础与岸坡相互作用机理等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揭示山区河流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的传力途径、破坏机理以及结构与基础的受力变形规律,提出架空直立式码头的构造要求、主要构件及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形成适于山区河流架空直立式码头的设计计算体系。  相似文献   

2.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神女峰东侧的烂泥湖一带是规模巨大的老崩塌堆积体,崩塌失稳是在特定的构造部位、特殊结构的岸坡、伴随着长江的急剧下切倾倒或溃屈变形的结果。烂泥湖崩塌体的形成与所处构造部位及由此造成的近直立顺向或逆向结构岸坡有密切的关系。青石一带是研究不同结构岩质岸坡失稳模式的天然实验室,而烂泥湖巨型崩塌则是陡立或近直立结构岸坡倾倒或溃屈失稳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喜儿沟水电站调压井大型沉井工程目前是国内单个直径最大(25米)、井深在漂卵砾石地层中下沉为65米的工程,井身第二节至第三节钢筋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文章分析了该技术在沉井施工中的应用成果,总结了该技术在沉井施工钢筋连接中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并不清楚,很难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泥沙专题论证的结论是:情况已经清楚,问题可以解决。我们却认为:泥沙情况并不清楚,问题很难解决。请看下列实际情况与分析: (一)泥沙试验没有充分考虑山体滑坡对河貌水流的影响泥沙模型试验可靠的前提是河貌、地形、水流、泥沙等条件的相似。先不说由于比尺太小(几百分之一),泥沙模拟十分困难;就说河貌与水流条件,三峡模型能否做到相似? 谁也不能否认,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岸将不可避免发生山体大规模滑动。历史记载,库区发生岸坡滑体超过千万立米者就有40余处不下百余次;曾5次堵江断航。断航最长的一次达82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66-67
l项目背景自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事件之后,各国学者及地质工程师开始重视人类工程活动与周围的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掀开了滑坡研究的新篇章。国内外己建和拟建的水利水电工程绝大多数都存在库岸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项目的研究目标主要表现在:研究滑坡在力的作用下,渐进变形过程的破坏机理、破坏类型及控制标准;建立描述滑坡渐进变形破坏过程全新本构模型,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并阐述与传统理论的相互关系;建立新型表征滑坡稳定特性的评价标准,并阐述其力学意义,并与传统的稳定性评价标准加以比较。主要任务为:以数值模拟法再现滑坡的渐进破坏过程,并评价滑坡在渐进破坏过程中不同应力状态的稳定性,从而为滑坡防治及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灾害的预测预报、防控理论和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贪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宓窑的预测预娘防柁理论和艘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4-15
1水库地震空问分布及时间响应特征研究RIS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水库周缘10kra范围内,在特定库段丛集分布。蓄水初期,库坝区活动明显增强;随水库淹没区范围的扩大,地震向远离库坝的灰岩峡谷区迁移。RIS受库区构造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18-19
洱海是我国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近年洱海水质污染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得到了控制,生态修复工作已逐步展开。但目前洱海初步修复的大规模湖滨带(58km)仍然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东区陡岸型湖滨带自然岸带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受损,亟待修复;而且洱海周边经济快速发展,污染严重,尚未设立湖泊缓冲带,洱海周边区域的发展对洱海水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十一五”水专项洱海项目设立了“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课题针对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特征,以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及缓冲带污染控制与绿色发展为思路,提出了整个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方案;研发了湖滨带(缓坡型)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陡岸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并与现有技术相结合,集成形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研发集成了缓冲带生态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9-19,22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人工水库,每年除提供库水为鄂豫两省库区农用和饮用水外,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库,其水源地生态环境和水质保护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工程的成败和调水的效益."十一五"期间,课题开展了沿库区农业生态恢复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以满足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我国石窟文物抗震防护问题为研究目标,针对石窟文物自身的特殊性,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石窟文物抗震安全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从石窟围岩的工程特性及主要病害、石窟地震环境评价和未来地震危害性估计、石窟潜在地震变形及其与活动断裂的安全距离、石窟围岩及其附属建筑物动力响应特性和地震稳定性、挡墙加固型石窟和预应力锚杆(索)加固石窟围岩的动态损伤特性、石窟岩体危石(滚石)灾害的动力机理及防护对策、石窟振动安全度安全阈值、石窟文物震害防御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石窟抗震安全评估理论体系,为石窟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治理、综合防御减轻地震灾害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据专家研究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一次能源的年需求量达到2.5~3.3Gt标准煤之间,其中煤炭的需求高达2.1~2.9Gt,占一次能源需求的60%.这就使煤炭工业面临两大矛盾和挑战,一是煤炭工业及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与保证持续快速增长的煤炭供给;二是大量的煤炭开发和利用与所造成的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破坏的预防和治理.既要安全开采,又不对环境造成不能承受的危害,必须研究和发展环境友好的煤炭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三门峡工程的决策失误及苏联专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工程建成运用仅一年多时间,就由于设计等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严重的问题,被迫放弃了原定的运用方式,并且不得不进行改建,这反映出三门峡工程在决策上存在设定的指标过高、指导方针不正确、对泥沙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正确和对破坏环境等负面问题的重视不够等重大失误。三门峡工程的决策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完成的,其在三门峡工程的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缺少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的经验、对泥沙等技术问题的研究不够等原因,致使苏联专家的很多建议和结论并不符合三门峡工程的实际情况,但是三门峡工程的决策最终是由中国方面完成的,苏联专家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所以苏联专家对三门峡工程的决策失误虽有很大的影响,但并不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道路边坡、裸露山体等受损坡面的来源、特点、危害及其生态治理的原则、目标等进行阐述,介绍了《道路边坡及裸露山体植被恢复与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在课题内容设置上,将社会高度关注的受损坡体稳定与坡面植被建植、水土保持、生态防护及生态景观重建相结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发,形成了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24):44-45
狮身人面像是远古神话中的动物,它的身体是一只卧狮,而头部则是人头,有时候也是公羊头或者猎鹰的头.尽管多个古文明中都出现过狮身人面像的形象,但它最终成了埃及的象征.其中,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是位于今埃及开罗市西侧的吉萨区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这座雄伟雕像已有4500年的历史,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它的年代更为久远.身长约73米、高21米、脸宽5米的它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雕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  相似文献   

17.
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补增的重要水电站。在官方宣传中,苏联专家对该电站建设的作用较为模糊。基于大量档案和文献资料,本专题研究以新安江水电站为案例,管窥苏联专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中型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角色与影响力的转变过程。苏联专家在地质勘测、工程设计及工程建设等不同阶段对新安江水电站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帮助。"大跃进"运动期间,苏联专家对水电站建设中的急促冒进提出警示却并无作用。苏联专家撤走后,通过贯彻"八字方针",中方努力进行"填平补齐"和"技术革新",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18.
穿过百余株银杏树组成的"守望林",一座名为"地上天河"的铜质雕塑在脚下延伸——蓝色"河流"自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从秀美的山岭流向广袤的华北平原,奔波千里,最终抵达北京颐和园团城湖. "走过这条'地上天河',我们就来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团城湖明渠."顺着讲解员王昭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池碧水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江水进京以来,每年都有数万名市民来到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聆听34.5万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数十万建设者创造工程奇迹的故事,饮水思源.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1,(14):34-35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至上海,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全长4200千米,堪称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2015年6月,上海实现城市管道燃气的全天然气化.自此,上海居民的换煤气罐成为历史.让上海居民生活发生改变的就是西气东输工程.本世纪初投产的西气东输管道(一线)工程以及此后相继建成的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及四线工程,这些超级工程打通了天然气产地与目标市场之间的鸿沟,并将全国不同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联结成一张互联互通的巨大网络,构成了"气化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8,(2):58-58
本项目对综放面及其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移动变形及塑性破坏等三维力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获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