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自然灾害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它的发生、演化都具有相当复杂的非线性特征.为了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研究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综合评价问题,在建模的过程中引入非线性信息动力学模型——最大流原理,以反映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等级的各个指标所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平衡统计力学方法建立系统随机演化方程,通过给各指标赋予合理的权值使系统趋于稳定,从而实现对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的综合评价.新模型揭示出复杂灾害系统风险耦合的形成模式和演化动力学规律,并结合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算法实现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纸房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及其投入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纸房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经济系统建设中的治理投入和生产投入问题,得出:①国家和农民在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在治理投入和生产投入中的地位;②随着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土地利用趋于合理,生态经济系统由现实中的“相制关系”转变为“相依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液压伺服扭转试验机系统,提出一种基于Solidworks/Matlab的系统联合建模与仿真方法,通过机构的实体造型建立机构模型并进行仿真。该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便捷性。分别在位置闭环与力闭环控制器的作用下,对系统的响应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液压伺服扭转试验机系统的可行性,为液压扭转试验机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Internet环境下的一种新的软件形态,网构软件的自主性、协同性、适应性、演化性及柔性体系结构等特点对传统的程序设计模型、语言和支撑平台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本文基于组织抽象和agent技术提出了支持网构软件构造的程序设计语言OragentL.首先,OragentL将软件agent作为网构软件中自主实体的抽象,并在这一层面设计和封装系统的自适应和自演化逻辑.其次,OragentL将组织、角色等组织抽象作为一级编程实体,提供了角色扮演、角色组合、角色演化、基于角色的交互、基于组织的自管理等机制为网构软件的动态性特点提供了显式的语言设施和机制支撑.我们设计了OragentL的语法和形式化操作语义,并开发了Oragentburg作为OragentL网构软件的运行时环境,支持0ragentL程序的开发、编译、部署和运行  相似文献   

5.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对于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评估尚缺乏有效定量研究的现状,从项目层面上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网络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评价过程采用了熵技术对主观赋权进行调整,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论证和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HIMS系统及其定制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循环既是水文科学的基本理论,又是进行水资源科学评价、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从水资源研究的需要出发,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水文建模的经验,立足自主开发,建立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水文水资源模拟系统(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简称:HIMS).该系统已取得多项国家版权局的软件著作权.结合国家“973”项目对黄河的研究,进行了具体的研发和应用,已取得实用性的成果,并且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mo)合作,利用澳大利亚的331个流域50多年来逐日降雨径流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HIMS系统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能够针对不同的水文水资源问题进行模拟,并具备定制模型与二次开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可持续发展思想普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呈现区域化特征,区域创新能力、潜力和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巳成为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策因素。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来源和基础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渐进经济学理论、新区域科学和现代区域发展理论及新产业区理论,本文对这四个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是个典型的开放复杂自组织系统,将广义信息熵的概念引入复杂ERE系统,建立其普适的结构自组织演化方程,形成了复杂系统建模新方法,可揭示复杂ERE系统中多主体作用动力学及结构自组织演化过程。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ERE发展模式为例,根据1994~2005年指标数据,对其发展演化过程做了具体的模拟研究,揭示了实验区规划的实施对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于运行在开放、动态、难控的互联网环境的网构软件,其可信性保障与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信任网络思想的信任度量及演化模型,这种模型对于网构软件来说,在信任的来源、实体间信任关系的约束、信任传递参数的设置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因此,本文引入可信计算中信任链模型的思想,提出了一个网构软件可信智能实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评估的信任度量方法.首先通过动态自省、显式自明和自主演化的机制保障了实体本身的可信,建立了信任的基点;并给出了形式化的描述及交互行为的动态监测;然后通过建立Bayes网络综合推荐信任并使用评估方法加以修正,以精确计算信任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参数,建立了信任链传递过程中的可信认证机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切换耗散Hamilton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切换耗散Hamilton系统在任意切换路径下的稳定问题. 在一合理的假设下, 证明了: 切换耗散Hamilton系统所有子模型的Hamilton函数可用作多重Lyapunov函数. 在此基础上, 根据耗散Hamilton系统的结构特性, 进一步证明了: 切换耗散Hamilton系统的状态P范数随时间增大而趋于零, 并给出了在任意切换路径下的切换耗散Hamilton系统渐近稳定的两个充分条件. 然后, 将得到的新结果运用到一般自治非线性切换系统中, 得到了系统渐近稳定的两个有用推论. 最后, 应用得到的新结果研究了两个例子并给出了数值仿真, 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结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趋势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太阳能分散型资源特征,以分布式能源体系的战略视角审视太阳能利用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认为集光伏和太阳低温热利用于一体的太阳能建筑将是太阳能利用发展的主流趋势,并指出光伏屋顶有可能成为未来就地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文章强调,各国政府现行的政策支持,对启动和扩大太阳能市场使之在未来能与化石能源竞争,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能量和炯分析方法,对一种用于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新型水环热泵低温新风处理系统进行能量评价。通过实例对新风系统的能量和炯的传递与转换进行分析计算,并与采用冰蓄冷系统和冷水机组作为新风处理设备冷源的两种低温新风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水环热泵新风机组的独立新风处理系统,其能效比和炯效率较其它两种系统高,该系统良好的节能特性将有助于独立新风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时变网络下多个体系统的状态一致性,研究了平稳离散时变有向网络下仿射多个体协同系统趋于状态一致的充分必要条件.由于线性多个体系统是仿射多个体系统的特例、非时变网络是平稳离散时变网络的特例、无向网络(对称网络)是有向网络的特例,因此本文的结论涵盖了此前有关一阶多个体协同系统状态一致性的主要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一类高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控制设计问题.不同于现有结果,本文所研究的高阶非线性系统具有两个控制输入通道,即控制输入直接作用于两个一维子系统.这导致已有的控制设计方法不能或难以用来解决该类控制设计问题,因此,寻求新的控制设计方法,用以解决多控制输入通道高阶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引入一个有效的反馈变换,从而在非线性系统满足适当假设条件下,成功地将该类系统的控制设计问题转化为规范的单控制输入通道情况下的控制设计问题.进而借助于已有结果,特别是增加幂次积分方法,给出所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尽管本文所研究的系统是具有多控制输入通道高阶非线性系统的特殊情况,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更一般情况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最后,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a new modelling approach to extract quantile-based oil and natural gas risk measures using quantil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ixed-frequency data sampling (QADL-MIDAS) regression models. The analysis compares this model to a standard quantile auto-regression (QAR) model and shows that it delivers better quantile forecasts at the majority of forecasting horizons. The analysis also uses the QADL-MIDAS model to construct oil and natural gas prices risk measures proxying for uncertainty, third-moment dynamics, and the risk of extreme energy realizations. The results document that these risk measures are linked to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energy prices, while they are linked to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US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6.
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出现,大大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压力,显著提高了测试的效率,但是回归测试中的用例复用是测试自动化所面临的又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金融业务系统的功能测试基准库方法,对回归测试进行有效的支持,力求解决大型业务系统分析资源的积累和测试用例的有效复用等问题。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测试人员管理测试用例的压力,增强了用例的可复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动化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类区间时变时滞离散广义系统的稳定与镇定问题。利用一个新构造的Lyapunov泛函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使得系统正则、因果且稳定的时滞相关型稳定性新判据,并在其基础上得到了系统状态反馈镇定控制律的一个直接的设计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时变时滞信息,且保留了Lyapunov泛函导数中的有用项,使得结果具有较小保守性。数值实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露天矿经济合理剥采比是与并工开采成本对比计算得到的,计算时没有考虑井工开采的安全事故、地表沉陷等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没考虑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治理成本.本文综合考虑上述诸因素,并对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损失等进行了量化处理,利用概率统计法建立了由上述各因素所构成的成本计算模型,提出了:①浅部露天开采和深部井工开采的资源回收率差异较大;②露天与并工开采资源回收率相同;③浅部露天开采、深部暂不开采的矿床,三种条件下新的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方法.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确定其经济合理剥采比为10.06 m3/t,比传统方法所确定的剥采比增大0.06 m3/t,实践证明新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Most philosophical accounts of scientific models assume that models represent some aspect, or some theory, of reality. They also assume that interpretation plays only a supporting role. This paper challenges both assumptions. It proposes that models can be used in science to interpret reality. (a) I distinguish these interpretative models from representational ones. They find new meanings in a target system’s behaviour, rather than fit its parts together. They are built through idealisation, abstraction and recontextualisation. (b) To show how interpretative models work, I offer a case study on the scientific controversy over foetal pain. It highlights how pain scientists use conflicting models to interpret the human foetus and its behaviour, and thereby to support opposing claims about whether the foetus can feel pain. (c) I raise a sceptical worry and a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 for interpretative models. To address the latter, I use my case study to compare how interpretative and representational models ought to b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