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针对淮海经济区的宿迁、连云港、宿州、商丘、济宁、枣庄、徐州和淮北这8座城市的宜居水平进行研究,建立衡量城市宜居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说明了宜居城市建设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使用因子分析计算城市宜居水平的综合得分,给出8座城市的宜居水平排名,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宜居城市的追求也成为人们的共同理想.通过对宜居城市的研究,构建了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求得宜居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皖江城市带的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增长绿色水平、环境宜居绿色水平、环境承载绿色水平、环境治理绿色水平四个层面出发,构建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给出9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排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京忠  张豫 《河南科技》2013,(19):239+244
本文从人居环境和工业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构建出以居民企业问卷调查和城市现状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统计和专家决策系统对比分析的宜居宜业建设思路。该建设思路的构建对于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提升城市品牌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该宜居宜业建设思路中的指标体系,能够为我国城市是否宜居宜业提供衡量评价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经济发展、社会协调、创新进步、能源高效、环境保护5个方面构建了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安徽省16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安徽省各个城市间经济创新发展差异程度加大且发展不协调,传统能源型城市的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则出现了地区效应,皖南环境保护发展要优于皖北.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今后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由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子系统组成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三角模糊层次分析(TFAHP)、和谐度方程(HDE)以及区间数学理论构建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度综评价模型,并对环渤化工圈4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谐度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对追求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安徽省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问题,运用了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度法、熵值法等方法,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对研究合肥市旅游产业潜力值模型、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指标相关性模型、基于熵值法的安徽省各市旅游产业潜力排名模型3个模型.此外,综合运用了MATLAB、SPSS Modeler等软件编程求解,得出了旅游产业潜力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安徽省各市旅游产业潜力排名等结论,最后得出安徽省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一些提高安徽省旅游潜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东省各地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现状和差异,为提升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广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择综合经济实力、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竞争力、医疗资源发展潜力和医疗服务业定价能力4个方面共18个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对广东省各城市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K-means聚类模型,将其划分为高、较高、一般和低发展水平4种类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21个城市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发展不均衡,且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关联较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为提高广东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生"视角建立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分析方法从宜居性综合程度、单因素空间分异现状和耦合度分析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结果表明:(1)生产、生活、生态单因素宜居性程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城市空间综合宜居程度较高,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特征,宜居程度高的地区集中在中心城边缘区;(3)生产、生活、生态间的耦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耦合度最高的是"生产—生活",呈现一定的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10.
人才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各地加大争夺人才的背景下,科学客观地评价城市人才吸引力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构建人才吸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对评价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从而建立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以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为例,基于构建的熵权TOPSIS模型求出各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名.最后针对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协调度方面对济南市2000—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5年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粗放利用水平提升到2015年的中度集约水平,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显著;2015年济南市内部各区县发展各不相同,集约水平由中心城区向外围依次降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目标间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协调度水平阶段划分看,2000—2006年为较高协调水平,2007—2014年处于高协调水平,2015年下降到较高协调阶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动力.最后基于济南市各区县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今后应因区制宜、因县制宜、多措并举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了重点城市反核生化恐怖防化装备能力评估的分层指标体系基础上.依据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某重点城市反核生化恐怖防化装备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重点城市的反核生化恐怖防化装备能力处于较强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度北京的大城市病程度和雄安新区的建立对北京大城市病的影响程度以及预测雄安新区建设的动态发展变化,构建大城市病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建立灰色预测模型.综合运用MATLAB,Excel等软件编程求解,得出了北京市大城市病近些年来有些好转,但依然很严重,属于3级城市病水平,雄安新区的建立对北京城市病有很大的缓解作用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的延边州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其进程的快慢、良性与否,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以及其各项战略的制定.因此,在关注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应关注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的权衡,通过构建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构建测度模型,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延边州的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宜居城市的建设,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合理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宜居城市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宜居城市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各市自身的城市特点,从城市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和环境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国内各市宜居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国内某些程市的宜居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借助GIS技术,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及生态适宜性分区等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区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大同城市规划区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反映江苏省13个省辖市医疗水平的8个有效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若干主成分,以相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造评价函数,从而构建了江苏省城市医疗水平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得到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得分与排名,并结合地区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建立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以梅州市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对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天津、石家庄等31个主要城市的城市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建立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对3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综合得分和空气质量城市排名,对比评价结果并给出相应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22个指标,基于DPSIR模型在5个方面(Driving forces(驱动力)、Pressure(压力)、State(状态)、Impact(影响)和Responses(响应))构建了一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层权重,应用线性加权法计算了2007年到2014年哈尔滨市的低碳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划分了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获得了哈尔滨市的低碳发展等级,在6个方面(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碳汇、公众和政府政策)提出哈尔滨市构建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哈尔滨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低碳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但哈尔滨市仍处于中高碳经济发展水平,据低碳经济发展城市任重道远,还要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的优势,扩大绿地面积,增加碳汇储存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