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用电导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包结作用.研究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与β-CD形成包结物,当体系中β-CD浓度增加时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加,实验体系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与β-CD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旋光法测得十二烷基硫酸钠与β-CD可以形成摩尔比为1:1型的稳定包结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导率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EG与TTAB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与乙二醇(EG)的相互作用,以及温度对TTAB体系CMC的影响,并计算相关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TTAB体系的CMC呈递增趋势;温度对EG-TTAB复配体系CMC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水中制备了β-环糊精/聚乳酸接枝共聚物(β-CD -g-PLA)胶束,以芘为探针,采用稳态荧光法研究了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接枝共聚物在水中能够形成球形的稳定胶束,CMC值和胶束粒径随着共聚物中疏水性聚乳酸(PLA)链段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LAG-N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比较,数据吻合,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浓度处于第一和第二临界胶束浓度(CMC1和CMC2)之间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AB水溶液和十二烷基磺酸钠AS水溶液的胶束聚集数N随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无机盐的加入导致C16TAB水溶液N的增大.对于x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总表面活性剂中的摩尔分数)=0.7,0.8和0.9的C16TAB/AS/H2O系统,在相同表面活性剂总浓度cT下,N随x2的减小而增大.对于浓度在CMC2附近的这些系统,N随cT的增大而增大,且x2=0.7的复配系统的棒状胶束显现出显著的伸长趋势.C16 TAB/AS/H2O系统的粘度随cT的增大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无机盐的加入使x2 =0.8和0.9的C16 TAB/AS/H2O系统的N更大,粘度更高.可是,对于x2=0.7的系统,NaBr的加入却使N减小,使粘度比不加盐的系统先略微高些然后更低些.临界堆积参数,棒状胶束的端盖能(end-cap energy)和Collins的水亲合性匹配的概念被用于解释本文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热力学观点出发,阐述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作为扑热息痛的包合载体时,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Kc,ΔHθ,ΔSθ及ΔGθ).采用相溶解度方法测定扑热息痛与HP-β-CD的包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扑热息痛的浓度随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N型);HP-β-CD与PA的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HP-β-CD与PA的包合反应为热力学驱动,低温时增溶效果较高温时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链长烷基糖苷硫酸酯盐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十二、十四烷基糖苷(APG)为原料,硫酸为硫酸化试剂,尿素为催化剂,V(甲苯)∶V(吡啶)=7∶3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合成了烷基糖苷硫酸酯,然后强碱中和,合成了不同链长烷基糖苷硫酸酯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尿素用量为反应物的2%,n(APG)∶n(H2SO4)=1∶1.3,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5h.测定了烷基糖苷硫酸酯盐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乳化力、润湿力等性能.结果表明,烷基糖苷硫酸酯盐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8.
磷钨酸季铵盐催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系列磷钨酸季铵盐,产物经红外光谱验证.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作氧化剂,在没有任何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考察了磷钨酸季铵盐催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酸的活性.结果表明,磷钨酸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在苯甲醇合成苯甲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n(C6H5OH):n{[(CH3)3C18H37N]3PW12O40}:n(H2O2)=100:0.5:40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5 h时,苯甲酸的收率可达93.42%.  相似文献   

9.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肉桂酸苄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肉桂酸钠和氯化苄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分别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四丁基氯化铵(TB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TAC)、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合成肉桂酸苄酯,并且讨论了各催化剂的用量、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芳香基二醛与吡咯为原料,以丙酸/氯化铵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地合成β无取代基α、α、α、α键四吡咯烷,产率约80%,目标化合物1,4’-二(2,2’-二吡咯烷基)联苯未见文献报道.该方法操作简便,收率高.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1.
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β-环糊精(β-CD)与表柔比星(EPI)的超分子包合行为.考察并讨论了温度,时间和β-CD浓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PI与β-CD形成1∶2的超分子包合物后,包合物荧光强度相对于EPI增大近一倍.在36℃,pH=7.4时,包合常数K=8.14×103(L/mol)2.最后通过改变pH值考察了表柔比星从β-CD空腔中的释放速率,当pH分别为5和7.4时,5h内EPI的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了36.1%和26.1%,该研究结果对于表柔比星的缓释临床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热力学观点出发,阐述以羟丙基书-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作为扑热息痛的包合载体时,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Kc,△Hθ,△Sθ及△Gθ).采用相溶解度方法测定扑热息痛与HP-β-cD的包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扑热息痛的浓度随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型);HP-β-CD与PA的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HP-β-CD与PA的包合反应为热力学驱动,低温时增溶效果较高温时好.  相似文献   

13.
磷钨酸季铵盐催化环己烯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作氧化剂,考察了磷钨酸季铵盐(Q3PW12O40)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没有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磷钨酸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活性较高,在物质的量之比为n(环己烯)∶n(催化剂)∶n(H2O2)=100∶0.2∶538,反应温度为82℃,反应时间为30h时,己二酸的收率为81.9%.讨论了反应时间和催化剂中季铵阳离子种类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不带取代基的水杨亚胺基镍/钯配合物为模型催化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催化聚合丙烯的链增长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了agostic相互作用的存在,结果表明β-agostic相互作用要强于γ-agostic.得到的8个β-agostic配合物中当烷基链在氧对位时的M…H键键长都比当烷基链在氮对位时的M…H键键长要长,但烷基链在氧对位的配合物相对能却比烷基链在氮对位的配合物低,β-agostic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M与α-碳的相互作用,而不是β-agostic相互作用.同一个C上的两个β-H分别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得到的两个β-agostic产物5,6,能量相近,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活化能为22.02kJ/mol,说明这两个β-H是交替着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的,证实了agostic键可以被1H NMR核磁共振峰检测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5.
以苯并三氮唑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C6H6N3)(C4H2N3O4)(1),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7.0923(18),b=12.889(3),c=12.736(4),β=97.719(4)°,V=1153.7(5)3,Z=4.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为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改性壳聚糖(CS)和CS复合物的抑菌效果,利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CS,通过官能团偶联的方法将甲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接枝到CS分子上制备水溶性的CS衍生物(mPEG-g-CS);戊二醛(gluteradehyde,GA)交联法制备了β-环糊精(β-CD)-CS复合物。傅利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CS骨架上的-NH2由于发生了衍生化反应而使得氢键消失,CS与mPEG发生了接枝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分子量为十万左右,浓度为20 mg.L-1的CS(CS1)对两种菌抑菌效果明显,改性后的CS对S.aureus,E.coli抑菌效果均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不带取代基的水杨亚胺基影钯配合物为模型催化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催化聚合丙烯的链增长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了agostic相互作用的存在,结果表明β-agostic-相互作用要强于γ-agostic.得到的8个β-agostic配合物中当烷基链在氧对位时的M…H键键长都比当烷基链在氮对位时的M…H键键长要长,但烷基链在氧对位的配合物相对能却比烷基链在氮对位的配合物低,β-agostic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M与α-碳的相互作用,而不是β-agostic相互作用.同一个C上的两个β-H分别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得到的两个β-agostic产物5,6,能量相近,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活化能为22.02kJ/mol,说明这两个β-H是交替着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的,证实了agostic键可以被^1H NMR核磁共振峰检测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N,N-二甲基乙二胺、苯甲胺和环己胺为基体,先制备出相应的脂肪双胺化合物,再和(C5H5)3La(THF)组装出三个脂肪双胺稀土金属配合物.通过使用该脂肪双胺稀土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CH3NO2和C6H5CHO的反应进行研究,从催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为依据对均配型稀土金属配合物进行评价,减少Henry反应过程中的副反应,提高产率,为Henry反应制备β-硝基醇及其衍生物提供合理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用于聚合物驱油的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利用低剪切旋转流变仪(Low Shear 40)和控制应力流变仪(AR-100),测定了不同浓度,在不同温度下的PAM水溶液的粘弹性和流变性,实验表明,在振荡频率作用下,PAM水溶液具有粘弹性,其实数粘度(η’),实数模量(G’)和损耗正切(tgθ)都受PAM浓度(C)、温度(T)影响。对于低浓度PAM水溶液,表现为牛顿性流体,超过一个临界浓度(C*)以上,PAM水溶液表现为假塑性流体。对于一个假塑性流体,它仍然有两个牛顿区,即在极低和较高的剪切速度率(γ)下表现为牛顿流体的特征。上述结论为三次采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Fe_3O_4为磁核,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磁性碳微球,并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表面接枝β-环糊精(β-CD)衍生物,通过IR,SEM,TEM,VS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β-CD/Fe_3O_4@C微球直径约为5μm,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及磁感应能力,表面存在的β-CD分布均匀.同时,通过对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5种色素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90 s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最大吸附量可达4.24~6.64 mg·g-1,可以满足食品和环境样品中色素的确证和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