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有 《松辽学刊》2004,25(2):56-58
DNA指纹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从分子水平区别不同种类生物之间以及同种生物之间差异的重要手段.它在法医学鉴定、物种起源进化研究、动植物及微生物DNA指纹资料库的建立、畜牧科学研究、癌症的研究、疾病的诊断、亲子鉴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简要阐述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它为生命科学研究从微观的分子水平到宏观个体水平的联系提供了一套有用的工具和模型,在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上都很有价值.本文介绍了转基因动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备方法以及此技术在诸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生物工程,是将生物体本身或生物体的机能(包括用基因工程改造或组建的生物),应用于其他技术领域的一个技术体系。这门新兴学科是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物理学与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并应用化学工程、微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于  相似文献   

4.
<正>基因是生物体所有生理表现的主要控制因素,直接决定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等生命过程。通过改变基因成为调控生物生长和发育,提高生物产量,改良生物性状的主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上的人口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人类对食物、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一种新的技术——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人们把高产、抗逆、抗病虫、改善营养品质以及外在表现的相关已知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移到能够实现性状互补的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已经用于植物种质资源和系统发育的研究。目前,报道的大多从是植物叶片中提取DNA且方法众多,技术较为成熟,但这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台湾产两栖动物中文名称与大陆对应物种进行比较.70%的物种中文名称不同,依据学名意义(来源)命名的物种,台湾占42%,大陆占19%,其余物种名称根据个体形态特征而命名,因此海峡两岸物种名称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翼手目不同生态位蝙蝠睾丸的发育状况,对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和大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这两种同域分布而生态位不同的蝙蝠雄性个体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比较.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睾丸及附睾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7-9月棕果蝠睾丸曲细精管面积逐渐增加,生精细胞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在8-9月大量产生精子,达到繁殖交配高峰期;而7-9月大长翼蝠睾丸曲细精管内未观察到成熟精子细胞以及精子,呈现出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趋势,表明其睾丸后期将大量产生精子的可能性.此外,通过比较棕果蝠与大长翼蝠雄性生殖腺结构与生殖细胞形态的变化,表明这两种蝙蝠具有不同的繁殖季节性,棕果蝠繁殖期较早,大长翼蝠繁殖期较靠后.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异及多倍体诱导等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9.
细胞癌变机理的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尽管对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表达及其调节机制已有了明确的阐明,但对高等生物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的了解,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在指出有关细胞癌变机理及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简要论述细胞癌变与DNA构象变化的相关性,以及用DNA构象理论研究细胞癌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细菌群体感应(QS)指的是细菌细胞产生、识别并响应被称为自诱导物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同时借助信号分子完成细胞-细胞之间的群体协同以应对环境的改变的过程。由于其在趋化效应、生物膜形成以及细菌定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群体感应相关的基因已被鉴定,其相应的调控机制已被详细地阐明,主要分为细胞内群体感应全细胞调控机制、不同模式的种内细菌群体感应机制以及种间的群体感应调控机制三个层次。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细菌群体感应分子水平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1.
几种重要的分子标记原理及RAPD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的产生、发展、和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分子标记类型.进一步论述了RAPD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特别指出RAPD技术在紫花苜蓿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河南科技》2012,(11):6-7
<正>我国研制出可跨个体应用的"通用型"干细胞从一个健康人体内取出脂肪组织分离并"加工",获得低排斥性的种子细胞,并种植到骨仿生材料上形成一种人工骨,最终移植到因创伤、肿瘤切除等造成的骨缺损。这样一种跨个体、无免疫排斥反应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同工酶研究大量材料,探讨了同工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同工酶是发育和进化的遗传标志。通过同工酶谱分析来研究自然种群和实验种群;可以鉴定物种亲缘关系和起源;区别种、属间的遗传差异确定其分类地位,把宏观的遗传进化现象落实到微观的分子水平上,为进化理论发展开拓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泽泻田节肢动物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害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中性昆虫亚群落,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比较分析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泽泻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较为丰富,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01种(或类),隶属于昆虫纲中10个目60科及蛛形纲中1个目9科,合计150555个个体.其中,捕食性天敌25种,寄生性天敌32种,害虫25种,中性昆虫19种,天敌物种数所占比例高达56.43%.从各类群个体数量看,害虫占有绝对优势,其个体数量是天敌类群的2.3倍,约为中性昆虫的2.4倍,害虫类群个体数量高主要是由于莲缢管蚜和莲纹夜蛾的个体数量过高造成的,二者合计占害虫类群个体数的92.53%,占整个泽泻田节肢动物群落总个体数的50.06%.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许多高速公路出现了早期破坏现象,尤其是在水的作用下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结力较弱导致的界面破坏,加剧了车辙、疲劳裂缝、松散和坑槽等路面病害的出现。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和材料方面认识并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结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是在20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边缘科学。仿生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森林植物多样性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组成用物种数、集中优势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表征,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由格局多样性指数袁征.垂直结构由垂直结构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加权叶层多样性指数表征.结合量化的群落动态.研究了森林植物多样性结构与动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群落动态与多样性关系紧密,各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组成与结构在演替的各个阶段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近15年间有机四元物种(离子和胺类)已被广泛用于硅铝酸盐和磷铝酸盐分子筛合成的模板添加剂。已发展一种模板理论用于解释这些有机物种的结构定向效应。模板剂的电荷分布、大小、几何形状被确信是结构定向的原因。然而,文献中的现有数据也强烈建议,胶体化学,即氢氧根离子浓度、SiO_2/Al_2O_3比、温度等是极重要的。模板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1)为什么一种模板剂能导致非常多的不同结构?2)为什么大小及形状不同的众多模板剂都能定向同一种结构?3)另一方面为什么没有特定模板剂分子存在,一定的结构就不能形成? 本文中我们试图仔细综述文献中大量现有合成数据,并考察基础凝胶化学及模板效应的重要性。我们还想探索分子筛合成中这两种效应间的紧密联系。 根据综述的数据,我们提出,在分子筛水热合成期间,无论凝胶化学还是模板剂物种在一种特定结构的形成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模板效应仅在真正的凝胶化学环境中才变得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札幌病毒(Sapovirus/SaV)是引起急性腹泻的常见病毒,水体是Sa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设备和检测水平的限制,水体中病毒的检出费时费力。本文利用分子诊断学中灵敏度高的水中病毒富集技术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水中SaV GⅣ基因型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套水中病毒富集、核酸提取及分子诊断学检出方法。对比了TaqMan探针法与SYBRGreen染料法在检测中的效果。初步建立了利用水中病毒分离装置富集SaV GⅣ病毒,应用TaqMan探针法与SYBRGreen染料法两种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出SaV GⅣ的分子诊断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恢复工程中的覆绿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gri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壁所种植物的成活率、地上生长量以及根系形态结构的调查,探究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物种的环境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黄栌的成活率达到了100%,其树高、基径、冠幅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6.64,0.37,6.10 cm/a,虽然不同植物的生长指标增量明显不同,但黄栌各生长指标增长速度及地上生长量均最大;岩壁内黄栌平均根长、平均根茎比以及平均根密度分别为58 cm,0.66,2.7 cm/cm~3,根系形态的改变表征了黄栌对胁迫环境的抵御和适应能力。黄栌在高陡岩质边坡上良性生长,在器官水平上实现了对环境胁迫的感知并形成耐受性,说明其适应在胁迫环境下的生存,可为其他覆绿技术的物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食(药)用菌多糖的研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食(药)用菌等组织细胞中,是由多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结合而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与动、植物多糖不同,食(药)用菌多糖分子单体之间,大量地以β-1,3与β-1,6糖苷键结合,形成链状分子,具有螺旋状的立体构型。目前,国内外已从高等担子菌中筛选得到200余种多糖物质。我国发现有价值的真菌多糖有28种,其中化学结构较清楚有15种。菌多糖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引起人们的兴趣。一、食(药)用菌多糖的生理功能由于菌多糖结构特殊,加之常与多肽和蛋白成份结合成蛋白聚糖和糖蛋白,因而具有很好的生理功能。①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