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考察《重修王屋山阳台宫碑》和《王屋山通仙观记碑》等碑文,可推知上方真元派道教的八种经书皆出于金元时期,其祖本即北宋《道藏》收录的《丹华经》和《元精经》。进一步探寻《元精经》中的两篇经书内容,可以看出真元派的教义与道法,承袭了内丹学家吴筠的观点。进而将道教易学图书《参同契太易志图》与《丹华经》和《元精经》二经相较,可知唐末五代宋初,道教金丹派的易图学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
王屋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早在道教创立之前,就有众多道家名人隐士修道于此;道教创立之后,王屋山又成为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更是将王屋山列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明清时期,中国道教文化中心南移武当山,王屋山道教日趋式微。王屋山在中国道教历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道教的发展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王屋山道教文化的发展与兴盛,提出王屋山道教史上有待考证的几个问题,并评述司马承祯与王屋山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于2011年7月9-10日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对王屋山道教的地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重点对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交流;还对司马承祯的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屋山与济水有着亲密的关系。自古以来,王屋山就有着悠久的道缘历史,高道频频活动于此;国家规格的济渎庙祭祀礼仪彰显了济水崇拜的至高地位。二者相伴而生、互相映衬构筑了王屋山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河南济源的王屋山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然而目前王屋山旅游资源开发还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从文化特色游的角度可以从两点三线着眼,挖掘丰富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以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具有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等多重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下旬,济源市政协组织考察团,来到陕西周至县的西安楼观、四川大学及青城山、湖北武当山等地进行道文化产业开发专题考察。建议我市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王屋山道教文化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山川河流和地名,往往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常有易名之事.一般认为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就是古昆仑,而忽视了地处中原的王屋山在古代也曾有古昆仑之称.笔者从神话传说、文化典籍和山岳形胜等方面进行考证,认为古昆仑就是王屋山.  相似文献   

9.
王屋高道司马承祯对促进唐代及其后的道教医学思想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在道教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道教医学思想特点在于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来阐释服气的基本生理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了存思五牙之气贯通藏腑、经脉之要旨;初创逆修任督二脉作为道教内炼之大纲,确立了内炼与服药结合的却病修身机制;深入阐发了道教医学关于病因病机的观点。其意义在于首先把存思、服食辟谷、服药、治疗融为一体,特别是对内丹学确立任督二脉为内炼之要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元时期,全真道在济源广为传播。从相关史料来看,金大定时期,王重阳及弟子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在洛阳一带传播全真道教,其间有可能到过济源;判定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到过济源的证据尚不确凿;唯有泰和年间,全真道士王志祜在王屋山传道有确切文字记载。有元一代,全真道达到鼎盛。高道张志谨、周颐真、卫志隐、宋德方、单志静、解志通、秦志安、李志全等在济源广收弟子,修建道观,传播道教,影响深远;全真掌教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完颜德明等都曾到过济源。元代全真道立观度人,在济源新建、重修了大批道观,如阳台宫、紫微宫、龙翔宫、太清宫、洞云观、长生观、太山庙、香山湛母祠等,成为传播全真道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1.
附录三书合参对照表按:《云笈七签·服气精义论》载"五牙论第一"、"服气论第二"、"导引论第三"、"符水论第四"、"服药论第五"、"慎忌论第六"、"五脏论第七"、"服气疗病论第八"、"病候论第九"共计9篇。《服气精义论》(卷五十七)(《道藏》第18  相似文献   

12.
三门峡地区作为道教思想起源地和重要的传播区域之一,在历史时期道教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独具价值。主要采用调查和文献资料方法,分析了三门峡地区现有的道教文化资源及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