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5例冠心病(CHD)分为三组,即稳定心绞痛(SAP)组2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以58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Con),空腹取静脉血,分别测Lp(a)、Hs-CRP、CK-MB和Hcy水平.结果显示冠心病血清中Lp(a)、Hcy、hs-CRP及CK-MB水平明显高于Con组(P<0.05),AMI组Lp(a)、Hcy、Hs-CRP及CK-MB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SAP组(P<0.05).上述研究表明CRP、Lp(a)和Hcy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联合检测Lp(a)、CRP、Hcy及CK-MB在CHD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判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模拟手术视频对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选择于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手术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手术视频术前宣教护理干预,随访记录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抑郁状态问卷的心理状态指标评价其干预效果。术前2组均有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焦虑状态积分分别为:对照组54.82±11.19,观察组58.11±9.36,抑郁量表积分为:对照组52.26±4.85,观察组47.32±6.97。术后1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短期焦虑上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4.71±7.44对32.11±6.73,P0.05),长期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7.14对34.26±4.32,P0.05)。而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最终会回归到相同的水平(32.56±5.49对34.41±8.26,P0.05),表明观察组的不良心理状态恢复时间更短。模拟手术视频宣教可以有效改善PCI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不良心理状态恢复,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观察PICU收治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选择本院PICU2013年01月—2014年12月入住PICU临床资料完整的85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危重病例评分分值分为3组,非危重组(80评分值100)、危重组(70评分值80)和极危重组(0评分值70分),入PICU后抽取血样测定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析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相关性。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发现,极危重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危重组患者(t=5.23,P0.01)、非危重组患者(t=2.18,P0.01);而极危重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危重组患者(t=3.46,P0.01)、非危重组患者(t=9.58,P0.01);极危重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危重组患者(X2=16.45,P0.01)、非危重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存活组(t=3.35.P0.05),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t=9.63,P0.05);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t=4.2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均显著相关。随着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下降,血小板计数相应下降,D-二聚体水平相应增高;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血小板计数则与病情严重程度负相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选择35例24 h尿微量白蛋白30~300 mg的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组(HREI),另取同期查体的健康人群56例为对照组(Con).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β2-MG、Cys-C、Hcy.结果显示,HREI组血清中Hcy、Cys-C、β2-MG水平分别为(27.34±3.23) μmol/L、(2.92±0.45) mg/L、(4.35±0.65) mg/L,明显高于Con (P<0.05).Hcy、Cys-C、β2-MG诊断HREI的敏感率分别为88.57%、94.29%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92.86%、98.21%、96.43%,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HREI的敏感性或特异性.研究结果说明血清Hcy、Cys-C、β2-MG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HREI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软通道定向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HIC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软通道组(n=60)和硬通道组(n=60)。硬通道组采用硬通道定向钻孔引流治疗,软通道组采用软通道定向钻孔引流治疗。比较2组患者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天数和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软通道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天数和血肿清除率分别为(45.93±5.07)mL、(37.03±2.63)min、(12.23±4.09)d、(3.95±0.36)d和(76.36±6.12)%,硬通道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天数和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6.98±6.12)mL、(42.95±4.87)min、(14.92±3.70)d、(4.23±0.41)d和(74.49±4.87)%,软通道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硬通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入住ICU天数短于硬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患者术后4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3/60)和16.67%(10/60),软通道组术后4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硬通道组(P0.05)。治疗3个月后,软通道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和预后Ⅰ级率分别为55.00%(33/60)、1.67%(1/60),硬通道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和预后Ⅰ级率分别为36.67%(22/60)、3.33%(2/60),软通道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硬通道组(P0.05);2组患者的预后Ⅰ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软通道定向钻孔引流治疗HICH颅内血肿的死亡率和血肿清除率与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无明显差异,但软通道定向钻孔引流术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强直性脊柱炎(AS)疾病活动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选取AS患者68例和健康对照30例,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按照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湿热痹组、风寒湿痹组及肝肾亏虚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TNF-α水平。结果显示AS患者活动组、稳定组和对照组中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315.82±36.82)pg/mL、(120.35±20.12)pg/mL、(68.56±16.21)pg/mL,表明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AS活动期TNF-α水平明显高于AS稳定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辩证分型中,风湿热痹组、风寒热痹组、肝肾亏虚组和对照组中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338.23±40.20)pg/mL、(305.49±37.56)pg/mL、(125.67±30.62)pg/mL、(68.56±16.21)pg/mL,表明风湿热痹组和风寒湿痹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肝肾亏虚组,肝肾亏虚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湿热痹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风寒湿痹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血清TNF-α水平可作为AS疾病活动的判断指标,并可以指导AS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7.
探讨依据唾液不同物理性状筛检牙周病的临床价值。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诊的男性和女性轻、中、重度牙周病初诊患者各10例,男女各30例,并根据性别分别定义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同期选取20例无牙周病正常人男女各半作为对照组,采集80例研究者的口腔资料,包括唾液蛋白浓度(SPC)、唾液蛋白表面张力(STSP)、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牙周附着水平(AL),观察不同性别牙周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于2017年4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不同程度牙周病患者2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个月SPC、STSP、PD以及AL变化。结果显示女性组和男性组正常者唾液蛋白质总含量(SPC)值分别为(1 386.55±309.33)μg/mL和(1 261.65±221.35)μg/mL,随着病情程度的增加SPC值均升高,女性组和男性组正常者唾液表面张力(STSP)值分别为(64.84±3.67)dyn/cm和(64.24±3.68)dyn/cm,随着病情程度的增加STSP值均下降,正常者与不同病情牙周病患者SPC、STSP值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和男性组牙周探诊深度(PD)及牙周附着水平(AL)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牙周病患者中值均升高,不同病情牙周病患者PD、AL值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7例牙周病患者SPC治疗前为(2 570.90±320.25)μg/mL,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5个月SPC水平均降低,STSP治疗前为(47.96±12.88)dyn/cm,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5个月SPC水平均升高,PD治疗前为(4.47±1.30)mm,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5个月SPC水平均降低,AL治疗前为(5.39±1.08)mm,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5个月SPC水平均降低,治疗前后变化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通过观察患者的唾液物理性状及口腔牙周结构形态的改变,可以筛查牙周病或是高风险人群,对牙周病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EAN抗体、抗ds—DNA与体液免疫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选取58例诊断明确的SLE患者为SI,E组,另取健康人群21例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静脉血,用免疫斑点法检测EAN抗体及抗ds—DNA,用散射比浊法在IMMAGE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IgG、IgA、IgM、C3、C4.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中IgG、IgA水平分别为(21.61±3.79)g/L、(2.96±0.52)g/L,明显高于对照组;C3、C4水平分别为(0.66±0.23)g/L(0.16±0.05)g/L,明显低于对照组.SLE患者组中IgG、IgA、C3及C4阳性率分别为67.2%、51.7%、69.0%、65.5%,对照组阳性率低于5.0%.SI。E患者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呈阳性,抗ds—DNA、抗Sm阳性率分别为37.9%、32.8%,但是对照组中未检出抗ds—DNA、抗Sm、抗nRNP、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结果表明:联合检测ENA抗体、抗ds—DNA和体液免疫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探讨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检查在2型糖尿肾病中的临床应用。将诊断明确的44例2型糖尿病肾病(DN)组列为DN组,诊断明确的53例2型糖尿病(T2D)组列为T2D组,选40名查体健康者为对照(Con)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髋骨骨密度(BMD),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D]、骨钙素(BGP)的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统计结果并分析骨代谢指标与BMD、HbA1C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DN组及T2D组患者血清中HbA1C、β-CTX水平高于Con组,但BMD及血清BGP、P1NP、25(OH)VD水平低于Co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BGP、P1NP、25(OH)VD、BMD水平下降和β-CTX增高的检出率较T2D组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发现DN组患者BMD与血清BGP、P1NP、25(OH)VD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β-CTX呈负相关;患者HbA1C水平与血清β-CTX呈正相关,与BGP呈负相关。结论提示DN患者血清骨代谢改变较T2D组和Con组明显,骨量减少更多,DN患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骨折。  相似文献   

10.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变化及意义.CHB患者分为轻度(n=75)、中度(n=78)、重度(n=49)3组,以健康人群(n=74)为对照组,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中NOi、NOS和ALT水平.CHB患者血清NO和iN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CHB患者的血清中NOi、NOS水平显著升高,ALT明显增高,NO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重度CHB血清中白蛋白明显降低,但NO、iNOS水平无明显改变.NOi、NOS和ALT在CHB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慢性乙肝病情程度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探讨心脏有氧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就诊新华医院心内科以及杨浦区控江医院心内科的PCI术后患者1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根据CPET结果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给予心脏有氧运动康复;对照组除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外,仅进行日常活动。干预持续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无氧代谢阈值(AT)\,最大摄氧量VO_2max,代谢当量(MET)、氧脉搏(VO_2/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结果分析得出:(1)干预后,2组患者的AT、VO_2max、MET、VO_2/HR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2组患者的LVEF、6MWD和NYHA心功能分级较干预前明显升高,LVEDD较干预前明显降低,2组组内干预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2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无明显变化,2组组内干预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FVC明显升高,2组组内干预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接受心脏有氧运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肺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两种强度健身跑运动对中年男性血脂异常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5名中年男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成乳酸阈强度组(L4组)、阈下强度组(L2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L2组和L4组分别以2mmol/L和4mmol/L乳酸对应强度,进行为期16周健身跑运动,C组不参加任何运动.结果:16周运动干预后,L2组和L4组血脂指标均有改善,而且16周运动后L4组TG、TC/HDL-c、LDL-c/HDL-c和血脂综合指数(LCI=TC.TG.LDL-c/HDL-c)的降低量明显高于L2组(p〈0.05).同时体脂百分比、体重及体重指数亦明显降低(p〈0.01).16周前后,C组血脂、身体成分各指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干预后,体脂百分比的降低与TG、HDL-c与LDL-c/HDL-c密切相关(p〈0.05).结论:16周健身跑运动对中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身体成分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以4mmol/L乳酸对应强度运动效果最为明显;但对于血脂与体脂百分比改变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6年4月~2010年1月期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人员中资料齐全、于1~3年后随访的1 367例,比较正常对照组、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及肥胖伴代谢综合征(MS)三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将血清ALT活性正常的MHO(n=40)行四分位数分组(A、B、C、D组),比较4组MHO个体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情况,分析不同组别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1)MHO个体ALT水平低于肥胖伴MS者(30.71±19.59 vs 39.47±27.56,P0.05),高于正常对照者(30.71±19.59 vs 21.39±14.98,P0.05).(2)血清ALT活性正常的MHO个体发生NAFLD的风险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55%vs 5.71%,OR=20.167,95%CI:8.594~47.323;P0.05).(3)D组发生NAFLD风险明显增高(80%vs30%,OR=9.333,95%CI:1.193~72.991;P0.05).证明正常范围内较高活性的ALT可预测MHO个体中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多种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数检测40例膀胱癌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中T细胞及其亚群、B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人的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含量。结果显示: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NK细胞及CD+4T、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和Treg细胞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膀胱肿瘤患者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膀胱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综合功能下降,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水平检测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分析其与高血压肾损害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评价其在临床预后分析中的价值。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血压分级及根据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分组。对照组为2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无高血压病史,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和志愿者采集第1天、第7天、第14天血液标本,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及血浆醛固酮(PAC)水平。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3级血浆皮质醇及血浆醛固酮(PAC)水平高于1级和2级,有显著差异(P0.05);1级、2级高血压血浆皮质醇及PA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肾储备能力下降组和氮质血症期组血浆皮质醇及PAC水平比肾功能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14天和第7天测得的血浆皮质醇及PAC水平与第1天在各个分组中皆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皮质醇和醛固酮联合检测能更早明确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病情,提高临床对患者的疗效监测,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指导以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联合检测TSGF、CEA、CA153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肿瘤相关因子(TSGF)联合癌胚抗原(CEA)和癌相关黏蛋白抗原CA153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通过检测正常人58例、肺癌81例、肺良性病变65例、肺部急性感染52例及急性感染抗感染后血清中TSGF、CEA和CA153水平.结果表明:肺癌和肺急性感染组患者TSGF、CA153水平明显升高,肺癌组CEA水平也明显升高,但肺急性感染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血清TS-GF、CA153水平明显降低,回复至正常水平.TSGF、CEA、CA153诊断肺癌的敏感率分别为88.9%、42.0%、69.1%,其特异性&gt;95%,准确性&gt;78%,TSGF与CEA、CA153联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达到90%以上.结论为:血清TSGF、CA153、CEA水平增高对诊断肺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能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需复查以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碘~(131)与甲硫咪唑联用对甲亢患者疗效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甲亢患者分为接受碘~(131)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碘~(131)与甲硫咪唑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对2组疗效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比对。治疗后观察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67±0.23)μg/L、血清总甲状腺素(103.29±3.40)μg/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6.45±1.12)pmol/L、游离甲状腺素(16.38±1.09)pmol/L、促甲状腺激素(4.70±1.10)UIV/mL、唾液腺摄取指数(4.59±1.07)、唾液腺分泌指数(35.70±1.12)%,对照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11±0.22)μg/L、血清总甲状腺素(~(131).74±3.36)μg/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7.90±1.10)pmol/L、游离甲状腺素(19.11±1.07)pmol/L、促甲状腺激素(4.67±1.09)UIV/mL、唾液腺摄取指数(3.87±1.05)、唾液腺分泌指数(30.77±1.10)%,结果表明,观察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低于对照组,唾液腺摄取指数、唾液腺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激素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131)与甲硫咪唑联用治疗甲亢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且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在临床应用中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评价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卵巢癌诊断、疗效观察中的价值.分别测定115例正常妇女、6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92例卵巢癌患者、56例卵巢癌患者术后或治疗后的血清TS—GF、CA125水平.卵巢癌患者TSCF、CA125阳性率分别为88.ooA、84.8N,联合测定阳性率为94.6%;56例术后患者中,有12例患者血清TSGF和CA125升高,被临床证实转移或复发.联合测定TSGF、CA125可提高卵巢癌的阳性诊断率,对疗效观察及术后监测,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院收治的12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需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肠内外联合营养组(EN+PN组),每组40例,比较各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炎症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EN+P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EN组和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P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EN组和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均高于术前、EN组和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术后1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EN组和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性并发症发生率EN+PN组低于EN组和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够满足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的营养需求,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和营养性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优于单纯肠内及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将武汉市第三医院隔离收治的56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重型(33例)和危重型(23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指标,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检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两组患者给予磷酸氯喹治疗,两组患者在磷酸氯喹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但两组患者在磷酸氯喹治疗的不良反应上无明显临床差别;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早期给予呼吸辅助治疗,对于病情改善有明显效果;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或者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尤其是心肺功能不佳者,积极治疗,获益明显;两组患者,对有心肺并发症的干预治疗,有较大临床意义。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死亡风险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既往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早期对危重症患者有效干预治疗,包括吸氧\,抗病毒\,中药\,磷酸氯喹等联合治疗;积极治疗患者相关并发症,如心肺并发症,患者显著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