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扩张是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近郊区为研究区,应用空间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1985年、1995年、2005年、2010年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尤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从空间发展角度探讨了成都市的扩张过程和特点.结果表明:1985—2010年成都市的城镇用地从152.5km2增加到441.1km2,年增长速度为11.5km2.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张方式从沿主城区呈环状向外扩张到点轴式的扩张方式,再到以新城区为主要扩张方式演变;近25年来,成都市城市扩张主要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占城市扩张面积的64.43%,其次占用较多的是农村居民点,占城市扩张面积的35%.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德州市1997—2017年4期TM(OLI)遥感影像,提取德城区近20年的城市建成区.引入扩展强度指数和紧凑度指数等数学方法,分析了德城区近20年城市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对研究区建成区的扩展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德城区建成区的面积增加了1.77倍,平均年增长3.30km2.城市向东扩展显著,城市重心东移,造成德城区建设用地的时空扩张特征的驱动力主要有人口、经济、交通和政策因素,其中政策因素对城市时空形态的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透水表面是城市化、大气污染、区域环境变化等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城市化背景下,定量分析南漪湖保护区内不透水表面时空变化特征,利用2000—2019年南漪湖保护区Landsat5、Landsat8五期遥感影像,借助监督分类中最大似然法提取南漪湖保护区内不透水表面。结果表明:2000—2019年,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南漪湖保护区内水体覆盖面积呈下降状态,植被覆盖率呈波动下降状态,而不透水表面面积从123.3 km2上升至635 km2,上升趋势由快变慢,但仍有加快的趋势。在不透水表面面积快速上升的同时,南漪湖水质不断下降,二者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RS和GIS技术,利用人工解译的方法获取了海伦市1980年、1995年、2000年三个时段的土地利用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耕地面积20年内增加了221.81 km2,未利用土地减少了41.46 km2,林地面积减少了163.46 km2,草地面积减少了12.79km2.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影响小兴安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以小兴安岭地区典型城市伊春市为例,采用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精确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基于GIS解析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前后各1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20年间,交通用地面积增长了24.6%,第三产业等经济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因子;林地面积增长了0.2%;居住地面积增长了1.4%,主要驱动因子为居民生活水平类指标;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共增长1.9%;工矿用地面积增长了5%,主要驱动因子为第二及第三产业产值;湖泊水体大多位于林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林业发展及政策的保护,面积共增长5.1%;草地面积减少7.3%,合计65.6km2;裸土完全消失.研究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并未因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禁采禁伐和经济的转型发展发生大的结构性波动.  相似文献   

6.
西安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西安市2002年12月—2012年11月逐年、季、月植被NDVI序列,结合同期西安市的观测数据,总结出西安市NDVI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安市NDVI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值在0.237 8~0.252 5之间;春季NDVI增加量最大,为0.004/a.(2)10年来西安市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气温基本持平,气候驱动力不利于植被覆盖增长;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期满足了植被生长发育需求.(3)年和季NDVI总体上与同期平均气温、上期降水相关性较好.(4)西安市植被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5)人为因素在植被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RS与GIS技术,以牡丹江市2005年和2010年TM影像和2015年Landsat8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及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景观格局特征变化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找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些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的10年期间:(1)耕地所占的面积呈现出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些增加的面积主要是由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转换的.(2)林地、草地的面积表现出先减少再增加,而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则一直在增加,且水域面积的增长速率由缓变快,使得牡丹江市土地利用强度处于逐步上升状态.(3)景观格局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景观格局优势度整体有一定的增加,增加速率由快逐渐变缓;而景观多样性整体先下降后上升,所以景观均匀度一直比较平稳.(4)在众多人为因素中,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乌江北源2000年、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和DEM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软件,探究喀斯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期间,耕地大幅度减少(-2.29%),林地、草地和水域用地却在增加(+1.53%、+0.21%、+0.47%).2)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差异显著,在高程1 200~1 600 m、坡度15°~25°、与河流主干距离10 km区域内变化最为剧烈.3)主要地类转化包括:以耕地转向林地、草地、水域用地为主,多发生在高程1 200~1 600 m、坡度15°~25°的与河流主干距离10 km区域内;林地、草地转向水域用地,多发生在高程1 200 m、坡度8°~15°的与河流主干距离10 km区域内;林地向居住用地转化,多发生在高程1 200~1 600 m、坡度8°~15°与河流主干距离10 km区域内.4)土地利用变化程度与高程、坡度和河流主干距离有高度的相关性,且随着高程、坡度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随着与河流主干距离增加明显急剧较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鄢陵县位于河南省许昌市东部,总土地面积871km2,可耕地面积673km2.所辖区域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438.2h,年平均气温14.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88.9mm.热量、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各种植物尤其是速生林木和花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湖泊是水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演变中同时存在增加和衰减两种状态,湖泊面积净变化是湖泊演变双向变化的结果.以江汉湖群为例,对1984—2014年间湖泊分布及演变与人类活动间的关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年洪水后实施"退耕还湖"工程对湖泊保护与恢复有着积极作用.此外,引入空间自相关分析与热点探测方法对湖泊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索.比较了近30年来湖泊增长与衰亡的空间相关性,对表现为显著聚集特征的湖泊衰减现象进行热点探测,获取湖泊衰减聚集区的位置,并进一步探索其形成原因.最后,对社会经济要素与湖泊分布及衰减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挖掘,获取湖泊演变中所蕴含的社会经济规律,从而对江汉湖群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结果表明,湖泊分布地区往往伴随着人口聚集,农业产量尤其是水产品生产水平位于区域前列.但随着现代化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尤其是渔业的发展对当地湖泊资源的依赖逐渐减弱.湖泊衰减主要发生在以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的农村地区,短时期内当地基础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以湖泊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为代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1980—2013年月平均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青藏高原为例,利用爬流和绕流的方程将高原的表层风场分解为绕流和爬流两个分量,得出了青藏高原地表面实际风场的绕流和爬流,从而分析青藏高原季节流场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动物体的颜色变化对动物的生存有一定的意义.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变色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影响动物体颜色变化的环境因素、色素细胞中色素变化的机理及动物变色的意义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日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对考试级别和体系进行了调整,这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结果。此项改革将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顺应形势,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教学策略的深层次转变,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应用技能,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1995年和2007年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完成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是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林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递增的趋势,其中居民工矿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大;耕地和草地的开发度均小于其消耗度,林地、草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各自的开发利用度要大于各自耗减度.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油酸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在磷酸做催化剂、氮气做保护气、常压的条件下合成了中温相变储能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试验方案,然后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二乙醇胺)∶n(油酸)=0.5∶1,磷酸用量为油酸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5 h。经过DSC差式扫描量热仪表征,中温相变材料焓变量大于180 J/g,熔点为86~88℃,其焓变量和熔点高于目前国内同类产品。利用自主研发设计的自动循环装置对制备的相变材料进行多次的熔化-凝固循环试验,相变材料始终未出现相分离和过冷现象,焓变量也未发生衰减,性能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归根结底是全球碳循环发生变化的结果.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土壤动物的生存、取食等活动能够同化环境中的碳并固定在体内,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通过其排泄产物及呼吸活动又将碳归还到环境中.因此研究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对深入了解本地区和我国的碳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三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中的土地利用分析模型对研究区1990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0.38%,其中以园地的增加速度最为突出;同时,通过对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及分布区域,从而为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直观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1979-2006年间的一系列卫星影像,研究了扎龙湿地土地覆盖的数量变化,速度变化,趋势变化及引起这些变化的水的空间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由QCM技术与电化学技术联用,构成的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电极表面过程极其灵敏的新方法,在电化学反应机理、电聚合、表面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其独到之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在我国,对QCM理论了解的人们不多,并且影响液相中石英晶体振荡频率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石英晶体微天平频率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依据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和近代以来的器测数据资料,对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当前气候变化进行简单探究。从近一万年气候变化的具体历史演变过程中探究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评估人类活动究竟造成了多大的气候变化。具体地,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及深度,把握气候变化规律,为应对当前气候变化提供借鉴,且对预测未来几十年以至21世纪末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气候变化是否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前进,这种变化是否超出人类的适应能力,仅就目前已有的资料来说,尚不能得出肯定的、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