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给出双层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模型,将基于平方加权的理想点法与KT条件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把双层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层单目标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到原问题的有效解.  相似文献   

2.
利用Markov模型对大丰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结合规划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设置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并通过多目标规划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到2020年大丰区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均有所提升,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由于滩涂的围垦开发在减少,总的来说较为合理的预测了大丰市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趋势,优化结果满足大丰市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含山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含山县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该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有关规划控制指标,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求解2010年高、中、低经济效益目标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共获得三个供选方案,并运用AHP法分析每个方案的耦合效益,最后选择耦合效益最大者作为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理想点法的双目标结构鲁棒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结构优化过程中结合鲁棒设计的思想,分别定义了目标鲁棒性及约束鲁棒性,将结构鲁棒设计问题描述成双目标优化问题,采用理想点法并结合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策略求解该双目标鲁棒优化问题。为保持约束的可行性,根据最坏情况分析方法,在原始约束函数基础上加上带有惩罚因子的惩罚项。舱口盖及悬臂梁的设计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产、经济活动等实际中常见的多目标规划问题,在对现有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一些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理想点法的基本思想、特点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探究,并就工厂采购这类多目标规划的实际问题采用理想点法进行模型的构建、转化和求解,然后用MATLAB软件对此问题进行了具体计算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这类方法具有非常简单、实用、高效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一类上、下层均为多目标的两层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决策机制,利用理想目标将其转化为等价的两层单目标规划问题,采用求解非凸优化问题的外部逼近法求解此两层单目标规划问题,从而获得两层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线性规划方法的不足,尝试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并在分析新疆兵团农十师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该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有关规划控制指标,借助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法)求解2010年农十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据,最终找出符合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研究多目标二层规划的一种算法,给出二层多目标决策问题数学模型的一种新解法,把线性加权和法、理想点法和Kuhn-Tucker条件结合起来,将二层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层单目标规划问题,使问题简单化,从而得到原问题的有效解。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标函数相关的不确定多目标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期望-方差准则下的求解方法.首先,给出了不确定多目标规划的等价模型,基于期望-方差准则和帕累托有效解的定义,利用线性加权或理想点法将原问题转化为不确定单目标规划问题,再利用该准则将不确定单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确定型单目标规划问题;其次,通过相关理论推导证明了在该准则下转化后的问题求得的最优解是原不确定问题的帕累托有效解;最后,结合不确定多目标规划模型在航路网络容量评估中的应用,设计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算例以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考虑算例的特点,用遗传-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个以收益最大、风险最小、换手率偏好最大为目标的新的证券投资组合区间规划模型,利用理想点法以及线性加权和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结合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然后对两种解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合理、客观地评价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对营造优美而健康的城镇人居环境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衡阳市17个重要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实评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和土地开发投入强度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城镇人居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用理想点权系数调整来求解多目标规划的交互规划方法,给出一个权系数调整方案。它不仅适用于线性目标和约束的情况,而且可应用于非线性的情况。文中证明了由方案所给的方法得出的解是多目标规划的弱有效解,最后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方面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7个城市之间生态系统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合肥及沿江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较好,两淮地区、蚌埠、安庆等工业城市次之,皖南地区及皖北宿州等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欠佳.  相似文献   

14.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衡量地区土地利用是不是可持续的,就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均衡度和集中度等指标研究福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及结构变化;然后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对福州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内福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值处于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福州市2002年-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福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2011年福州市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中,耕地、园地和其他土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动态度变化方向呈负向;林地、其他农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在增加,动态度呈正向发展.2002年-2011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11.65,处于发展期.市域内由于发展条件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也存在差异,福州市还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借助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地理意义,基于福清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福清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福清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城市土地结构的均质性增强;经济发达地区用地结构趋向均衡化,其信息熵值较高,而欠发达的山区信息熵值较低。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出自然因素中的年降雨量,人文因素中的人口规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林牧总产值是影响福清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关键因子,从而为福清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湖北省宜都市2001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进行了研究,并结合1999年、2000年、2002年、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拓广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预测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地处平原区几个乡镇的景观指数如景观偏离度、多样性、均匀度、破碎度大,优势度小,山地区则相反;2)拓广的GM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将迅速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园地、林地和交通用地。其它类型用地变化不大.研究结果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了前郭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数和粮食产量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和基本驱动机制不同。研究结果为协调松嫩沙地土地资源和人类活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揭示当前多重因素驱动作用下,以铜仁市碧江区为例探究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对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年、2017年landSat高清影像为数据源并结合野外调查验证,通过土地利用动态相关指标以及转移矩阵计算,揭示出了碧江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速率的演变规律,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差异。结果显示:碧江区土地利用主要是以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旱地为主,其次是以城镇用地、水田和农村居民用地为主。2009—2017年,碧江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和速率均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和差异,其中城镇用地利用幅度最大,道路和城镇用地利用变化速率最快,其率值分别为59%、16.81%。碧江区土地利用转换较大的是以城镇建设用地和道路为主,旱地转为城镇用地的面积最多,其转换面积为90.40 km~2;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演变呈现出3种变化模式,其主要以城乡向外扩展、道路指向性和农村居民点就近利用模式存在,土地利用空间集聚主要集中于碧江区中部向东部移动趋势。影响碧江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以社会经济、地形地貌、政府政策、人口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典型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剖析了其1980—2000年2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情况;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河谷地形影响,兰州市城市空间扩展受到限制,20年来土地利用虽然处于发展期,但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速度不大;城市化和工业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