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孙中山一生的活动轨迹作了具体的分析,划分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确立、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历史证明,孙中山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乎世界之潮流”,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孙中山是一个永远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2.
《南风报》是广西同盟会支部一九一一年元月在桂林出版的革命刊物。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广西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一九○五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并创办了《民报》。一九一○年同盟会广西支部在桂林成立,“参加者计有学兵营一百多人,陆军小学五十多人,干部学堂三十多人,咨议局议员十人”。同盟会广西支部成立后,前期主要任务是筹款和组织武装起  相似文献   

3.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他是我国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活动家、学者、科学家、著名教育家和爱国诗人。他先后留学日本、德国,是我国留学生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历任孙中山领导下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军政府交通部长、秘书长,广西省省长。“九一八”事变后,他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汪精卫的投降卖国活动,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热忱的诗篇。他把西方有关民主和科学的著作大量翻译到中国来,对于启迪民众,唤醒民族,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其革命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民主革命思想虽然主要是以西方明为依据,但从传统化的角度剖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思想,可见中国传统化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为着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耗尽了毕生精力,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军事活动构成了他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失败的痛苦,也有胜利的欢乐。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孙中山失败多于成功,痛苦甚于欢乐。到他晚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飞跃,军事事业发展到最高峰,从而成为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武昌起义前,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武昌起义爆发后,章太炎和孙中山之间的分歧比较明显,在一些问题上章太炎对孙中山进行了指责。所以有的论者认为在武昌起义后,章太炎是“拥袁反孙”、“离开了革命”、“走向了革命的反面”。因此分析武昌起义后的孙、章关系,对研究这段时期章太炎的政治态度和考察这段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活动,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自治是革命程序论中训政时期政府主要推行事项,南京国民政府在训政时期曾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依照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对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有继承也有修正.  相似文献   

8.
蒋翊武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9个年头,但他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蒋翊武出生在一个城市平民家庭,20世纪初投入到革命潮流之中,先后加入了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前,他加入湖北新军,组织革命团体,策划武装起义,被革命党人推举为起义总指挥。“二次革命”失败后,蒋翊武遭到袁世凯的通缉,最后被广西都督陆荣廷的部属枪杀于桂林。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中,蒋翊武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孙中山誉为“开国元勋”。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早期思想,长期以来,史学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一八九五年前,孙中山基本上是个改良主义者;有的则主张这时革命思想是主要的;也有的认为,孙中山这时虽有革命思想,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改良主义思想,等等。孰是孰非,至今尚未有定评。《上李鸿章书》是保存下来的孙中山早期的三篇著作之一,其中所表述的主张,是人们判断孙中山早期思想的重要根据。因而,正确地评价它,将有助于确定孙中山早期思想的基本倾向。笔者试图对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的历史人物”。孙中山先生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终生。他在青年时代原来是学医的,因目睹当时政府腐败,国家贫弱,就决心“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医国事业”。为了寻求“医国”之方,他积极向外国的长处学习,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本文着重谈谈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一) 1866年,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现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一年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后六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后三年。正是国际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帮助清朝统治者镇压中国人民反抗运动的初  相似文献   

11.
张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240-240
孙中山经历了多次革命的挫折后,经过痛苦的思索探究,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这也是其晚年思想飞跃的重要标志。探究孙中山与三大政策形成的过程,于今于社会都是一件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1866—1925),又名孙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人。1895年2月,他在香港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政府”的革命口号。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1905年,他创立了“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政冶纲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三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去了,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于是,孙中山继续进  相似文献   

13.
鲁迅敬仰孙中山坚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伟绩,他赞颂孙中山是一位“永远的革命者”。在孙中山逝世后,有些人对其施行攻击,鲁迅则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进行了全面的衡量、公正的评价,对反动论客进行尖锐的批评。鲁迅还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他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是最大的失败;革命党人将革命果实送给袁世凯,导致了更多的革命者流了更多的鲜血;革命党人没有自己充足的武装力量,这加速了革命的失败。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合作,继承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愿,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实现民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孙中山民众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民众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群众观。走群众路线则成为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5.
创立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军事事业的重大决策。用革命为三民主义来武装军校学员,训练出“党的军官人才”,则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确立的一条重要办学的原则。为了使以主义建军这一原则在黄埔军校中得到贯彻执行,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不仅为黄埔军校的诞生付出了许多心血,而且为军校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军校推行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从事的战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广东地区的反清武装起义有八次,次数最多,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所占的地位也最重要。它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斗争的主要特点。 这八次武装起义分别概述如下。 (一)1895年10月的广州起义,也称乙末广州之役,主要指挥者孙中山。 1894年10月,孙中山由上海再次到檀香山,向当地华侨积极宣传反清的革命主张。11月  相似文献   

17.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思想的核心,1905年孙中山提出旧三民主义,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旧三民主义有很大缺欠,不能完成民族,民主,民生的革命任务,1924年新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了飞跃发展,有重在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具有世界声誉和历史威望的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为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光辉代表。他一生反对腐朽、卖国的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祖国独立和统一,为中华民族兴旺和富强战斗不息。他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思想的结晶,也是孙中山留给我们许多宝贵遗产中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和武装斗争紧密相连;他事业的成败和武装斗争的成败息息相关。虽然,综观孙中山一生的著述,没有一篇专门论述军事问题的文章,但是,我们从他长期的武装斗争实践及有关的著作、演说、函电中,可以窥见他光辉的军事思想。研究孙中山武装斗争思想,对全面系统的研究孙中山的思想,对孙中山历次革命成败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孙中山进行客观的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他的学说,他的理想,他的精神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旗帜。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难,屡败屡战,不断总结,勇于进取,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使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梦断西山,但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却光芒永存,成为照耀中华民族再度崛起之征途的千秋灯塔。回顾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分析他精神与理想的结合、破离、再结合的艰难前进过程,继承其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和他的思想、学说中合理、进步的闪光内容,对今天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