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面对问题时,很多人会作出一些非逻辑的判断,这就是所谓的直觉。而有些判断“应验”了,那么直觉是什么?可靠吗?直觉和第六感是一回事吗?时至今日,这个话题始终热度不减。  相似文献   

2.
侯悠扬 《科学世界》2009,(10):88-89
很多恐怖电影中,一个正常人忽然之间会成为一个难以束缚的狂暴之徒,还对自己的言行毫无知晓。这是真的吗?真有人格分裂吗?  相似文献   

3.
文森特教授疯了吗?听说他要在海里种直径达1000米“百合花瓣”,这么大的花朵,你见过吗?据说“花瓣”里还能住5万人呢,不信?咱们就赶快来瞧瞧吧.  相似文献   

4.
“这部戏讲的就是我们的故事,真要谢谢他们。”《宝岛一村》的大幕缓缓落下,年近花甲的美籍台湾画家刘黎芬擦干眼角的泪,非常认真地说。对于刘黎芬这一代台湾人来说,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迁徙与漂泊。她的童年在上海的花园洋房中度过,1949年跟随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陆,她说:“码头上密密麻麻都是人,我和妹妹当时荒张得直哭,母亲只是安慰我们说,我们去台湾岛上住一阵子就回来,好伐?”  相似文献   

5.
北京“7·21”特大暴雨之夜,很多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被困在广渠门桥积水中的汽车的救援场面,也引发了很多疑问:一辆车,“仅仅”被4米深的积水淹没,驾驶员为什么就无法逃脱呢?汽车没入水中后,车门不是应该一推就开吗?车窗玻璃不是应该一砸就碎吗?这事儿的确没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很多,很多人跟着吃,究竟有没有效?是自己所需要的吗?  相似文献   

7.
盖昭华 《世界博览》2012,(20):60-60
很多人去巴黎等法国城市游玩时,用英语问法国人事情,多半会碰壁可在德国和北欧诸国,用英语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于是中国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这帮法国佬是故意装作听不懂,因为他们崇尚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说法在国内流传甚久,可事实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8.
何菲 《科技智囊》2011,(2):52-53
中国企业赴海外资本市场IPO正在迎来又一次历史高峰,而这仅仅是个起点,真正的考验是在后IPO时代。 “今天你IPO了吗?” 伴随着中国企业全球IPO的爆发性增长,在投融资圈,“IPO”正在成为一个如同“吃了吗”一般日常的问候语。  相似文献   

9.
公告     
我是一家化工企业的新进员工,参加了岗前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了许多有用的安全生产知识,但也有些疑惑,比如很多时候都会提到的“事故隐患”、“危险源”,我就时常混淆。请问这两者有区别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直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市场环境,客户层次,销售人员素质以及销售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谁占领了中高端市场,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但一提到高端市场开发,很多人说高端难做啊!问题是高端难做低端就容易做了吗?事实是低端同样难做。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字母     
《少儿科技》2010,(7):32-32
提起字母,有的同学可能会不屑一顾地说:“这有什么,太简单了!我上幼儿园就会,背了!”可是你知道吗?字母除了能组成单词和句子,还有很多别的功能呢!  相似文献   

12.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6,(5):91-91
现在很多内资企业转战海外,他们的前景会怎样?能不能介入?如果我们加入了这类公司,但在海外发展,会受直销法限制吗?  相似文献   

13.
最近,很多家长在咨询中总是显得很焦虑。为什么学校里的老师说他们的孩子有多动症?能不操心吗?既然是一种病症.弄不好得就医。很多家长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我们,希望听听我们的意见。听家长介绍,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特征比较相似:好动,坐不住;课堂上喜欢随意地起立;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分心,爱做小动作……我不仅感到意外:这怎么就是多动症呢?不,绝对不是!这是孩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闯入城市     
波利是个勇敢的孩子,独自一人出来闯荡。首次进城就遇到很多难题,你能帮帮波利吗?  相似文献   

15.
规模微小但是权势十足的社会群体正在创造着一种新的秩序。您是沉湎于最新的科技小工具而仍然认为自己很酷、并且还有数百个朋友的奇客吗?您是长时间坐地铁上下班、那段漫长旅程就像涡轮那样刺激着咖啡因产业的地铁一族吗?您是一位惊讶于无人问津、但却有很多同性恋朋友的单身女士吗?或者,您是分开居住而又一起生活的那对情侣,也就是称之为Lat(live apart together)的一员吗?如果您是以上人群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站在哪里?你一定会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站在讲台上了。都说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挥洒着青春与汗水。讲台似乎成了教师的专属领地,很多教师上课从不越“雷池”半步,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滔滔不绝,或讲解或提问,全在三尺讲台上完成。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技》2009,(4):20-22
小朋友,你最喜爱的甜食是什么?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肯定很多人都会选巧克力。的确,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但是你知道美味的巧克力是怎么来的吗?  相似文献   

18.
游逗俱乐部     
《青少年科学探索》2011,(1):40-40,F0003,19
有个奇怪的小区,凡是新搬来的住户,都必须根据这幅示意图,猜出自家的门牌号后才能人住。你能根据图中的提示分别猜出来问号所代表的数字吗?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吗?人类有一天可能穿越遥远的距离寻找其他形式的生命吗?《在太阳系中寻找地外生命》这本书不仅回答了这些问题,还解释了很多其他有趣的问题。本书从我们对地球上生命的理解开始,描述了已知的关于生命的化学组成的最新想法,以及这些想法如何影响人类在其它地方寻找生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优课评比,在好几节课上都听到“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的声音。看来,“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已经被很多教师当成“盾牌”熟练地运用着,成为教师用来应对课堂中一些突发问题的法宝。反思一下,“这个问题”研究的契机是在课后吗?在“课后”去“研究”了吗?教师参与了吗?教师有没有关注研究的结果?教师有没有再安排时间让全班同学交流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教师应慎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